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第1股"藍田的瘋狂末路,“造假鼻祖”瞿兆玉被揭發鋃鐺入獄

歡迎關注《老趙商視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講述過多個功成名就的富豪由於各種原因最終不得善終的事情。

今日我們講述湖北省洪湖市的一位富豪,他當初憑藉自身的努力,從辭官下海經商開始,一步步締造了“農業第一股”的“藍田神話”:從1996年到2000年,5年的時間總資產規模從上市前的2.66億元發展到2000年末的28.38億元,增長了10倍。

他的商業帝國涉及眾多行業,製藥、酒店、貿易、零售、房地產,創辦了藍田集團。他在洪湖和瀋陽兩地聲名顯赫。但最終由於不為人知的造假違法行為被揭發,內幕曝光而鋃鐺入獄。

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主人翁:瞿兆玉。

本篇文章將會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辭職起步;瘋狂末路;鋃鐺入獄;啟迪警示。



辭職起步:

瞿兆玉:1948年,新中國成立的前一年,洪湖岸邊的一個農村家庭出生了一個小男孩,父親根據家譜給他起名,瞿兆玉。同時給他起了一個乳名“藍田”,這就是後期藍田公司名字的由來。

輾轉到了1968年,此時的瞿兆玉已經是20歲出頭的小夥子了。父母認為這樣在家待著也沒什麼前途,不能再像他們一樣苦窮一輩子,不如送到部隊參軍,瞿兆玉的命運由此發生了改變,他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瞿兆玉在部隊軍營12年後即1980年,退伍轉業被安排至瀋陽電信局任宣傳部長。

3年後,瞿兆玉升遷,擔任瀋陽市委秘書。

1988年,瞿兆玉被調任至瀋陽行政學院擔任副院長,主抓學校後勤和校辦企業。瞿兆玉由此走上商業發展的路徑。

瞿兆玉同時擔任瀋陽市新北副食商場法人代表和1988年成立的瀋陽新北製藥廠董事長。隨著學院校辦企業瀋陽蓮花大酒店的成立,瞿兆玉同樣接管了這一企業。

國家改革開放逐步深入,瞿兆玉審時度勢提出校辦企業改制,進行資產合併重組。瞿兆玉將自己的設想和方案向瀋陽市體改委報批。

1992年10月,經過審核後,瀋陽市體改委同意了這一方案,將瀋陽市新北副食商場、瀋陽市新北製藥廠和瀋陽市蓮花大酒店進行資產合併,成立一個新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新公司股本總共達到了6696萬股,股權結構是這樣劃分的:瀋陽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國有資產)佔有1828萬股,佔比27.4%,企業內部職工佔有1342.4萬股,佔比20%,由瞿兆玉控制的瀋陽藍田經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佔了其中52.6%的股份,屬於絕對控股。

這樣下來,瞿兆玉完成了資產屬性的轉變,個人資產的迅速增長。人人都在為瞿兆玉的操作驚愕,認為這是瞿兆玉歎為觀止的大手筆。不過與後期瞿兆玉的操作相比,這不過是他的小試牛刀而已。一個屬於他的“藍田神話”即將上演。




瘋狂末路:

瞿兆玉將三個公司合併後,依據公司現有的資源優勢,重新定義公司新的發展方向,他決定將農業作為公司前進的突破口。

恰逢此時全國各地正在颳起招商引資的熱潮,瞿兆玉的故鄉湖北省洪湖市瞿家灣鎮的領導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為家鄉出一份力。這正和瞿兆玉定的新農業方向不謀而合,於是很快就在家鄉投資了500萬元,建立了一個產品加工基地。作為瞿兆玉的投石問路之作,很快公司就進入了投產運營,投資得到了回報。

瞿兆玉而後決定在老家設立一個瀋陽藍田的全資子公司即湖北洪湖藍田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方向定為發展水產品養殖,加工於一體的大型企業。1993年,洪湖市為了支持瞿兆玉在家鄉的投資,將1300畝的土地免費送給瞿兆玉。當地政府將這個項目看成重中之重,給與了全方位的支持。正是由於在當地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洪湖藍田發展異常迅猛,僅僅3年的光景,將瞿兆玉提出的“農戶+公司”的想法變成了現實:農村集體以土地入股,除享受每年的盈利分紅外,當地的村民可以在公司上班打工,每月可享有固定的工資。這一舉措也廣受歡迎,洪湖藍田此時已發展成為擁有30多萬畝洪湖水面、2700多畝耕地、20000多名職工的藍田商業帝國。


藍田在當地的經營確實有利於農村的建設,以瞿家灣鎮舉例來說,1994年屬於貧困鄉鎮,人均年純收入不足650元。隨著藍田集團的入駐,公路很快得到了翻修,藍田自來水廠,藍田中學,藍田醫院,藍田文化廣場等等一批項目很快建設完成,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因而藍田模式得到了從上而下的支持。

經過幾年的發展,作為母公司的瀋陽藍田已經形成了以農副水產品種養、加工、銷售為主,兼營製藥、酒店、貿易、零售、房地產開發的多元生產經營格局。瀋陽藍田的營業收入,已經迅速增長到30億元,淨利潤在10%,約為3億元。瀋陽藍田上市已經被提上日程。

1996年,瀋陽藍田在上海證券所正式上市。藍田也被稱為“中國農業第一股”。藍田在上市之後,據財務報表可查,業務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從1996年至2000年,5年的時間,藍田總資產從2.66億元增長到28.38億元,增長了足足10倍,創造了中國農業企業史上一個罕見的“藍田神話”,名副其實坐穩了“中國農業第一股”的位置。

隨後“藍田系”擴張到全國各地,公司數量高達230家企業,資產規模達220億元。




鋃鐺入獄: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藍田神話”在風光無限不久之後,一篇報道最終將神話打破。2001年10月26日,中央財經大學的劉姝威撰寫了一篇600字的短文——《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對藍田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提出質疑,並指出藍田已經失去造血能力,完全依靠銀行貸款而生存,銀行應停止繼續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此文一出,猶如驚雷一般,將藍田內幕曝光於世人面前。

隨後國家證券會介入調查,2001年6月,瞿兆玉辭去總經理,10月又辭去董事職務。

2002年5月,藍田股份因連續三年虧損而暫停上市。

2004年11月,瞿兆玉因犯提供虛假財務報告和提供虛假註冊資本罪,被湖北省高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後期瞿兆玉被查出其他犯罪證據,刑期又被追加,我們在此不再詳述)



啟迪警示:

從商業角度來看,瞿兆玉可以稱為商業豪傑。作為第一代A股“造假鼻祖”,最終鋃鐺入獄,不免令人唏噓。我們不從道德層面進行評價。從他一系列商業操作上來看,此人較早提出來農業現代產業化的概念,有著深遠的眼光。同時他有著較強的資源整合和擴張的能力。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企業家在發展時期,要以誠信為本。小贏靠智大贏靠德,只有真真實實方能走得長遠。

從客觀角度來看,當然國家需要加強監,將違法犯罪扼殺在初始階段,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他原因我們不在闡述,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關注《老趙商視界》,我們在下一篇文章中仍會講到《商業富豪第一桶金不為人知的秘密》

如果您覺得內容有價值,歡迎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