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中華歷史文化流傳的千古佳句(音序MN類)


5000年中華歷史文化流傳的千古佳句(音序MN類)

M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形容事物的小而齊全。

馬不抽鞭不起步,人不激勵不憤發。

人須要鞭策、激勵,才能憤發有為。

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發。

人不加以激勵,就不會奮發圖強。

馬到崖邊收韁晚,船到江心轉舵難。

馬到崖邊才收韁繩,已止不住腳步,必然墜入崖下。船行到江中心,再掉頭已很困難。形容做事必須未雨綢繆,方能從容不迫。

馬虎失街亭,大意失荊州。

《三國演義》故事:諸葛亮派馬謖領兵扼守咽喉要地街亭。馬謖自詡“飽讀兵書,熟諳戰法”,不遵從諸葛亮的指令,結果馬虎丟失了街亭,危及全局。後句是關羽的故事:關羽出兵東北方向進攻曹操,孫權乘機襲取關羽駐守的荊州。關羽回救不及,兵敗被擒。“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意在教人做事千萬不可馬虎、大意。

馬美在奔跑,人美在德高。

駿馬的美,表現在它奔跑中的姿勢。人的美,在他高尚的思想品德中體現。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哪知餓漢飢。

騎在馬上的人,不知道跟隨在馬後跑的人的辛苦。吃飽了的人體會不到飢餓人的痛苦。意在教人應有體恤之心。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語出唐·岑參《逢入京使》。 路途中偶然遇到鄉親,只有請其捎一個口信,向家人報告平安的信息。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

語出唐·劉禹錫《始聞秋風》。 戰馬想念著邊陲的芳草,捲毛抖動。鷹鵰盼望青雲,睜開了睡眼。比喻報國之志和昂揚向上的精神。

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

馬食夜草,方能肥壯。人有時因得意外之財而致富。但人卻不能靠不法橫財致富。如果觸犯刑律,難免人財兩空。馬異視力,人異視識。

語出明·徐禎稷《恥言》。 馬的差異,看它的力氣。人的差異,看他的見識。

馬有勁蹄馳千里,鳥有健翅飛雲端。

馬因有強勁的腳力方能馳騁千里,鳥因有強健的翅方能遨遊天空。由此說明人要想幹一番事業,也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馬有失蹄,人有失言。

馬行走中,有失足的時候;人講話時,有失誤的時候。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馬兒行走無力都是因為瘦弱,人不風流只是因為貧窮。

買了便宜柴,燒了夾底鍋。

對於便宜的東西,往往不知道珍惜。買了廉價的柴,放手儘量燒,結果把夾底鍋燒壞了,豈不是得不償失?

買衣衫看袖,娶妻子看舅。

衣衫往往先從領袖處先破,看衣服新舊,可從領袖處看起。娶妻子可以從她兄弟身上間接看出一個人的家教、人品。

賣油娘子水梳頭,賣肉郎兒啃骨頭。

此句反映了做小買賣人的辛酸。深層的意思更反映出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古代官服多為紅色或紫色,“朱紫”比喻做官的人。而能在朝廷做官的都是知識分子。正是“學而優則仕”。

滿罐水不響,半罐響丁當。

形容有真才實學的人,他們並不張揚。而那些並沒有多少學問的人,則好自吹自擂、虛張聲勢。

滿瓶不響,半瓶丁當。

形容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其實並沒有多少真才實學。

滿招損,謙受益。

語出《尚書·大禹謨》。 驕傲自滿,必然招致損失;而謙虛謹慎,將會受益。

謾道強親堪倚賴,到頭須是有前程。

語出唐·杜荀鶴《遣懷》。 不要認為有權貴的親戚可以依賴,自己的前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漫天要價,著地還錢。

形容開價很高,而還價很低。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語出《周易·繫辭上》。 不小心地把財物收藏好,就如同教人來偷。打扮得妖嬈豔麗,就如同誘人姦淫。

忙忙似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

形容人在窮途末路時的窘態。

忙中多錯事,醉後吐真言。

忙亂之中容易出差錯,喝醉了酒的人往往會說真心話。

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

世上茫茫無數的人群中,哪個才是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的男子漢呢?

茫茫天地間,理亂豈恆數?

語出唐·杜甫《宿花石戍》。 人世間,社會的治理與動亂難道是註定的嗎?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這是他對當時動亂社會發出的慨嘆。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語出《世說新語·排調》。 形容進入了一個極度危險的境地,面臨極大的危機。

貓急上樹,狗急跳牆。

形容人在被逼迫、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常會產生過激行為,採取非常措施。

毛羽不豐者,不可以高飛。

語出《戰國策·秦策》。 鳥翅的羽毛尚不豐滿,就不可以高飛。比喻辦任何事,都要看有無可能,如果沒有可能的條件,必然不能成功。

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語出宋·張商英《素書·遵義》。 表面上好而內心卻不合的人,一定孤單。親近搬弄是非的小人,而遠離忠誠君子的人,必定失敗。

沒有高山,不顯平地。

世上沒有孤立的事物。高低、上下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有比較才有鑑別。

沒有過不去的河,沒有爬不上的坡。

比喻只要有信心和決心,任何艱難險阻都是可以克服的。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

舊時,補碗匠補碗,要用金剛鑽在碗上打洞安補丁,沒有金剛鑽,當然沒法幹這行當。比喻沒有具備足夠的條件,就無法從事這一行工作。

沒有松柏性,難得雪中青。

沒有松柏不畏嚴寒的堅強品格,就不會有雪中的青松翠柏。比喻只有本身具有優良的品性,才會有出類拔萃的表現。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眉頭一皺”指人動腦筋時的一種神態。意思是說,經過一番動腦筋,很快就想出了應急的對策——好計謀。

