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大棚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大棚番茄種植面積與規模日益擴大,已成為很多地區重要農產品之一。但由於連作、大棚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各種病蟲害頻頻發生,嚴重影響到大棚番茄的產量與品質。
為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大棚番茄病蟲害的綠色防治技術,以期確保大棚番茄種植的安全、高產與優質。1、農業防治
1.1挑選品種
根據當地條件挑選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品種,這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有效的技術手段。
1.2合理輪作
選擇輪作,不僅能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土壤肥力,而且也能切斷病蟲來源,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風險。可與豆科、十字花科蔬菜進行輪作,但不能與瓜類、茄果類蔬菜進行連作。有的地區可採用水旱輪作,如番茄-水稻輪作。
1.3棚室與土壤消毒
在休閒期或定植前對棚室內部進行消毒,採用硫磺燻蒸法消毒,能預防葉黴病與褐孢黴菌。同時,撒適量生石灰,以預防青枯菌病害。
1.4合理施肥
注意將有機肥與磷鉀肥科學搭配使用。一般每畝地要施加的農家肥不少於5噸,磷酸二銨25kg,也可搭配磷酸二氫鉀7.5kg,以增強番茄的抗病能力。
1.5培育壯苗
最好選擇營養缽、營養塊、穴盤等方式育苗,培育基質選用乾淨的菜園土壤、腐熟農家肥、過磷酸鈣,配比分別為:50:45:5。若選擇苗床育苗,應先在苗床上撒藥土,藥土配置方法為6g消毒劑與10-15kg細土混合攪拌均勻。播種前施撒1/3藥土,剩餘藥土在播種後施撒,最後覆土澆水。在定植前發現有病株應立即拔除,發現蟲害應馬上消滅。
1.6田間管理
做好“三溝”配套工作,確保排水通暢,切忌不能大水漫灌。在番茄生長初期,土壤應保持溼潤狀態,生長中後期遵循見幹見溼原則澆水。通常可覆蓋地膜,實行滴灌。待幼苗定植後,將壟面與暗灌溝用超薄膜進行覆蓋,利用軟管、滲管進行滴灌。
2、物理防治
通過黃板誘殺害蟲,鋪銀灰色地膜驅避蚜蟲,安裝高壓汞燈、黑光燈、振頻式殺蟲燈能消滅大部分害蟲。4月中旬到9月底,每天晚上9點開燈,次日凌晨4點左右關燈,燈距離地面高度為1.0-1.5m。這有利於誘殺害蟲,且對益蟲殺傷力小。
3、生物防治
3.1天敵防治
通過病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可在大棚內釋放麗蚜小蜂、赤眼蜂、草蛉、七星瓢蟲等益蟲。麗蚜小蜂主要防治粉蝨、蚜蟲;赤眼蜂主要可防治玉米螟與棉鈴蟲;七星瓢蟲主要防治蚜蟲。當發現粉蝨成蟲時,應及時釋放麗蚜小蜂。若每株成蟲密度小於0.5頭,2周放1次,放蜂密度為1萬頭/畝,分為2-3次釋放。若每株成蟲密度大於5頭時,應先用藥劑防治一次,將基數壓低,7天后開始放蜂。
3.2以菌治蟲
對於灰黴病、早疫病、葉黴病等病害,在發病早期可選用武夷菌素進行防治。對於病毒類病害可利用病毒唑、嘧肽黴素、83增抗劑進行防治。利用阿維菌素或瀏陽黴素乳油對蚜蟲進行防治。對於菜青蟲、煙青蟲、棉鈴蟲可選用白僵菌防治。
4、藥劑防治
4.1優選藥劑
在選擇農藥時應參照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中的要求,挑選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對於晚疫病通常可選擇杜邦克露、霜脲·錳鋅。對於葉黴病可選擇敵菌靈、甲黴靈、代森錳鋅。灰黴病可通過腐黴利、嘧黴胺進行防治。病毒病可通過克毒靈、病毒靈、高錳酸鉀進行防治。
4.2科學合理用藥
根據農藥施藥技術規程中的相關要求,嚴格按規定控制用藥量、用藥次數,採用合理的施藥方法。在生產過程中應遵循交替、輪換用藥的原則,避免長時間單一用藥,從而增強病蟲害的抗藥性。同時,使用高質量的施藥器具,避免出現滴、漏、跑、冒等問題,並能在用量較少的條件下提高防治效果。
根據生產需要與農藥種類採用正確的施藥方法。比如,在青枯病發病初期可採用灌根防治,效果較好,藥劑可選擇硫酸鏈黴素或氫氧化銅。若要防治地老虎、蠐螬、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處理。當苗期有害蟲出現時可採用毒餌誘殺法,把麥麩或花生餅炒熟,加入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比例為100:1,然後在毒餌料中加入適量水,比例為10:1。於傍晚將毒餌撒在壟上,每畝地用量為15-25kg左右,對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較好。
閱讀更多 柚綠時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