巨鹿之战 项羽封神(中)

题记

在此之前,秦国是不可战胜的强权;在此之后,秦国是摇摇欲坠的破屋。

在此之前,项羽是项梁的侄子;在此之后,项羽是威名赫赫的霸王。

【断秦粮道】

巨鹿之战 项羽封神(中)

矫诏兵变的项羽,既然已经取得了领导权,并且以按兵不动的借口诛杀宋义,那么他就必然要反其道而行之,必须解救赵军,并立下军功,这样才能站稳脚跟。如果不能,那么项羽就会成为下一个宋义,自然会被其他人取而代之。这就是篡权者的宿命。

项羽派大将英布和蒲将军带两万人去攻打章邯。这个蒲将军具体叫什么名字,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失败者甚至不配拥有自己的姓名。倒是这个英布,大大的有名。

英布是安徽六安人。因为犯了秦法而受黥刑并且被发配到骊山给秦始皇修坟墓。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烫上你到底犯了什么罪,倒是省了文身的钱了~~具体可以参考水浒传中的宋江、武松。英布后来反抗刘邦被灭,所以史书上一般蔑称为“黥布”。可见史书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要么不配拥有姓名,要么被大肆污蔑。

英布在骊山修陵墓的时候,由于武艺高强、深谋远虑,竟然成了刑徒中大哥级别的人物。可见真正有能力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使去当乞丐,也是其中的长老或者帮主。

后来英布逮着机会逃了出来,躲到了鄱阳湖上当了水贼。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就召集了一帮人,反抗秦军并加入项梁的队伍。由于英布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慢慢变成项梁手下的第一大将。

勇猛的英布和蒲将军,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居然切断了甬道加持的秦军粮道。抱歉,这里史书上没有说明,我只能认为是秦军骄傲大意和英布英勇过人。毕竟你断了人家粮道,人家还可以接着堵上。你必须要保证在后面的拉锯战中一直打退敌军才行。而且对方还是攻杀项梁的大神章邯。

秦军断粮之后,局面立马发生巨变。之前是向秦军一边倒的巨大优势,现在则变成双方均断粮的势均力敌。不得不说,秦军甬道被切断,这是巨鹿之战项羽胜利的第一大前提。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项羽封神(中)

英布切断秦军粮道的消息,一定让项羽长出了一口气。接下来,该轮到我亲自率领的主力,出场了!

项羽引兵渡过黄河,来到巨鹿城前。过河之后,项羽告诉大家:把船只凿沉,把做饭的铁锅敲碎,把营房烧毁,每个人只带三天的粮草,轻装突进!

所有的士兵,都惊掉了下巴。如果这样,一旦战胜还好,如果战败,我们既没有办法撤退(没有船只),也没有办法生存(没有粮食),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望着因惊愕而呆住的士兵,项羽再一次重复了命令,并带头砸碎了面前的大锅。然后带着杀气地说:违令者,斩立决!

是现在因违抗军令而死,还是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可能捡一条活命),这道选择题并不难做。大家默默地照做了,然后怀着必死的决心,向王离率领的秦军开进。

那么,项羽为什么要让大家破釜沉舟呢?

因为虽然秦军断粮,双方看似势均力敌,但是秦军还是在整体上占有优势。一来秦军人多且训练有素,二来士气高昂立功心切。自己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单兵作战能力上,都比秦军弱。而一旦楚军被秦军打败,不但巨鹿城的赵军要覆灭,楚国仅存的有生力量要报销,就是自己也难逃矫诏被杀的下场。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只有破釜沉舟,逼着大家为了活命而努力战斗,这样爆发出的战斗力量,才有可能战胜秦军,转败为赢!