美不美,鄉中水。

不管美與不美,家鄉的水在自己看來都是最美的。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故鄉的水不美也是美的,故鄉人非親也是親的。極言熱愛故鄉之情。

美酒不過量,佳餚勿過飽。

美酒佳餚雖然好吃,但不可過量,因為人的腸胃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正是:“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

美酒飲當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

酒,少飲有益。遇到好酒,最好飲到稍微有點醉意即止,如飲到酩酊大醉,則既失情趣又傷身體。花,開到盛時,即將衰敗,所以最好看的應是半開之時。意在說明凡事要適可而止,留有餘地。

美名不獨享,責任不推脫。

美好的名聲,不要獨自佔有,應想到旁人的功勞;出了問題,不要把責任推脫給別人,應主動承擔責任。

美女入室,惡女之仇。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 美女到來,醜女視為仇敵。比喻小人嫉妒君子。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從沙中浪底來。

語出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美女的金首飾和王侯的金印,那黃金都是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從浪底沙中淘洗出來的。

美在戀人眼中,情在愛人心中。

“情人眼裡出西施”,在戀人的眼裡,所愛的人是最美麗的;而情充滿在愛人的心中。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語出明·龔廷賢《壽世保元·攝養》。 經常說些逗趣的話,讓人開懷一笑;常常抱著快樂的心情,不要生氣,這將有益於人的身心健康。

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語出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 每次短時間的外出,都想找一個合適的旅伴;長期安居,怎能不選擇一個好鄰居呢?

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

語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德高尚的人,總是願意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

門前有了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

高頭馬:高頭大馬只有富貴人家才有。此處借指富貴。 全句意為:富貴人家,總有許多人來攀親、拉關係。此乃世態炎涼的表現。

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讀言。

語出唐·白居易《和夢遊春》。 讀言(dú):誹謗,怨言。 全句意為:憑良心做事,問心無愧,但仍有人誹謗自己。

蒙人點水之恩,尚有仰泉之報。

語出元·佚名《爭報恩》。 點水:形容微小。仰泉:即噴泉,形容巨大。 全句意為:即使得到別人微小的恩惠,也要給以巨大的回報。

猛虎不處卑勢,勁鷹不立垂枝。

猛虎不蹲在卑下的地勢,雄鷹不立在垂下的枝條上。比喻非凡者的不平凡氣概。

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

語出唐·李朝威《柳毅傳》。 以堅硬的石頭可以破裂而不可捲曲,來形容忠義之人寧死不屈的精神。

猛獸易服,人心難降。

要降服人心,比征服猛獸更難。

孟浪痴呆自是,空生人世百年。

孟浪:魯莽。 全句意為:一個魯莽、痴呆、自以為是的人,即使活在世上百年,也是白活。

迷而知返,得道未遠。

語出《魏書·高謙之傳》。 誤入歧途而能知道返回,那麼離走上正道也就不遠了。

迷霧不知天早晚,雪深哪識路高低。

濃霧之中,天色昏暗,看不出天的早晚。大雪遮沒了地面,使人無法辨別路面的高低。形容當一些事物的真相被假象所掩蓋的時候,人們很難辨別真偽。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語出《詩經·大雅》。 一般人做事,開始大都比較重視。然而,善終者卻很少。

勉汝言須記,聞人善即師。

語出唐·杜荀鶴《送舍弟》。 勉勵你的話,必須記住。聽到別人的長處,就應當向他學習。

勉強不成買賣,壓逼不成夫妻。

做生意不能勉強,勉強做不成生意。做夫妻更要雙方自願,靠壓制逼迫而結成的夫妻,一定不會長久。

面帶三分笑,背後刀出鞘。

形容那種陽奉陰違、笑裡藏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陰謀家。

面上笑呵呵,心裡毒蛇窩。

形容那些兩面派人物。表面上態度好,而內裡卻是一副蛇蠍心腸。

面折其過,退稱其美。

語出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當面批評他的過錯,背後稱讚他的優點。

苗從蒂發,藕自蓮生。

蒂:發芽處。 全句意為:苗從發芽處開始生長,藕是由蓮子繁殖而來。比喻一切事物皆有其本源。

苗怕蟲咬,兒怕娘嬌。

父母溺愛、嬌慣子女,會養成他們的壞脾氣,使他們以後難以在社會立足。

妙藥難治冤孽病,好言難勸糊塗人。

俗話說:“自作孽不可活。”對於自己作孽造成的災難,即使有再好的靈丹妙藥,也是無法治癒的。對於糊塗人,再好的話,他(她)也是無法領會的。

妙於服食,不如寡慾。

語出宋·陸游《思歸引》。 精於食補,不如少一些嗜慾。

滅自己志氣,長別人威風。

語出元·佚名《小尉遲》。 自己看不起自己,就是助長別人的氣勢。

民存則社稷存,人亡則社稷亡。

語出唐·魏徵《群書治要·申鑑》。 社稷:國家的代稱。 全句意為:有百姓存在,就有國家存在;百姓沒有了,國家也就滅亡了。

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飢。

語出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老百姓可以長久沒有財物,但不能一天沒有飯吃。

民勞思佚,治暴思仁。

語出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六。 百姓勞累,就想要休息。統治者暴虐,人民就想要仁愛。

民亂則國破,國破君主亡。

老百姓發生動亂,國家就會衰敗;國家衰敗,統治者也就滅亡。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老百姓的生計在於勤勞,勤勞就不會使財物缺乏。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語出《尚書·五子之歌》。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百姓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語出《論語·公冶長》。 聰敏而又好學,能虛心地向學識上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名標青史,萬古流芳。

