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經》到底有何好處?

wojiushiwo080728


說起《易經》,很多人馬上跟算命占卜聯繫到一起,其實,《易經》不僅僅是占卜之書,它是中國儒、道等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現代人又稱《易經》為“宇宙代數學”。

讀《易經》可以讓你能夠深刻理解很多實用的社會、人生的規律。有句話叫“善易者不卜”,就是精通易理的人,不用占卜,一看事情發展的狀態,就能預知結果。有哪些易理呢?大概列舉一些:

1、“物極必反”。《易經》八卦的演算法則之一就是陽極變陰,陰極變陽。物極必反之理貫穿於《易經》之中。《易經》乾卦中說:“亢龍有悔”,意思是龍飛得太高,太得意了,必然會有悔恨。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看到有人過分得意,比如又升官又發財,翹著鼻孔看人,覺得自己了不起了,那麼就可預知此人早晚要倒黴。

相反,如果有人屢經挫折,堅持不懈,你就可以預知,此人終將“否極泰來”。“否、泰”都是易經中的卦象。

2、變。事物時時都在變化。《易經》的這個“易”字,就是“變化”的意思。“六爻之動,三極之道”。動,就是變化。《易經》告訴我們,一定要以變化的思維來看待事物。窮則變,變則通。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居安思危,不要以為能躺著過一輩子。就像富二代,如果不努力,天天吃喝玩樂,早晚要敗家。

3、審時度勢。《易經》非常重視時機。《乾卦●九一》:“潛龍勿用”,即使你是一條龍,時機未到時,你也要做“潛龍”,深潛水中,不要亂動!《屯卦●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意思是,追鹿沒有準備好,進入林中,此時君子不如捨棄,勉強去追,必定會很艱難。所以出手之前,一定要看好時機。

4、《易經》非常講究“位”,就是要處於合適的位置上。《易經》六十四卦中幾乎每一卦都會說到陰陽“得位、不得位”。凡是不得位的,不是“兇”就是“悔”。對應到現實生活中,就是說你處的位置合適不合適,或是你辦事得當不得當。

5、中正。《易經》推崇“中庸之道”。就是為人處事不要走極端。六十四卦中第二爻、第五爻處於中位,卦象美好的居多。“中庸之道”可不是“平庸”、缺乏個性”的意思,而是行事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因為物極必反嘛!“正”就是品德要正,做事要正。蔣介石的名號“中正”就取自《易經》。

總之,《易經》中深藏的道理很多,《易經》之理深不可測,六十四卦可演繹無窮;即使對普通人來說,也是一本非常實用哲理之書。想讀《易經》可以從學習八卦入手。


莊亦得


《易經》是智慧之學,是“六經之首”,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東方哲學的源頭。讀《易經》的好處大略有如下五點:

一是當你在人生路上,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前途命運並不隨人所願,出現想不通、鬧不明,人生出現困惑或者是迷茫時,《易經》就是人生指路的明燈。《易經》中充滿智慧,可以幫助人生路上解惑答疑。

二是《易經》原本就是卜筮之書,其中不少卦辭、爻辭、彖辭就是當時的卜筮之辭,所以學好《易經》了,遇到疑惑不決、無可求救的事情時,自己可以通過卜筮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是《易經》是很深刻的東方哲學。中國的教育,從中學到大學,甚至哲學專業的碩士、博士,教材中基本上都是以西方哲學為根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西方哲學為主。這些哲學在肯定世界是物質、是運動、是普遍聯繫的同時,較好地揭示了矛盾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的規律,講述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但《易經》中,”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八經卦”講了三重矛盾、《易經》64個成卦講了六重矛盾,《易經》研究的基本範疇“經傳彖辭、卦爻象形、陰陽乾坤、九六初上、時位中正、應比乘承、吉凶悔吝、大小往來、象數理佔、道德性命”,在其所有的64個卦、384個爻中,都有具體的體現和具體關聯,《易經》的系統論、時空論、信息論的哲學科學思想,尤其是方法論的具體化和具體應用上,中、西方教育體系中,所有的哲學課程,都遠遠沒有《易經》更深刻、更具體、更實用。

