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不仁不義的陽謀權術。

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次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即將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然而趙匡胤卻託詞職務地下,不足擔當此任。無奈之下朝廷只得任命趙匡胤為兵馬大元帥,可以調動全國的軍隊。周軍行至陳橋驛時,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趙匡胤統軍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開始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就這樣趙匡胤自導自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好戲成功篡取了後周的皇位。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錡、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而趙普則被任命為宰相。

然而,穩定大局以後,趙匡胤卻日夜不能寐。因為他害怕昔日的結拜兄弟,石守信等手握兵權的將領,會效法陳橋兵變,篡奪北宋的皇位。因此,在經過日死夜想以後,趙匡胤又開始了新的權謀,一日趙匡胤派人傳旨在皇宮宴請石守信等八位將領。在酒足飯飽以後趙匡胤卻一再唉聲嘆氣,眾人不解,問起由?趙答曰:“蒙各位兄弟不棄才有我趙匡胤的今天”,然而,我卻擔心某天你們手下的弟兄要是也弄一件黃袍披在你們身上該如何是好?石守信等人立刻跪地,口稱不敢。趙匡胤說你們雖然不敢,可是你們手裡的軍隊,是不是也和你們一樣呢?眾人立刻驚醒,紛紛請辭兵權,告老還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從此也開啟了北宋文官掌管軍隊先河。

縱觀趙匡胤的一生,設計陳橋兵變篡奪後周皇權視為不忠。共患難以後卻不願與眾人同享富貴設計杯酒釋兵權的把戲,視為不仁不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