語出元·紀君祥《趙氏孤兒》。 將姓名、業績都記載在歷史書中,永遠流傳。

名標青史千年在,功播清時萬古傳。

英名記載在歷史上,將長久地存在;不朽的功績將萬古流傳。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語出《論語·子路》。 沒有正當的名義,講話就不能順理成章;道理講不通,辦事就難以成功。

名到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

語出清·袁枚《隨園詩話》四卷。 名聲等到去世以後被人稱頌方好,而書必須在今生抓緊時間去讀。

名高忌起,寵極妒生。

語出《勸戒全書》。 一作:名高妒起,寵極謗生。 名聲太高,容易引起別人的妒忌;受到的尊榮寵愛太多,容易遭到別人的攻擊。

名高毀所集,言巧智難防。

語出唐·劉禹錫《萋兮吟》。 名氣大了,就成為毀謗的目標;巧言的中傷,就是聰敏人也難以防備。

名高折人壽,思苦減天年。

語出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 一個人的名氣太高,往往容易遭人忌妒,從而招來煩惱,還有思想上的悲苦,這些都是影響人的壽命的。

名花添春色,諺語增智慧。

就像名花能為春天增色一樣,諺語能為人們增加智慧。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

語出明·于謙《無題》。 把名譽、氣節看得像泰山一樣重,把利益、私慾看得像鴻毛一樣輕。

名利既兩忘,形體方自遂。

語出唐·白居易《寄皇甫賓客》。 一個人如果能將名與利都忘掉,那麼他的精神和身體都可以達到充分自由的境界。

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

名譽從屈辱中得以彰顯,德行、雅量自忍耐中得以光大。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語出元·無名氏《劉千病打獨角牛》。 “好”一作“易”。 明處有人開槍,還比較容易躲避;而有人暗中放箭,卻很難防備。比喻陰謀詭計難以防範。

明人不必細說,響鼓何用重槌。

對明白人說話不必囉嗦,點到即可,就像敲打響鼓用不著重擊。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

正直的人,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不說假話。

明人一言,快馬一鞭。

明白人,你只要對他講一句,他便能心領神會。快馬只需一鞭,便能揚蹄飛奔。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語出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分別後,兩人之間關山相隔,人情世事茫然難料。一種說不盡的離愁。

明時無廢人,廣廈無棄材。

政治清明的時代,是不會浪費人才的,就像建造大廈不丟棄有用的木材一樣。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形容某些玩弄陰謀的小人,表面上對人熱情,暗地裡卻算計別人。

明霞可愛,瞬眼輒空。

美麗的彩霞雖然可愛,但轉眼之間就消逝了。美好的事物,往往不會長久,惟其短暫,尤須珍惜。

明揚仄陋,唯才是舉。

語出三國魏·曹操《求賢令》。 推薦那些地位低下、家境貧寒的人,只要他們有才能就舉用。

明有王法,暗有神靈。

人不可做壞事。做了壞事,不僅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還會遭到神靈的懲罰。當然“神靈”只是一種唯心的說法。

明於知己,暗於知彼。

只知道自己,不瞭解別人。對自己比較容易知道,而對別人則不易瞭解。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視禍於未萌。

語出三國魏·鍾會《檄蜀文一首》。 精明的人,在危險尚未形成時就能預知;聰明的人,在災禍未產生時便能預見。

明者顯其善,畏者威其惡。

語出宋·蔡沈《蔡沈集傳》。 獎賞的目的在於表揚他的優點,懲罰的目的在於懲治他的惡行。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憂邊》。 明智的人,因時間的推移而進行改革;聰慧的人,依世情而制定治國方法。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明智的人,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就能有遠見卓識;聰明的人,在危險尚未發生前就已經躲避開。

明知愛惜終須割,但得流傳不在多。

語出清·袁枚《隨園詩話》三卷。 明明是自己所珍愛的文章,但為求精煉,仍忍痛加以刪節;因為要能流傳後世,文不在多而在於精。

明知驚濤駭浪險,偏向風波江上行。

一作:明知海嘯狂潮猛,偏向風波浪裡行。 明明知道江上的風浪很危險,仍偏要到江上去航行。這是一種敢於冒險的大無畏精神,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異曲同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比喻不畏艱險,知難而進的大無畏精神。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這是一種宿命論的觀點,認為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的。

命如五鼓銜山月,氣似三更油盡燈。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身如五鼓銜山月,氣似三更油盡燈。” 生命如同即將落山的月亮,氣息好像一盞快要熄滅的油燈。形容人的生命即將結束。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語出《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樹梢。掉:擺動。 全句意為:樹梢太大,樹就容易折斷。動物的尾巴太大,身體擺動就困難。比喻本末不當,就難以控制。

莫把真心空計較,唯有大德享百福。

不要把自己的心思,都用在計較個人的得失上;只有那些具有博大道德素養的人,才能享受到真正完全的幸福。

莫愁春又過,看著又新春。

語出唐·司空圖《退居漫題七首》。 不要為春天過去了而發愁,眼看著新的一年春天又將來臨。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語出唐·高適《別董大》。 不要擔心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沒有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呢!這是送別時,對知己的一種安慰。

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為仇。

不要等到矛盾激化傳來是非,使從前的恩愛反而變為仇恨。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語出宋·道原《景德傳燈錄》二卷。 不要以為自己走得早,還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人不可自以為是,更不可夜郎自大。誠所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莫道虧心事可做,惡人自有惡人磨。

語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不要認為做了壞事沒什麼關係,作惡的人自然會有更兇惡的人來懲治他。

莫道南風常向北,北風也有轉南時。

風向的變化,說明世間事物是會不斷髮生變化的。所謂“風水輪流轉”,機遇總是會有的。

莫道秋霜不滋物,菊花還借後時黃。

語出唐·黃滔《寄同年李侍郎龜正》。 不要說秋霜不滋潤萬物,秋菊還是藉助它才開出黃花的呢!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語出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桑榆:指日落處,比喻年老。 全句意為:不要說日落西山晚景淒涼,那美麗的彩霞尚佈滿西天。深層的意思是說,不要因為年老而悲觀,晚年也是人生的一個美好時期。

