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汽車設計”第一股

號稱“國內汽車設計創業板第一股”的阿爾特(300825.SZ)於3月18日完成申購。此次發行總數約為7642萬股,申購價格為6.14元/股,發行市盈率17.87倍。

“近期都在忙上市和發行的事宜,申購方面進一步情況還在等券商的消息。”3月18日,阿爾特董秘辦公室相關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至於公司的相關規劃與業務方向,該人士稱,以招股說明書為準。

據瞭解,作為曾經的新三板掛牌公司,阿爾特此番在創業板IPO,計劃募集資金4.03億元於造型中心升級擴建項目、整車工程開發中心升級擴建項目和前沿技術研發項目。

創業板“汽車設計”第一股

3月18日,國泰君安首席汽車分析師張欣對時代財經表示,對於企業而言,上創業板肯定比在新三板要好,畢竟交易方式、門檻、活躍度等方面都不同,“新三板活躍度沒有主板大,同時,主板相對流動性更高、估值也會更高。”

不甚輕鬆的主板上市路

作為第一家獲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的汽車設計企業,阿爾特目前已完成IPO申購。如無意外,其IPO路程只剩上市敲鐘這“臨門一腳”。

資料顯示,阿爾特成立於2007年,是國家首批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經營範圍包括汽車產品策劃、造型設計、整車/發動機/變速器/零部件工程設計、新能源汽車開發等,號稱覆蓋汽車設計的整過程。

招股書顯示,阿爾特曾經開展過的業務包括有華晨EV電動展車、眾泰Z300、北汽BJ20、北汽C32/H32/C33/H33等車型的開發。並且2015年至今,阿爾特新能源汽車整車設計開發能力大幅提升,期間合作代表企業包括了本田、蔚來汽車、小鵬汽車、車和家等,小鵬G3和理想ONE都是合作案例。

創業板“汽車設計”第一股

在阿爾特身上,有包括“國內汽車設計創業板第一股”、“中國獨立汽車設計第一品牌”等多個標籤。然而,阿爾特的IPO之旅並非想象中那麼輕鬆。

據國際金融報此前報道,阿爾特原本計劃的上市節點是,先於2016年2月登陸新三板,隨即在2016年5月左右申報創業板或戰略新興板,最終在2017年實現主板IPO。

然而,現實中這些計劃節點卻一再被延宕。

時代財經梳理公開資料獲悉,阿爾特於2016年4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直至2017年3月31日才正式開始接受中金公司的上市輔導。同年4月19日,北京證監局下發《輔導備案登記受理函》;2018年9月21日,證監會正式接收阿爾特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上市材料……至今,阿爾特仍在實現A股上市敲鐘路上奮戰。

值得關注的是,阿爾特主板IPO上市計劃一再被打破,或與A股主板需連續盈利的上市條件有關。事實上,阿爾特直至2016年才實現扭虧。公開資料顯示,阿爾特2014年虧損3965萬元,2015年虧損647萬元。

“從行業前景、業務方向等來看,此種獨立汽車設計公司潛力較大,不過相關公司也面臨人才、消費者口味趨勢變化等困境。”3月18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丕權對時代財經表示。

73%營收依賴前五大客戶

有意思的是,該公司創始人宣奇武此前在公開受訪時曾稱,上市是“被迫無奈”。

對於“被迫無奈”的理由,他解釋道:穩健的發展方式將使公司處處受限,不甘心被那些通過IPO借力的同行超越。

不過,時代財經查閱其披露的招股書發現,與目前國內獨立汽車設計行業前列的三名競爭對手長城華冠、龍創設計及奧傑股份相比,阿爾特營收規模和勢頭力壓群雄。與此同時,這三個競爭對手目前看來並無IPO舉動,其中奧傑股份和長城華冠更相繼從新三板摘牌。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擔心被超越的情況下,阿爾特近年來在研發投入方面卻有所“縮減”。

創業板“汽車設計”第一股

值得關注的是,2017-2019年度期間,阿爾特研發費用分別為9030.03萬元、7328.09萬元及5893.31萬元,佔營業收入分別為16.70%、9.22%和6.66%。

也就是說,近兩年來阿爾特的研發投入佔比正持續“縮水”。這對一家號稱以技術為核心的企業,並非好跡象。

此外,阿爾特營收情況雖仍保持著平穩上升趨勢,對前五大客戶的依賴卻較為嚴重。招股書中顯示,該公司的客戶主要包括廣汽集團、一汽集團、北汽集團、東風汽車等國內知名企業及其下屬企業。

2017年-2019年,該公司前五大客戶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72%、56.17% 和73.56%。

“如果未來公司主要客戶發生不可預測的不利變化或者對本公司的服務需求減少,將會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招股書中說道。

招股書上14條風險提示

在阿爾特的招股說明書上,還一共提示了14個風險。

除提到研發、客戶集中情況等與經營關聯度較高的風險外,還包括行業、產業政策、市場競爭、人才流失、技術洩密、公司治理、股權分散、應收賬款無法回收等隱憂。

“目前這個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主要來自於人才方面,其中職業教育還是不夠強。與此同時,獨立汽車設計公司可能還會在與車企合作時面臨被‘挖角’的情況,造成稀缺人才的流失。”曾丕權說道。

與此同時,順利上市後,能否持續盈利增長對阿爾特而言是一大考驗。數據顯示,2017-2019年期間,阿爾特的淨利分別為0.46億、1.23億、1.3億,同比增長353.38%、165.67%、6.24%,淨利增長同比大幅放緩。

創業板“汽車設計”第一股

此外,招股書上顯示,該公司預計2020 年1-3月歸母淨利潤區間為2279萬至2724萬元,較上年同期變動幅度為-44.01%至-33.08%。

張欣對時代財經表示,獨立汽車設計公司不容易,“目前汽車行業的總體格局還是以合資為主,在此背景下,車型設計大部分來自國外,而需求端存在的部分‘崇洋’心態,也讓不少自主品牌希望能找國際知名設計師回來,而非本土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