四是《易經》是流傳下來幾千年的文化典籍。其語言邏輯、語法修辭、文字應用上,也是很多文學作品、文化著作所不可比擬的。《易經》語言優美、用詞簡練、類比推理、形象生動、環環相扣,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古典文化素養,《易經》中的很多成語、語句現在仍在應用,這就是5000年經典的魅力。

五是《易經》中有很多智慧、經驗、道理的總結,隨時讀到、隨時受益,甚至終生受益。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潛龍勿用”、“利牝馬之貞”、“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䘧”、“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毀身”,等等,等等。


沃克特爾


讀《易經》到底有何好處?知道《易經》的好處,我是從讀了孔子的《易傳》後,悟到的。

“天行鍵,君子以自強不息。”

我知道了,在這個世界上,能真正決定命運的,只有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自己只有不斷地奮鬥,靠等,靠機會,靠別人都是假的。要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只有靠自己,不斷奮鬥。馬雲是我們仰望的,看看他成功之前的奮鬥歷程,一沒有靠山,又不是富二代,是靠他一家家,拿著自己所做的《黃頁》,象千幹萬萬個推銷員一樣,步行或騎著自行車推銷起步,一步一個腳印,靠“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才獲得今日之事業。

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知道了,人要有包容之心,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大德。天地生萬物,而不言己之功。何其偉大。人要重德,修德。“不恆其德,或承其羞。”不卜而已。這也是“善易者不卜”即懂得了《易經》我們就知道了,為人做事只要把“德”放在心上,取利以合義為準則。不需要占卜,也知道能有好結果。此是我從《易經》中所悟第二點。

我還知道,《易經》是變經,“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適什麼?要適“時”,要緊跟時代步伐,超時,落時都不行。也即是現在所提倡的要創新。

做人要包容,以“德”準則,做事要以義為準繩,不但要自強不息,不斷努力,還要有“唯變的適”的思想。這就算是,我從讀《易經》所領悟的一點好處吧。

至於《易經》的“知周乎萬物,而道濟下”,“危者使平,易者使傾"的能力,是聖人們的事了。





牛樸塊


《易經》有四大功能,

就是象,數,理,占卜。

第一個就是象,

天有天文,

地有地理,

人有人相,相由心生。

這個象是最難的,

比如河圖洛書,

目前我們根本無法理解,

也破譯不了,

是不是告訴我們炎黃子孫,

本來我們的母星,

在宇宙中的位置呢?

第二個是數,

《易經》是數,

但是不是數學,

《易經》 的數是活的,

定數是講結果,

不是講過程。

我們常說:天數註定。

這個數就是天數,

天數是怎麼定的?

大概率還是涉及到“河圖洛書”的破譯,

同樣,

也有現代的宇宙觀認為,

宇宙萬物,

人的生老病死,

都是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都已經確定了的,

這也就是有一種時間科幻系列,

講的就是,就算你回到過去,用盡各種辦法,

還是救不了,你想救的人。

這可能就是天數。

第三個是理,

理是推理,

推理跟現代科學最接近。

為什麼說最接近現代科學,

有人說現代計算機的0、1,

跟易經卦象的兩種線很相似,

量子物理學家創始人玻爾,

更是將太極圖定為其族徽勳章的標誌圖案。

西方科學家把《易經》、《道德經》統稱為東方神秘主義。

美國物理學家F·卡普拉尊稱《易經》為聖書。

在其書《物理學之道——近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中有敘述,

“東方神秘主義提供了一個協調一致和盡美盡善的哲學框架,

它能容納物理學領域最先進的理論。”

量子力學的發展,使西方科學、哲學理論切割分析還原論,

走到了盡頭,開始從東方“天人合一、宇宙全息”的整體觀來找出路。

現在,無論是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傳統的中醫藥理論,

都在被世界各國效仿、專研,也希望我們自己不要摒棄。

第四個是 占卜,

孔子說“不佔而已矣”,

他有三個原則,

第一,如果你相信占卜,你就違反了倫理的立場;

第二,人應該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第三,孔子認為我們做人做事動機要很純正。

歸根到底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

只問應該不應該,

少問結果會怎麼樣。

但是,

我們自己可以“盡人事,聽天命”

那要占卜還有什麼用呢?