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面皺專相待。

語出唐·李賀《嘲少年》。 不要認為美好的青春能長久地存在,很快地頭髮就會變白,皮膚就會變皺。

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佛教的因果報應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不要認為因果報應沒有人看見。近的會報應在自己身上,遠的則會報應在兒孫身上。意在勸人為善。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語出唐·李頎《送魏萬之京》。 不要見到長安遊樂的地方,就把寶貴的光陰浪費掉。

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不要將容易得到的東西,看得很平常,而不去重視珍惜它。

莫叫猴子去看果,莫叫水獺去守魚。

猴子貪吃水果,水獺好吃魚,讓它們去看守自己喜愛的食物,容易造成監守自盜,故應有所防範。意在教人防患於未然。

莫說歡娛嫌夜短,只要金雞報曉遲。

不要說歡樂中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只希望金雞報曉能遲一點。

莫說人家短,莫道自己長。

一作:莫道人之短,莫說己之長。 不要說別人的壞話,也不要自賣自誇。為人還是應該厚道一些、謙虛一些。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語出唐·杜甫《漫興九首之一》。 不要對身外的事情想得太多,而要抓住當前的時機,及時行樂。

莫生懶惰意,休起怠荒心。

為人不能懶惰,也不能有鬆懈的思想。

莫為浮萍聚,願作比翼鳥。

不要像浮萍那樣短暫地相聚,但願能像比翼鳥那樣雙宿雙飛。

莫為寒潮冰霜懼,度盡殘冬陽春還。

不要害怕寒潮冰霜,度過寒冬就是春天。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悲觀失望,要始終以樂觀的態度去迎接希望。

莫為無人欺一物,他時須慮石能言。

語出唐·李商隱《明神》。 不要以為在無人知道的地方,就可以幹壞事;到時候總會暴露出來。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語出唐·劉禹錫《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 不要羨慕那陽春三月的桃花、李花開得豔麗;哪裡比得上秋天欣欣向榮的桂花,它給人們帶來了更大的實惠——桂花是可以食用的香料。

莫笑窮人穿破衣,三十河東四十西。

世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原意指黃河河道不固定,原來在河東的地方,多年後因黃河水流改道,這個地方已變到河西。今天的窮人,明天也可能成為富豪,而富豪也可能變成窮人。

莫笑無危道,雖平更陷人。

語出唐·修睦《雪中送人北遊》。 不要高興地以為走的是一條沒有危險的道路,有時候平坦的大道更容易使人摔倒。

莫邪利劍今何在?不斬奸邪恨最深。

語出宋·宇文虛中《在金日作二首》。 莫邪:傳說春秋時吳人干將、莫邪鑄造的寶劍名莫邪。 全句意為:神劍莫邪現在哪裡?為什麼不去斬除那些奸詐邪惡的壞人?

莫邪玉顏無粉態,百花中最我先開。

語出五代·錢鏐《百花亭題梅二首》。 邪:同“耶”,表示疑問的語氣。 全句意為:不要詫異梅花沒有嬌豔的媚態,在百花中唯有梅花是最先開放的。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不要輕信那些表面上看似正直的偽君子,而要防備其偽裝背後的假仁假義。

莫學浮萍漂水面,要學蓮藕紮根深。

意在教人要深入、踏實,不要浮光掠影、華而不實。

莫學楊柳隨風擺,要學勁松立山巔。

意在教人要立場堅定,不要動搖。

莫言大道人難得,自是功夫不到頭。

語出唐·呂岩《絕句》。 大道:古時候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全句意為:不要認為最高理想一般人難以達到,這都是因為功夫不到家的緣故。

莫言東海變,天地有長春。

語出唐·李公佐僕《留詩》。 不要認為滄海桑田一切都會變,那天地間的春天是長在的。比喻世界雖有變化,而美好的東西還是會存在下去。

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

語出唐·林寬《歌風臺》。 不要認為依靠武功就能得到天下,自古以來英雄都是具備文采——懂得詩的。

莫以孤寒恥,孤寒達更榮。

語出唐·杜荀鶴《讀友人詩》。 不要因為貧寒而感到羞恥,貧寒的人更懂得發憤圖強;當他們發達起來以後,就會更加榮耀。

莫以高枝縱繁響,也應回首顧螳螂。

語出唐·陸龜蒙《聞蟬》。 蟬!不要依仗在高樹枝上就可以縱情高唱,應當回頭看看,身後的螳螂正想捕食你呢!

莫在人前誇海口,強中更有強中手。

一作:莫在人前自誇口,強中自有強中手。 為人不可自吹自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還是謙虛為好。

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醜。

語出《淮南子·說山訓》。 嫫母:古代醜女,相傳為黃帝妻,德行好。西施:春秋越國美女。 全句意為:相貌醜陋的嫫母有她美的地方,而美女西施也有她醜的地方。看人總要一分為二。

謀官如鼠,得官如虎。

為要謀得官職,表現得如同老鼠一般,謹小慎微;當得到官位以後,對百姓卻像老虎一般兇殘暴虐。形容某些貪官汙吏的醜惡嘴臉。

謀及下者無失策,舉及眾者無頓功。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刺議》。 能夠與下面人商量計策的領導,是不會失策的;能發揮大家作用的人,是不會不成功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做事的成功與否,一方面在於主觀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在於客觀的機遇(天)。

謀先事則昌,事先謀則亡。

語出漢·劉向《說苑·說叢》。 事先謀劃周全再去行動,就能昌盛;行動之後再去謀劃,就會失敗。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

