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佇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為何能在史書中留下名字?

宋代周佇,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為何能在史書中留下名字?這與宋麗政治間的往來有關係。在宋代,商人不僅有著買賣物品的作用,更是充當了信使的身份,而周佇只不過是其中一位代表而已,在當時,大批的商人都充當了兩國交往中的重要角色。


周佇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為何能在史書中留下名字?


民間商人進入高麗的仕途

根據史料記載,隨著宋代貿易的開通,高麗的人也漸漸融入到中原地區,兩國的商人開始有往來,尤其是在宋代,大批的商人進入高麗的市貿中。更是在宋代許多文學作品集中,高麗人也留下了印記。

其中最著名的是周佇,一位普普通通的民間商人,卻能在高麗的朝堂中當官,不僅因為他有才又能,更因為他性格溫順,待人真誠。因為他是宋代人,對於中國的道德倫理甚是熟知,他不僅把中國的禮儀文化帶入高麗的社會中,而且還把中國的規章制度融入進高麗的朝堂中,對於宋麗政治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外交上,統治者把許多文書稿件都交由他之手。筆者在文獻中發現,當時的高麗臣子努力侍奉宋朝,不斷展露自己的才能,竟然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中華文化,為了得到經濟上的利益,這也是高麗統治者選取大量宋代商人在朝堂上做官的原因。


周佇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為何能在史書中留下名字?


商人在宋麗政治交往中充當信使

宋朝統治者選取大量的有才之士前往高麗,因為在宋朝統治者眼中,高麗是最有中原的風俗色彩的,所以,相對而言,遼金那邊派遣的使者比較少,重點都放在與高麗的往來中。宋代統治者從宋太宗到宋徽宗,派了大量像劉式、韓國華等有識之士前往高麗,傳播本國的風土文化。不僅宋朝重視跟高麗的交往,高麗也更為看重,既把在高麗朝堂中的許多名臣送到宋朝當使者,其中有尚書等官員,還把高麗中的優秀人才輸送到宋朝中,像是金猛、白絲柔等人,其中還不少是靠著自己的能力一步步進入高麗仕途中的,可見這些人的實力有多強大。


周佇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為何能在史書中留下名字?


根據史書記載,宋朝在與高麗的經濟和政治上的交往中,商人擔任著信使的角色。一開始宋朝想與高麗在經濟上和政治上有往來,是利用商人進行溝通和傳遞信息,確定對方是否想要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往來。特別是在宋神宗時期,因為統治者想要繼續與高麗有政治上的往來,就委派官員與福建商人溝通,沒想到高麗王非常支持與宋朝來往,還說明了之前停止交往的緣由,商人在兩國間相互轉告,達成共識後,最終宋麗雙方又復原了一開始的政治交往。

北宋時期,商人在宋麗政治交往的作用較為突出

商人雖然南宋時期的作用逐漸減小,但到了北宋時期,在宋麗政治交往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眾所周知,遼、麗、宋的地區呈現三角形,除此之外,有著明顯的地區特色,關係也不太一樣。要麼對待高麗時,宋朝採取友好合作的方式,對於契丹卻是採取壓制的方式,要麼對待契丹維持現狀,對待高麗選擇遠離的態度。這點在史書典籍上可以看出來,北宋雍熙三年,統治者出兵北伐後,因為戰敗,宋與遼的戰略關係由進攻轉為防禦,甚至在遼派兵攻打高麗時也是不聞不問。也正是因為這樣,高麗成為了契丹的附屬,與宋朝劃清界限。


周佇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為何能在史書中留下名字?


前文說到,宋朝商人與高麗之間有著政治往來,雖然高麗人仰慕中華文化,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但由於高麗的國家地位很低,夾雜在兩個大國之間,最期望的也只是想要國家一直能發展,不會有威脅。這也是宋麗政治交往中斷的原因。雖然後面經過宋神宗的努力,復原了交往形式,但高麗也是保持著小心謹慎的態度,不敢過多的參合兩國的政權。在南宋時期,因為一次次的戰敗金朝,導致高麗越發向著金朝,與宋國保持距離,這也是商人在南宋時期的作用不大的原因。


周佇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商人,為何能在史書中留下名字?


經過前面的剖析,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高麗對於宋朝的文化有著嚮往之情,雖然因為政局的動盪,導致高麗不得不自保,但高麗仍舊想要與宋有商業上的互惠,以獲取很多的經濟利益。相對而言,宋朝則想要通過高麗讓其成為契丹的桎梏。懷揣著不同的目的,相同的利益,造就了商人在政治往來中,成為了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