這就要提到一位大家——

有這麼一位科學家,中科院的院士,既精通科學,又精通玄學,

他的事業和成就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一致認可和讚譽,

被大家奉為“當代宗師”。

在他眼裡,只有研究對象的不同,而無論科學還是玄學,最終是殊途同歸!

他就是我國現代第一位天災預測專家——翁文波!

翁文波,地球物理學家,

1912年2月出生於寧波,

1994年11月18日逝世,浙江鄞縣人。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他是中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測井和石油地球化學技術的創始人,

1966年邢臺地震發生後,

他受周恩來總理委託開始致力於地震的預測研究,

後來又將其擴展到洪澇、乾旱等災害遠期預測,

在預測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創新性地提出“信息預測理論體系”。

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翁老通過對歷史數據的計算,

算出了我國和世界許多諸如地震、旱澇之類重大的天災,

其測程時間之遠、預測數據(包括時間、地點、災害級別)之精準,

令西方科學界瞠目結舌,開創了與傳統物理預測地震方法不同的數學預測法。

1984年,翁文波的《預測學》出版,

標誌著他的猜測理論正式建立。

翁文波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

以抽象體系、物理體系和信息體系作為猜測理論的思想基礎;

同時,又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猜測在原則上統一起來,

從宇宙天體到生產銷售,從糧食,副食到衛生保健,從政治軍事到經濟文化,

在他這兒,不僅科學化、系統化,而且社會化、應用化了。

1989年,嚴濟慈(右一)、錢三強(左一)、顧功敘(左二)、翁文波(左三)

同時,翁文波的預測學還有英文版《Forecastology》。


2分鐘看世界


易經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第一節 何謂《易經》

  “易經”是我國古老的經典,被稱為“天書”。是由學問與術數兩大部分組成,內容涉及到哲學、歷史、軍事、醫學與民俗等多個方面。其中,易經中的道家術數經歷代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四柱、八卦、六壬、奇門遁甲、太乙神數、梅花易數、紫微斗數、面相、手相、星相等術數均迎來百花齊放的局面。可以說,易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

  《易經》是千古奇書,萬經之王,絕世名著。古人運用《易經》學會了仰視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用於探索未知宇宙,人生變化的大道理,所謂的“究天人之際,能古今之變”。《易經》中的八卦內容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由八卦而推出六十四卦,每一卦實際上是符號“—(陽)”和“- -(陰)”的累加變化而成。“—”代表陽、剛、男、強和奇數1、3、5、7、9等,象徵積極的事物;“- -”代表陰、柔、弱和偶數2、4、6、8、10等,象徵消極的事物。陰陽奇偶的變化,代表了事物“象”與“數”的各種內在聯繫。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1]《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影視剪輯豹哥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聖經”,自古 以來被譽為中華文明的“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易經》包含了我們的祖先對自然、社會以及人類自身樸素而深刻的認識,它所反映出來的思維方式、價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學等對中華文明的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幫助現代人正確認識自然與社會,調整生活座標,推動事業發展,或修身養性,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