牡丹花雖然好看,卻華而不實;棗花雖然小,但結成的果實——棗子卻有益於人。

木不鑽不透,人不激不發。

人受到激勵、鞭策,才能奮發有為。

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

彎曲的木料,只有經過木匠用繩線劃過之後,才能加工成筆直的木材;人,只有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才能成為聖明的人。

木無本必枯,水無源必竭。

樹木沒有根就枯死,水沒有源頭就枯竭。

木朽蟲生,牆罅蟻入。

罅:指縫隙。 全句意為:木頭朽了便會生蟲。牆上有縫隙,蟲蟻就會鑽進去。意思是說本身出了問題,客觀上就容易受到侵害。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樹林中一棵特別高大茂盛的樹,必然會遭到狂風的摧殘。常用以形容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往往容易受到人們的忌妒、迫害。

木有本,水有源。

樹木有根,水有源頭。比喻凡事總有它的根源。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語出戰國·荀況《荀子·勸學》。 眼睛不能同時看清兩個目標,耳朵不能同時聽清兩種聲音。比喻學習要專心致志,不可分心。

目瞭則形無不分,心敏則理無不達。

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瞭:今同“了”,明白,懂得。 全句意為:眼睛明亮就能看清事物,心靈敏捷就能通達事理。

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語出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 眼睛經常見到,耳朵經常聽到,就是不專門去學習,也能自然掌握。說明潛移默化的影響。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語出戰國·韓非《韓非子·觀行》。 沒有鏡子,就無法整理自己的面容。行為失去道德規範,就不能明辨是非。

N

哪個男兒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古人云:“食色性也。”愛情,原本是飲食男女的本性,男歡女愛,是正常人的需求。

哪有貓兒不吃腥,哪有老虎不傷人。

貓兒吃腥,老虎傷人都是他們的本性。常用以形容某些人性的弱點。

哪有舌頭不碰牙,哪有愛人不吵架。

以牙齒難免咬傷舌頭,來比喻夫妻間難免吵架。矛盾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善於化解矛盾。

納爽耳目變,玩奇筋骨輕。

語出唐·劉禹錫《秋江早發》。 玩:欣賞。 全句意為:接受爽快的事物,就使人耳目一新;欣賞雄奇的景色,使人飄然欲仙。

乃知學在少,老大不可強。

語出宋·歐陽修《鎮陽讀書》。 學習最寶貴的時間是在青少年時期,到了老年再讀書就難了。

乃知擇交難,須有知人明。

語出唐·白居易《寓意詩》之三。 如果知道選擇朋友很難,就須有知人之明。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蕊繁開曉更清。

語出宋·歐陽修《霜》。 能夠耐得住寒冷的,唯有東籬下的菊花。那金黃的花蕊在朝露下顯得更加清麗動人。

男不單身,女不獨自。

古人認為陰陽必須結合,男女都不應單獨存在。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男婚女嫁,乃自然規律。當男女長大成人,必然要談婚論嫁。

男兒兩行淚,不欲等閒垂。

語出唐·李頎《緩歌行》。 男子漢的兩行熱淚,不是隨隨便便就落下來的。表明男兒有堅強意志,不輕易落淚。

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語出唐·張籍《別離曲》。 男兒生來就有重任在肩,怎能虛度青春年華?

男兒無性,鈍鐵無鋼。

男子漢如果沒有剛強的性格,就好比刀口上只有鈍鐵,而沒有鋼一般。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明·李開先《寶劍記·林沖夜奔》:“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彈”一作“灑”。 男人是不輕易流淚的,只有到了真正傷心的時候,才會落淚。

男兒自古多離別,懶對英雄淚滿巾。

語出唐·李鹹用《別李將軍》。 男子漢志在四方,與家人離別是常有的事,他們絕不會因離別而落淚。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男人最怕選錯了職業(舊時有三百六十行),女人最怕嫁錯了丈夫。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皂:黑色。 全句意為:男人要想俊俏,就穿一身黑顏色服裝;女人要想俏麗,就穿素淨一些的白顏色衣服。

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男人以女人為內室,女人則依靠男人來持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語出宋·文天祥《南海》。 男子漢有著遠大的志向,他追求的目標是永無止境的。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閒恩。

語出唐·杜荀鶴。 男兒接受別人的恩惠,須在自己許可的範圍內,絕不隨便無故接受別人的恩惠。

男子有妻家有主,女子有夫室有梁。

一作:男子無妻家無主,女子無夫室無樑。 傳統的觀點認為女主內,故有了妻子,家裡就有了主;男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他們在經濟上擔負著挑大樑的任務,故“女子有夫室有梁”。

南橘北為枳,古來豈虛言。

語出南朝梁·張彪《敕移橘栽》。 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就變成了枳,此句古話果然不假。

難不貴苟免,功不貴幸成。

語出清·王豫《焦窗日記》二卷。 遇到困難、禍患不逃避,建功立業不靠投機、僥倖。

難酬之恩休受,難久之友休交。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難以報答的恩惠不要接受,難以長久相處的朋友莫交。

難合亦難分,易親亦易散。

難得結合在一起的,也就難得分開;很容易就親近的,也很容易離散。

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語出唐·曹鄴《讀李斯傳》。 要想以一個人的手,遮住天下人的眼睛是不可能的。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感到困難的人,不會做;會做的人,不覺得困難。

囊中有錢方沽酒,朝裡無人莫做官。

口袋中有錢方能買酒。朝廷裡沒有相當的關係就不要想做官。比喻有錢、有關係,就容易辦成事。

惱時說盡傷心,再好有甚顏色。

俗話說:“人怕傷心,樹怕剝皮。”生氣時往往口不擇言,說了讓對方傷心的話,這是很傷感情的。故在雙方發生矛盾時,要記住:“忍得一時之氣,省得百日之憂。”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語出清·錢大昕《恆言錄》六卷。 少(shào):年紀輕。 全句意為:煩惱使人易老,愉悅使人年輕。腦怕不用,身怕不動。