清朝的蒲松龄科举屡屡落地,为了鼓励自己,他写了一幅很有名气的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上联说的就是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最终取得胜利。下联说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复仇,最终战胜吴王夫差,成为天下霸主。

苦心人,天不负。项羽,属于你的时代,要开始了……

【巨鹿死战】

巨鹿之战 项羽封神(中)

被逼成亡命徒的楚军,在项羽这头野兽的率领下,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楚军一个个瞪着猩红的眼睛,像野兽一样冲进秦军的队伍中,一下子把秦军的阵型冲垮,紧接着就把王离率领的秦军团团围住。秦军发动了九次反冲锋,都被楚军击退,楚军九战九胜!

章邯既不能打通被英布切断的粮道,又不能战胜项羽带领的敢死队,因此逃走了。只留下了被团团围住的王离军团。这个时候,来救援的诸侯联军,终于看明白秦军要被团灭的命运,这才忙不迭地加入战斗,跟着楚军一起攻打秦军。很快,秦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终于被诸侯联军击破。主将王离被俘虏,秦军的长城军团,被消灭殆尽。

望着被捆成粽子的王离和黑压压的秦军俘虏,项羽心中一定非常感叹,想到了被秦军斩杀的爷爷、叔叔,想到了自己东躲西藏隐姓埋名的童年,想到了对着秦始皇车驾所发出的“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壮语……

“将军,齐国、燕国、赵国的将军们已到辕门口,求见将军!”士兵通报道。项羽故意没有回答,过了好一会儿,才让诸侯的将领进来。众将被楚军以一当十的勇武所慑服,也自知理亏,因此一个个跪倒在项羽面前,请求项羽的宽恕。

从此项羽就统帅六国之兵,成了诸侯联军总司令。

【赵高嫉贤】

巨鹿之战 项羽封神(中)

王离在巨鹿兵败被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章邯的耳朵里。楚军以一敌十九战九胜的气势,让我们这位章总包工头震惊不已。本来以为项梁死了之后楚国会一蹶不振,没想到还有项羽这样的狠角色,楚军被他生生打造成了一支钢铁战兽的队伍。

就在章邯还没想好怎么应对楚军的时候,秦二世的圣旨到了,通篇只有一个意思:问罪!自己指挥倾国之军,现在在巨鹿大败,不仅丧师失地,更是让整个长城军团团灭。自己罪莫大焉!章邯赶紧派手下的长史(相当于首席秘书)司马欣,去向朝廷请求戴罪立功。

司马欣到了咸阳后,去求见丞相赵高。

这个赵高,就是指鹿为马的那位大太监。赵高本来是秦二世幼年时的贴身太监,后来在秦始皇死后勾结丞相李斯篡改遗诏,并拥立秦二世即位。后来假借阴谋叛乱的罪名,处死了李斯,自己当上了丞相。同时忽悠秦二世在深宫之中纵情声色不问朝政,赵高就这样架空秦二世,成为秦国的“九千岁”。

面对巨鹿的大败仗,赵高必须要拉个垫背的。小弟能打胜仗,当然是大哥有识人之明;吃了败仗,就是小弟能力不行。果真是送死你要去,背黑锅你还要去!赵高不仅拒见司马欣,反而派人追杀他。幸好司马欣多了个心眼,从小路逃跑了,这才躲过一劫。

跟后世著名的九千岁魏忠贤相比,赵高的政治才能被魏忠贤甩了十条街。面对后金在东北对明军的蚕食,魏忠贤知人善任,重用袁崇焕,重新夺得了战略主动权。而赵高面对关东六国风起云涌的起义军,能够依靠的只有一个章邯,但是却并不信任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识人用人上永恒不变的真理。可惜,依靠阴谋上位的九千岁赵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司马欣衣衫褴褛地逃回秦军大营,章邯差点没认出来。司马欣一边喘气一边说:将军,现在朝廷是赵高掌权,我压根就见不到陛下。他不但不接见我,反而派人追杀。现在局面危险了!

章邯一屁股跌坐在中军椅子上。他知道,当前起义军势力强大,自己兵微将寡,没什么太大胜算。一旦战败,赵高一定会抓自己当替死鬼。即使能侥幸战胜,赵高也会把所有功劳都抢走。自己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