一、幫助我們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古代,人類在自然界中是極為渺小的,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還要時刻防範大型野獸的侵襲。洪水、颶風、冰雹 、地震等自然災害,也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多數人在思想裡,把人與自然的關係無形中放在了對立的位置,認為人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必須與自然做鬥爭,“人定勝天”的觀念就是這一思想的直接體現。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類逐漸由弱變強,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人對自然的掌控能力也與日俱增,可以說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中,人類節節勝利。但是,人類反觀自身的生活環境不難發現,由於人類的貪婪和無節制的索取,我們的生態環境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現代工業生產方式對環境的汙染日趨嚴重,甚至直接威脅到了人類自身的生存。人類正在把自身的前途葬送在親手挖掘的陷阱中。

在反觀自身,苦苦思索之後,一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要用東方古老的智慧,來解決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其實,在《易經》中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地、人是《易經》中最重要的三個概念,在許多卦辭、爻辭中都包含著人是自然之子,要順天應時的思想觀念。“陰陽”是我們理解和把握《易經》思想非常關鍵的兩個概念。陰陽兩個方面和諧平衡時,卦爻就吉利;陰陽兩個方面不和諧、不平衡時,卦爻就不吉利;陰陽嚴重失和時,就會有悔、吝、厲、咎、兇等情況的發生。過度放牧,過度砍伐樹木,過度開採地下水,過度消耗環境資源、能源,都可能引起 自然界的不平衡,遭到大自然的報復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易經》上舉天道,下言人生,把宇宙大道和精神作為人生的本體依據,其目的就在於向人們揭示上下相通、天人一體的人生至理。“天人合一”的易學思維是中國古代先輩們通過“仰觀天文 ,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通過實踐、思考和感悟 ,而建立的人與 自然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的思想信念。

人,作為萬物之靈,也和其他世界萬物一樣,是大自然的造化,只有和其他動植物和諧相處,互利共生,才能成就久遠。在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這樣的遠見卓識,的確讓現代人驚歎不已。

二、幫助我們認識事物發展規律

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一個事物由弱變強 、由小變大,都遵循規律發展。這個規律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各個層次的“道”。《易經》總結這個規律時,用陰陽來表述,一陰一陽謂之道,依據這種規律並結合人事,《易經》總結概括出著名的理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經》中有四句話,第一句是:“一陰一陽謂之道。”天有日月,日有陰晴,人有男女,事有興衰,有陰有陽,而且二者相互轉化,相互聯接,相互滲透,這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第二句是“陰陽不測謂之神”。事物的變化總是神秘莫測 ,既有穩定的發展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不確定性。人常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是這個道理。第三句話是“日新之謂盛德”。是說事物每天都在更新,不斷創造,不斷提高,這是社會的發展規律之一。第四句話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就是陽剛和陰柔,兩個方面相互作用,成就事物發展的內因。這四句話從不同角度解釋了世界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如果熟知並掌握這些規律,認清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它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認識客觀世界和世界萬物的發展變化,幫助我們採取正確的態度,決定“為”或“不為”,以便趨吉避凶,達到事業的成功。

《易經》用悔吝吉凶對事物發展規律進行描述,“君子居則觀其象玩其詞,動則觀其變玩其佔,然後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易經》與天體運行節度、萬物化生規律、生物遺傳密碼、宇宙及物質結構、化學元素週期表等現代科學成果,有著驚人的相通之處。就連民族沙文主義思想嚴重、對中國文化頗有微辭的黑格爾,也不得不承認,《易經》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是有絕對權威的。

三、幫助我們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

在人類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導致道德滑坡,人人自危,人類美好的心靈被現實的汙垢所掩蓋。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有“他人就是地獄”之說。在人類社會中,人應該如何與他人相處? 從《易經》中,我們同樣可

以找到醫治現代社會通病的良方。

《繫辭·上傳》開篇明義:天尊地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這是大自然的秩序,但是大自然和人的關係是息息相通的,所以人也要遵循。級別上下有層次,年齡大小有分別,輩份長幼有等級,這是起碼的標準。它表明人與人之間客觀存在著有差別的並且關係密切的層級,人們應該遵循這種“和而不同”的關係規則來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易經》通過象徵天地萬物的六十四卦的變化來探索人類行為的得與失。在六十四卦中,其他卦辭和爻辭都是或“吉”或“兇”的,唯有“謙”卦,不僅卦辭吉利,所有爻辭也吉利。