進化論認為:用進廢退。大腦愈用愈靈活,多想出智慧,不用就遲鈍。身體也是這樣,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身體健康。

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言語遲鈍而少言者,未必笨;說話滔滔不絕、伶牙俐齒的人未必聰明。

內不自誣,外不誣人。

語出西漢·韓嬰《外傳》。 誣:欺騙。 全句意為:不自欺,亦不欺人。

內藏精明,外示渾厚。

內心中藏著精明才智,外表老實憨厚。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對於一些藝術性和技術性的展示,內行人注重看它的技藝、竅門,從中吸取經驗;而外行人只是從好玩的角度,看看熱鬧而已。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語出《貞觀紀要·公平》。 舉薦人才,不因是自己親近的人,為了避嫌,而有意迴避;也不要因為有個人恩怨,而埋沒了有用的人才。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

語出宋·林逋《省心錄》。 家庭內能和睦相處的,家道就會昌盛;在外面與人共事能和睦相處的,事業就順暢。

內要伶俐,外要痴呆。

內心要聰明伶俐,外表要如痴呆一般。這裡的“痴呆”可理解為老實、憨厚。

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無須多。

語出宋·陳善《捫蝨新語》。 在新綠的枝頭有一朵紅花,就使人感受到動人的春色。比喻好的東西不在於多,而在於少而精。

能罷手時須罷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此句意在教人心存仁厚。為人處世要留有餘地,不可逞一時之強,把事情做得太絕。

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神鬼無權。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能夠知錯改過,那天地也不會憤怒;能安分守己,那神鬼也無可奈何。

能狼難敵眾犬,好手難擋雙拳。

比喻寡不敵眾——個體難敵群體。

能貓不叫,叫貓不能。

比喻那些只會空談而不幹實事的人。

能勤小物,故無大患。

語出漢·劉向《說苑·貴德》。 能在小事情上隨時隨地的注意,就能避免大的憂患。

能讓終有益,忍氣免受災。

能夠謙讓總是有好處的,能夠忍得氣憤就可避免災禍。正是:“忍得一時之氣,省得百日之憂”。

能忍大丈夫,肯讓真英雄。

忍讓是立身之本。要想成為大丈夫、真英雄,就必須忍讓。這是說男兒應大度、胸襟開闊。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能夠容忍小人,是胸懷寬大的人。能夠從小處培養道德,便能成為有深厚道德修養的人。

能師孟母三遷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兒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遷居。五代時燕山竇禹鈞,因行善、積陰功,教育出的五個兒子相繼登第。 全句意為:如果能學習孟母教育兒子的方法,一定能像五代時燕山竇禹鈞那樣,把所有孩子培養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能事莫促迫,快手多粗疏。

語出宋·陳師道《答無咎畫苑》。 能做好的事,不要匆匆忙忙地去做;快手快腳做的事,往往比較粗糙而有疏漏。

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

能經受得住天降磨難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而不被他人忌妒的人,只能是一個庸才。

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汙便是清。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能夠脫離庸俗,就很不平凡;能不同流合汙,就是清廉。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

語出漢·劉向《說苑·說叢》,又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全句意為:能說會道的人,未必就能做得好;做得好的人,未必就能說得好。

能與忠良,吉孰大焉。

語出《左傳·成公十七年》。 能與忠實善良的人成為朋友,乃是最大的好事。

泥沙俱下,魚龍混雜。

江河流水總是夾雜著泥沙,而不可能是清澈的;水中的生物也是各種各樣的,有傳說中尊貴的龍,也有普通的魚蝦。形容在大潮流下,各種各樣的人都會出現,良莠不齊。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人應該互相尊敬,只有你尊敬別人,別人才能更尊敬你。

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牆法。

形容自有一套辦法可以破解對方的計謀。意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辯證法的觀點認為:世界上的事物看似孤立,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正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堅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確的,絕不隨意動搖。

逆境方知奮鬥樂,何須人間覓坦途。

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奮鬥,當取得成功時,便有一種特別的樂趣,何必要尋找沒有坎坷的平坦大道?

年華冉冉催人老,風物蕭蕭又變秋。

語出蘇舜欽《秋懷》。 時光不停地流逝,彷彿催人老去;世間的景象又轉變到了秋天。比喻人生的秋天已至,離老年也不遠了。

年老筋骨壯,不服少年郎。

身體硬朗的老人,仍不服老,要與年輕人比試一番。

年年點檢人間事,唯有春風不世情。

語出唐·曹鄴《詩人玉屑》十六卷。 年年檢點人世間的事情,唯有春風不像世事那樣變化多端;它總是年年如一地給人們帶來暖暖的春意。

年年東流水,相思流不盡。

情人間的相思之情,就像東流的江水,年復一年、綿綿不斷,永無盡期。

年年防飢,夜夜防盜。

“民以食為天。”糧食關係國計民生,俗話說“積穀防饑”,這是千萬不可大意的。社會上既有盜賊,就不可不防;如不加強防範,則會給財產造成嚴重損失。

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

生活的艱辛,使人感到日子難過。然而難過,總還是要過下去。俗話說:“寧在世上挨,不在土裡埋。”當一個人無家可歸的時候,便只能四海為家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語出唐·劉希夷《代白頭吟》。 年年花開都是差不多的,看不出什麼變化;而人的一切卻在不斷地發生改變,年年都不相同。

