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賴」末路

“老赖”末路

欠了銀行的錢不還,會有什麼後果?很多人都知道,在銀行貸款違約將會被收入央行的徵信系統,影響個人信用。因為當你與銀行發生借貸交易時,所有的還款行為都會被央行徵信系統記載,並如實反映在信用報告上。

這個信用報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經濟身份證”。無論是從銀行貸款,還是辦理信用卡等業務,都需要用到個人徵信報告。徵信報告中記錄良好的人,可以從銀行快速獲得貸款,還能享受到較低的利率。但如果徵信記錄不好,個人可能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或者需要支付較高的利率。

由於徵信報告為各家銀行共享,也就成為制約“老賴”的利器。近兩年來,P2P網貸平臺頻頻“爆雷”,大量借款人惡意違約成為導致平臺倒閉的原因之一。有業內專家指出,P2P網貸平臺借貸信息未被納入徵信也是這些“老賴”肆無忌憚的主因。從一些發達市場的經驗來看,一個成熟的市場化的徵信體系將有效抑制借款人惡意違約的行為。

以一些發達市場的徵信體系為例,徵信被分為機構徵信和個人徵信。機構徵信包括了資本市場信用和普通企業信用。而在個人徵信行業,在全國性的徵信機構之下,還有上百家區域性或專業性機構,或依附於全國性的機構,或者向其提供數據,最終實現全國個人徵信的全覆蓋。除此之外,徵信行業還具有成熟的產業鏈。具有評分系統,可對個人信用進行統一量化,包括了用戶的付款記錄、信用賬戶數、信用歷史期限、新開賬戶和已用信用產品等,可謂相當完備。

發達市場的探索值得借鑑,我國民間徵信短板亟待補上。從已經爆雷的一些P2P項目來看,風控存在很大隱患,甚至有些平臺壓根沒有項目審核和風控能力,無法評估借款人的項目風險,平臺本身就遭遇了連環詐騙,投資者的利益更是無法保障。

P2P網貸平臺徵信缺失問題已引起監管高度重視。上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到,為嚴厲打擊P2P平臺借款人的惡意廢債行為,要求各地根據前期掌握的信息,上報借本次風險事件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名單。下一步,整治辦還將協調徵信管理部門將上述逃廢債信息納入徵信系統和“信用中國”數據庫,對相關逃廢債行為人形成制約。

《通知》一出,得到了P2P網貸平臺的紛紛響應,多家平臺對外空開宣佈已上報詳細名單。一家P2P網貸平臺甚至在首頁顯著位置發表聲明,“相信有政府部門開啟監管,平臺借款人的惡意廢債行為將被嚴厲打擊,對我們後期的催收工作會有一定的幫助,也能淨化行業環境。政府部門出手打擊惡意逃廢債,在當前的行業大環境下,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

多方圍剿,相信“老賴”的好日子不多了。

(經濟日報 記者:陸敏 責編:武亞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