它告訴我們,不管做人還是做事,只要以謙卑為原則 ,都會得到好的結果 。如《易經》認為“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就是說,謙卑的君子即使徒步過河,也會吉祥。

《易經》主張“參贊天地之化育”,對自然界力求達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盡力“利用厚生”、“開物成務”。《易經》認為君子必須健行不息、言而有恆、身居中正而守禮,不斷地增進美德、營修功業,才能順應天道,獲得成功,也就是達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境界。

四、助我們把握人生成就事業

《易經》是解開宇宙密碼的一部寶典,同時它也揭示了人生的幾個階段,要採取不同的生活態度,以達到人生的和諧美好,成就理想事業。在乾卦中,有潛(潛龍勿用)、現(見龍在田)、惕(夕惕若厲)、躍(或躍在淵)、飛(飛龍在天)、亢(亢龍有悔)幾個卦,它暗示著人生的幾個階段。它告訴人們,人生或者事業的初期,要懂得潛伏,潛到時機成熟了,它就現出來了,就是“見”,潛在底下時不會成為他人的攻擊目標,可一旦顯出來就要防止他人攻擊,要好好地警惕。在經歷了精心準備之後,人生或者事業要再上臺階了或要大步跨越了,就是躍(或躍在淵),這是最關鍵的一步,躍上去之後就飛龍在天了。人生或事業的最後一個階段是亢(亢龍有悔),任何事物到了高亢的地步,它就會物極必反轉向另一個方向,逐步走向衰落。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要把握其不同特徵採取不同的措施。年輕時要盡全力,排除萬難,做你該做的事,步入老年後就要聽天命了,所有的名利都要看淡。

《易經》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天道規律、地道法則,也有人道準則。

當前,人類正處於全球形勢日益複雜的大發展、大變革時期,我們要善於汲取先賢的智慧,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人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國的崛起做出積極的貢獻。

【親愛的朋友,這裡期待你的精彩評價......歡迎你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隱仙客——研易悟道,參天地術數;談古論今,遍經史子集。歡迎關注,瞭解交流更多易學術數與文化知識,振興中華,濟世度人。


《易經》一直被奉為群經之首,就連聖人孔子在晚年都不惜花費巨大心血,為解讀《易經》編著《易傳》,甚至到了韋編三絕的地步。歷經數千年,時至今日,註解、研究、學習《易經》的人仍然絡繹不絕,雖然有不少人將易學用之於占卜,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習《易經》的好處遠不止於能佔測推算,而是提升人生整體的智慧、境界、思維等方面。


形成易學思維模式

易學,有不易、簡易、變易之三“易”原則。理解此三易原則,既有助於總結應用事物固有的規律,大繁若簡,從紛紜萬象之中提煉吸收精華,又能一眼萬年,看透事物的終極變化。承蒙本人的恩師教導,曾研究過各種易學思維模式,至少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邏輯思維、象數思維等五種易學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式皆是從易學的角度出發,以道法自然為準則,直通天地之道,可以在易學的體系上幫助我們分析演繹事物和預防解決問題。例如,直覺思維,是在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狀態下,並且基於以往的經驗、閱歷、專業等基礎上,對臨場出現的事物、情境直接產生預判,有時類似於大家常說的“第六感”;形象思維,既可以把所見所思化為易學符號進行推演分析,又可以把涉及的易學符號翻譯成現實中的相關事物。

開發提升人生智慧

易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學是建立在天地之道、自然準則的基礎上的,聖人可以通過天地之道去模擬反證人倫之道,以此形成人們生活的行為準則,而《易經》裡面就通過卦象、卦辭、爻辭等記錄了聖人在這方面的寶貴探索經驗。例如,乾卦卦爻辭,就是聖人根據乾卦的特性,以“龍”作喻,闡述了“龍”在各種情形下的狀態和應對措施。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我們還可以由太極、兩儀到八卦的生成,領悟萬事萬物的演變規律,幫助我們拓寬視野,從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趨吉避凶應對自如