年輕飽經憂患,老來不畏風霜。

年輕時經歷了困難、挫折的磨鍊,到老時就不會再怕什麼艱難困苦了。

年少不應辭苦節,諸生若遇亦封侯。

語出唐·王維《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侯:古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全句意為:年輕人不應怕艱苦,而要發憤圖強;只有這樣,遇到時機,才能做大事,為國效力。

年少當及時,蹉跎日就老。

語出漢《樂府·子夜歌》。 年輕時就應當珍惜時光,如虛度年華,轉眼間,人就老了。

年雖晚暮,志力如壯。

語出《舊唐書·孟詵傳》。 年紀雖然已進入老年,但是意志和精力仍如從前一樣健壯。

年無三歲稔,人有一時貧。

語出清·朱佐朝《五代榮》。 稔(rěn):莊稼成熟。此指豐收。 全句意為:年景不可能連年豐收,人會有暫時的貧窮。

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語出南朝晉·鮑照《梅花落》。 那梅花以外的雜樹,都隨著寒風的來臨而零落;雖曾有美麗的花朵,卻無堅貞的品質。比喻沒有堅貞品質的人,難以經受外界環境的考驗。

娘誇閨女不算誇,婆誇媳婦才是誇。

母親疼愛子女,誇獎女兒是很平常的;而在很難相處的婆媳關係中,做媳婦的若能被婆婆誇獎,那就說明這個女人真是非常的好。

鳥笨先飛早入林,人笨尋學早入門。

笨鳥先飛,同樣可以早達目的地;而人笨若能及早地學習,也可以學得成功。

鳥貴有翼,人貴有志。

鳥能飛,貴在有翅膀;而做人最珍貴的,在於有志氣。

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

鳥飛靠翅膀,走獸奔跑靠腿,魚游水中要靠尾,而人的生存、發展,則要靠智慧。

鳥戀故枝,狐死首丘。

鳥兒依戀它棲息過的樹枝,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頭朝著它的洞穴。說明即使動物也有一種戀舊的情懷,更何況是人。

鳥宿歸巢,葉落歸根。

飛鳥到了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窩裡歇息,樹葉落下最後都回到樹的根部。常用以比喻在外鄉的漂泊者,到年老時都想要回到自己的故鄉。

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志氣高。

語出明·葉憲祖《金鎖記》。 與有賢德的人在一起,思想境界就高。

鳥無翅不能飛,人無志無作為。

理想是前進的動力,人必須要有志氣,才不至於渾渾噩噩,無所作為。

鳥棲林麓易,人出是非難。

鳥兒棲息山林很容易,人陷入是非圈,要想跳出來則很難。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語出《論語·泰伯》。 鳥將要死時,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時,他說的話是善意的。人有善的一面,也有不善的一面;大凡人在將死之時,其心地都顯現了善的一面。故云:“其言也善。”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家婚。

傳統的觀念認為:婚姻是神聖的,當婚姻出現危機時,人們總是勸和不勸離。

寧吃開心粥,不吃皺眉飯。

人們在對待精神享受和物質享受上,往往更重視精神方面。如果在享受豐盛的物質生活時,精神上很痛苦,那麼,人們寧願選擇並不富裕但卻開心的生活。

寧吃少年苦,不受老來貧。

人生少年,身強力壯,吃些苦,正可以得到鍛鍊,從而增進知識、積累財富;而到老年時,身體衰弱,如果貧窮,則難以生存。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橘一筐。

比喻對事物的要求,重在質量;寧可少而精,不要多而濫。

寧教人絕義,不可我無情。

寧可別人恩斷義絕,自己決不能不講情義。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語出宋·朱淑真《黃花》。 菊花寧可守住香氣,在枝頭上老死,也不願意像黃葉那樣在秋風中亂舞。

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文盲不識字,固然有許多不便,但人生處世最重要的,是要能辨別一個人的善惡、好壞,這比識字更為重要。

寧可悔了做,不可做了悔。

做事須三思而行,事先考慮周到。考慮到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甚至失敗,這樣才有助於做事的成功。“事不三思終有悔”,如因貿然行事而致失敗,那後悔已是無可挽回。

寧可貧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

寧可貧窮而有志氣,不可貪圖富貴而丟掉氣節。

寧可貧後富,不可富後貧。

語出清·楊誠齋《曲江池》。 先窮後富,日子好過;先富後窮,日子難捱。

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

語出宋·道原《景德傳燈錄》。 寧可清貧而自得其樂,也不要那些不乾不淨的錢而憂心忡忡。

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

寧可別人對不起我,不可我對不起別人。

寧可忍飢而死,不可苟利而生。

語出明·焦竑《玉堂叢語》五卷。 寧願飢餓而死,也不可以靠獲取不應得的利益而活著。

寧可認錯,不可說謊。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聖賢也不可能無過,人犯錯誤是難免的。在錯誤面前有兩種態度,一是認錯,二是說謊。認錯是覺悟的表現,而說謊則有損品德。

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

從無到有,使人慶幸;從有到無,使人失落。

寧可無錢,不可無恥。

人無錢,不過是受窮;而無恥,則喪失人格,難以立足於社會。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語出元·佚名《盆兒鬼》。 當聽到不利消息的時候,寧可相信確有其事,不可掉以輕心。意在教人凡事應有心理準備,以防萬一。

寧可一不是,不可兩無情。

寧可讓一個人有錯誤,不可兩個人都不講情義。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

寧可堅持真理、走正道而稍有不足,不可走歪門邪道、幹壞事而綽綽有餘。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語出鄭思肖《畫菊》。 菊花枯死後,仍在枝頭而不隨風飄零。借物言志,就是要做到死不變節,絕不隨風倒。

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一作“寧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寧可用正直的辦法獲取,絕不走旁門左道,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索取。

