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說:“班上人多顧不過來,不可能因為差生拉低進度”,你們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紅潤的臉


一位老師說:“班上人數多顧不過來,不可能因為差生拉低進度”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我認為這種說法欠妥。

是的,一個班至少有四十名學生,有的甚至有五十多名學生,是太多。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也注意到這一點了,正在要求各校實行小班制,要求每班人數在三十人之內。這說明領導也明白一個班學生不可以太多,太多了無法兼顧。

但是,一個責任心強的老師會採取多種辦法來兼顧學困生的。

第一,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清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功底,採取學習小組輔導法,幫助差生進步。即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互助小組,每組有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學生各1名,任命優秀生擔任小組長,良等生任副組長,組內組長和副組長各重點輔導一名學生,組長負總責。每節課前佈置預習任務,組內同學在組長的組織下進行預習,達到初步解決新課程新知識的目的。

第二,教師的教學目標下移,重點偏向成績中等生和差生。優秀生一點就透,在課前預習中大部分知識已基本學得八九不離十了,而中差生還有許多在預習中沒能解決的知識。可以給差生多的板演機會,多鼓勵差生努力學習。

三,不趕超教學進度,給中差生鞏固知識技能的機會。教學的大忌是趕超進度,舊知識還沒鞏固好就開始拼命往前趕,以為早早上完新課,利用大量時間進行復習就能提高學生成績。其實這是不妥當的,這樣就等於把學生還沒領悟的難點知識集中在一起而增加了特別是中差生的學習難度,這些學生學習成績就會越來越差,學習就越發沒有信心。

第四,充分發揮小組長小老師的作用。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小老師的作用非常重要。老師只有一個,小老師有數個,優生輔導差生的同時,優生也得到了鍛練,對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差生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第五,對於特別差學習態度也很的學生,老師要多關懷,多做轉化工作,要與家長配合,讓其轉變學習態度,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老師要關愛差生,努力轉化差生。


風景一這邊獨好


自己差,如果知道上進,主動下課問老師問同學多做題,沒有哪個老師會去拒絕這樣上進的學生,我初中開始幾何不好,主動問老師都免費加班給我講,第二次考試我就一百分,後來當了三門課代表老師喜歡的不得了。上高中分心了不上進,爸媽給好多紅包請吃飯,自己不上進老師照樣瞧不起。面子都是自己給的,你弱你有理,你窮別人就得主動給你捐錢扶貧?


會寫文章的橙子


我覺得教育就應該分班,不是不公平,反而是公平的,最優化的利用一切教育資源培養孩子們成才。當然分班是為了因材施教,如果是分了班就不管學生了那就完全違背了教育的初衷。不用說別人,就說我,我背課文跟玩兒似的,想當年背山鬼,岳陽樓記,十幾分鍾就搞定。可我有機化學和立體幾何就是學不來。偏科很嚴重。所以說同一個孩子的不同方面,不同孩子的同一方面都是不同的。教育一定不要搞一刀切,同一個標準衡量所有孩子。我們的教育應該讓一部分孩子成功,一部分孩子成材,一部分孩子成人。


曼曼最優雅


這是一個『車上的人和車下的人』的問題,看你在那個位置。

作為差生,你要求老師以你的進度來開展教學活動,那這樣做對於那些學習比你好的同學公平嗎?

學習好,除了老師教,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學的結果,如果一個學生就是不學,那怎麼辦?我們要一直等嗎?我們經常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另外,學習也需要資質的條件,如果一個班級裡有一個智力發展不高的孩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學生一直上小學一年級呀?一直等到他學會呀?

教育界有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只能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大多數人應該就這個進度,那就沒有問題。


大蝦小蝦談教育


我發現很多回答驢唇不對馬嘴。教學是有進度要求的。

題主的意思是不能因為差生耽誤了教學進度,本身沒問題。真的是隔行如隔山。

還有的拿醫生來做對比,純粹抬槓。

如果班級裡有一個學生有某個知識點不會,是不是直到教會才繼續往下教?動動你的腦子考慮一下,這個可能嗎?

如果真這樣那麼到高三也完不成高一的進度。還有的把這個上升到了教師素質問題,對不起,老師不要這樣的帽子。


Caesar1982


認同。我家孩子三年級,就屬於班上拖後腿的一群,課後、週末利用一切時間複習練題做輔導。一個班裡那麼些個孩子,為了咱一個耽誤人家進度這也說不過去,再說課程也都是有安排的,到時間老師必須講完,不能無休無止的停在一個地方。

人家孩子聰明課堂上學會了,那咱家孩子笨難道爸媽也笨嗎?小學生的題能有多難,巴拉巴拉書看懂了再給娃講一遍唄,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哪個地方是薄弱點就重點練習啊,一點兒一點兒往前追吧[加油]


就住大海邊


經常看這樣類似的提問。總局的很搞笑。你不會因為自己丑就要求社會對美的程度降低;你不能因為自己家窮就不讓社會發展;你不能因為自己能力不足,就讓老闆降低有要求;你不能因為自己五音不全,就不讓別人唱歌。社會的發展永遠不是包容就可以的。平均分是由少數高分帶動差生而提高的。沒有完美的和諧發展,只有自己的不夠努力。古語有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以前我不同意,後來網絡,抖音帶我們領略了世界。才發現真的是你之所以次,是因為你方方面面都次。不可否認,每個人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習不見得都能好。但是隻要肯努力都可以好。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證明你或者你的家人沒有努力,或者假裝努力而已。我認識很多人,起初學習啥也不是,可是努力後並沒有那麼差了。也認識很多天天學習,可是一學就溜號,貪玩的。所以不要妄想世界會妥協與你,與其問出這麼自私的問題。不如改變自己或者家人。人的差,是源於內心和行動的。不要怪別人


仰望146234609


教學進度是按中等生推進的,兼顧兩頭尖子生與差生。且各班各校,教學進度大致相同。讀書差不等於掙錢差。想要個人化的專門教學,請家教。花錢可以填補學習差這一點。就是花費有點小貴。家教,教師魚龍混雜,要找個品行教學都好的,注意監督。監控探頭什麼的。


嗯啊175487900


教學進度只能照顧大多數學生,如果照顧最差的那三五個學生而拉低進度對大多數學生是不公平的。有的學生初三了小學知識還不會,難道老師從小學開始教?

孔子也說人分四類,最下等的是困而不學,十個老師教一個都沒辦法教好。

釋迦牟尼智慧無邊也有大批愚昧眾生無法度化,何況普通老師。

教育是要改變人,而改變人是最困難的事,不可否認有些人業障深厚習氣牢固無法改變。所謂“上智與下愚不移”,對於某些人的教育就是浪費時間毫無作用。


究竟空


一個學期,一般有十八到二十個教學周。

一本教材,有幾個單元、每個單元需要幾個課時,教學參考書裡已經定好了。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結合教學週數,制定學期學科教學計劃。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無論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得如何,教材內容都必須在計劃時間內學完。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學習相同的教材,必然有“吃不飽”的、成績優秀的學生,也必然有“吃不下”、“消化不良”的學生。那麼,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在課餘時間儘可能因材施教,既幫助優秀生吃得飽、吃得多,又幫助學困生吃得下、能消化。但是,教學進度是絕對不允許拉低的。因為照顧一小部分學生而拉低教學進度,導致要進行期末考試了,教材內容還沒有講授完。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