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次火燒魏軍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出自《三國演義》第九十回“驅巨善六破蠻兵 燒藤甲七擒孟獲”


諸葛亮三次火燒魏軍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諸葛亮為了以德征服南蠻,數次擒住孟獲,並將他放走。在諸葛亮第六次放走孟獲後,孟獲還是不服氣,此時,孟獲妻弟“帶來洞主”就向孟獲提議.此去東南七百里有一烏戈國,可找烏戈國國王兀突骨借他的藤甲兵。該兵以藤甲為鎧甲,採取好藤甲的原料,編製成甲,用桐油浸泡半年,至於巖上曬乾。然後在用桐油浸泡,如此反覆幾十次,做出來的藤甲渡江不沉,遇水不溼,刀箭皆不能入,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舉全國兵力,親率三萬藤甲兵向孔明宣戰,並破蜀兵。

魏延大敗,諸葛亮命趙雲助魏延守寨。群山中遍觀地理,找到一形如長蛇的山谷,名字為盤蛇谷。據此,諸葛亮佈下計策——請君入甕。讓魏延且戰且走,引蠻兵入盤蛇谷。蠻兵半月內連贏十五陣,連奪七個營寨,一路高歌,絲毫不知中計。順利入盤蛇谷中。

於是,諸葛亮即刻讓兩邊士兵亂丟火把,點燃谷中黑油櫃車,又令趙雲焚燒谷口車上的草。此時,滿谷火光亂舞,而藤甲兵的藤甲乃油浸之物,遇火即燃。盤蛇谷內的藤甲兵無有不著的,燒得那是相互擁抱,伸拳舒腿。


諸葛亮三次火燒魏軍面無懼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至此三萬藤甲兵皆是死於山谷,臭不可聞。諸葛亮心痛不已,垂淚嘆息道:

吾今此計,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 不得已而用之,大損陰德。……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

其實,諸葛亮在火燒藤甲軍之前,還曾三次火燒曹軍,第一次是火燒夏侯惇,第二次是火燒新野,第三次是火燒赤壁,同樣是火攻,孔明的態度截然相反。

當年火燒赤壁時,以孔明為智囊的蜀漢政權一直以來都是以“克復中原、光復漢室”為己任。 曹操是進攻方,諸葛亮是防守方,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曹操是劉備集團的政治死敵,政治鬥爭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有效的消滅政治敵人的一切有生力量。

諸葛亮作為蜀漢討賊集團的智囊,身負巨大的時代使命,蜀漢此時此刻就是一支正義之師,曹魏軍團便是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即使30萬曹軍可能是無辜的人,但是選擇站在曹魏一方,就等於選擇站在正義的對面,即使被火燒死也是被正義的熊熊烈火消滅,所以不足以憐惜。

而收服南蠻的時候,劉備已經是蜀國稱帝了,而南征孟獲是蜀國的內部矛盾,他們並沒有侵犯漢朝的皇權正統,僅僅是造反威脅到了蜀漢的國家穩定。加上“化外之人”,本身不受禮法約束。孟獲和土著各部落,並不是諸葛亮必須消滅的仇敵,而是諸葛亮想要收復安撫的子民。

“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

而烏戈國這次則是堵在盤蛇谷中,被諸葛亮埋伏的油車炸藥鐵炮燒死,可以說把藤甲兵關進了籠子裡燒,完全沒有退路。要說形勢,和日後上方谷燒司馬懿倒是差不多,只是上方谷的司馬懿比較幸運,天降大雨得以活命。而藤甲兵等於自帶汽油桶,燒起來真是十死無生。

更關鍵的是土著人兵民一體。盤蛇谷一把火,直接烏戈國就絕種了。滅人種族,這確實是比普通的戰場殺人更大的罪孽。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周之處歡迎評論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