寧可自身寒又飢,莫在他人籬下棲。

凡事必須依靠自己,切莫寄人籬下,依賴別人。

寧虧自己,勿虧他人。

寧可虧欠自己,也不虧欠他人。這是一種高尚品德的表現。

寧繞十步遠,莫走一步險。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一百一十回:“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要珍惜生命。為了安全,有時不得不捨近求遠。

寧伸扶人手,莫開陷人口。

寧可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不要開口講陷害別人的話。

寧使人訝其不來,勿令人厭其不去。

寧可讓人驚異其為何不來,不可叫人厭惡,恨不得他趕快離去。

寧為短命全貞鬼,不作偷生失節人。

寧可忠貞而死去,也不作失去氣節、苟且偷生的人。

寧為雞首,不作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比喻寧願在小範圍內做一個領導,而不願在大的領域聽別人指揮。

寧為君子譏其偏,勿為世人喜其圓。

語出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寧可讓君子譏諷為人偏激,也不願做讓世俗小人喜歡的圓滑之徒。

寧為困苦全貞婦,不作貪淫下賤人。

寧願困苦也要保住女人的貞潔,絕不做出賣肉體的下賤人。

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蕭、艾:野生植物。敷榮:開花結實,比喻繁盛。 全句意為:寧願做蘭花、美玉被摧折,也不願做蕭艾這樣的野草而生長繁盛。比喻寧願做正直的人,而遭遇不幸;絕不做小人而享受榮華。

寧為世人笑其拙,勿為君子病其巧。

語出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寧願讓世俗小人笑自己笨拙,也不願讓君子罵自己狡猾。

寧為隨世之庸愚,勿為欺世之豪傑。

語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寧可做一個順應歷史潮流的平凡愚笨之人,也不做一個欺世盜名的“英雄豪傑”。

寧為有瑕玉,不作無瑕石。

語出明·焦竑《玉堂叢語》五卷。 寧可做有疵點的玉,也不做無疵點的石。因玉與石層次不同,玉代表高貴,石代表平庸。

寧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語出唐·杜荀鶴《自敘》。 寧願做一個吟詩作文的閒人,也不去竊取功名做官享受俸祿。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語出《北齊書·元景安傳》。 寧願做玉器而被打碎,也不願做瓦器而得以保全。比喻寧可壯烈或清白地死去,也不願苟且偷生。

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寧可以風霜傲骨而自勵,不願像缸中魚、籠中鳥一樣依附於人。

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寧可捨生取義,絕不苟且僥倖地生存。

寧與千人好,莫與一人仇。

人緣好,方能得到朋友幫助;與人結怨,冤冤相報,必然自食惡果。

寧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比喻為了愛情而死,雖死也風流。為愛而犧牲的精神,本無可厚非,但誠如俗話所說:“螻蟻尚且貪生,為人豈不惜命。”人啊!要珍惜生命,不可輕生。

寧在苦中練,不在福中變。

寧願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磨鍊,而不願在享福的生活中蛻變。

寧在世上挨,不在土中埋。

寧願在世上受苦,也不願死去,反映了人的求生本能。正是:“螻蟻尚且貪生,為人豈不惜命。”

寧知霜雪後,獨見松竹心。

語出南朝梁·江淹《效古》。 唯有在霜雪的嚴寒考驗之後,才能看出松竹的不變之心。

寧作野中之雙鳧,不願雲間之別鶴。

語出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 寧願做雙棲雙宿的野鴨,不願做天上孤獨的仙鶴。比喻寧願夫妻貧賤而雙棲,不願富貴而獨處。

寧作太平犬,不作亂世人。

寧願做太平盛世時的一條狗,也不做動亂年代的人。極言動亂年代人生的痛苦。

佞言似忠,奸言似信。

語出清·申涵煜《省心短語》。 善以巧言獻媚的人,看起來好像忠心;奸詐的言詞貌似誠信。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形容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短處。

濃不勝淡,俗不如雅。

濃豔不如清淡,庸俗比不上高雅。意在追求淡雅之美。

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濃烈的東西消逝得快,還不如清淡維持得長久;少年得志還不如大器晚成。

弄假到頭終是假,豈能欺得世間人。

假的總是假的,能騙得了一時,而騙不了一世;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終將拆穿騙局。

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語出宋·黃庭堅《拙軒頌》。 本來想賣弄聰明,結果反倒顯出愚蠢,就像畫蛇添足一樣。

努力圖樹立,庶幾終有成。

語出宋·歐陽修《勉劉申》。 努力奮鬥,決心有所建樹,就定將會取得成功。

怒不犯無罪之人,喜不從可戮之士。

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將驕吝》。 不應對著無罪的人發怒,也不能把喜愛施與有罪之士。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語出戰國·荀況《荀子·修身》。 憤怒時,不過分地懲罰人;高興時,也不過分地賜予人。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因心中的怒氣而膽大妄為,產生兇惡的念頭。

怒如烈冬,喜如溫春。

對人發怒,使人感到如嚴冬般的寒冷;對人和顏悅色,則使人感到如春天般的溫暖。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發怒時,就像猛虎一樣容易傷人。貪慾,如同深淵一樣難以填滿。

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語出清·金纓《格言聯璧》。 生氣的時候,要盡力去化解、平息怒氣。有過錯時,要仔細、用心地加以檢討。

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

女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發育變化;而到了青春年華,更顯得靚麗動人。

女蘿依松柏,然後得長存。

語出唐·李華《雜詩六首》。 女蘿:菟絲。菟絲是一種寄生植物,它只有依附於松柏等植物上,才得以長久生存。 此句比喻舊社會的婦女無獨立人格,只有依附於男人。

女怕輸身,男怕輸筆。

女人最怕的是遇到壞人而失身,男人最怕寫出的文章有失誤。

女子痴心,男子薄倖。

女人對愛情比較專一,男子卻往往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