易本不為占卜而作,而是經過仰觀俯察,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效仿天地自然萬物的演變規律及特性而作。由於易學本身是契合天地之道的,所以自然而然可以被用於推演事物的變化,這其中有兩個方向的應用:第一,從易經中領悟易學的原理,運用於生活;第二,將易學的原理結合術數,例如命理、風水、三式、六爻等等,運用於生活。其實,有很多易學原理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經不知不覺在運用,例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厚積薄發”“居安思危”等等。所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此外,“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以易學術數模型,結合天人交感,推演分析研究事物,尋找事物的制衡點和突破口,再通過權謀計策或時空場態運用,也能在紛繁的世界裡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研究心得,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隱仙客


孔夫子認為,學習《易經》至少有如下四點好處:

第一,“與天地合其德”。

天之德,自強不息;地之德,厚德載物;

第二,“與日月合其明”。

日月為明,日月在這裡代表曆法,代表規律,掌握了宇宙自然規律,自然做事就會通明,就會明智;

第三,“與四時合其序”。

“四時”春夏秋冬,“序”是排列順序,是秩序,是規則,是對“春生夏張秋收冬藏”時令的把握,是順勢而為。

第四,“與鬼神合其吉凶”。

這句說明我們要有敬畏心,要有信仰,要學會趨吉避凶。


因為《易經》是天書,說的是天道,天地自然都不可能違背的規律,更何況人呢?

所以,學習《易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握宇宙自然的規律,根據規律來辦事,除了勤奮努力,還要有好的發心,好的德行,瞭解自然規律和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飽含敬畏心做事,就可以順天應命,趨吉避凶。這也是“大人”——有成就的人,有擔當的人,有社會地位的人應該遵守的四個規則。


歡暢豁達


關於《易經》的歷史地位,自古以來早有定論,八個字: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那麼《易經》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想要明白易經的學問體系,我們先要了解5個問題。

1、易經沒有真正的作者

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尋和追問易經的作者究竟是誰。有人說是伏羲,有人說是周文王,也有人說是孔子完善的易經。其實這都不對。易經是古代先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作者只有一個,就是代表中華智慧的那麼一群人。

伏羲造八卦

這一群人裡,最開始是以伏羲氏為首的人們,用最樸實的雙眼觀察天地,做成了八卦。這就是先天八卦。然後,殷商末期,周文王被困羑里,周文王姬昌在前人研究易經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整理整合工作,最終總結出64卦的卦象和卦名字。

因為我們一定要知道,周文王在沒有畫出64卦之前,他也會占卜,也是利用易經的思維在占卜。所以,絕對不能說易經64卦就是周文王發明的。只是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整合而成。後來文王的兒子周公旦在文王64卦卦圖和卦名的基礎上寫出了爻辭。就是每一個卦的六爻爻辭。剩下的彖傳,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傳等就是以孔子為首的幾代儒家學者的工作了。

歷經三聖

那麼,您說易經的作者是誰?您可以說是伏羲,也可以說是文王,也可以說是三聖作易。但這都不完全,易經本是一門規律學,就是古代先民集團的智慧。所以,易經從本質上說,沒有真正的作者。

2、易經的基礎是八卦,八卦是怎麼來的?——歸類。

關於易經八卦的來源,在《易經》繫辭傳中這樣說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這句話說的很清楚不過了,沒有什麼神話,就是我們的先民在伏羲的帶領下,用懵懂的眼睛認識世界,通過歸類法歸類,認為天地萬物總體可以分成: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大類。

八卦圖

剩下的所有東西都往這8類裡歸類。比如,巽為風,為草木,為飛鳥等等,這樣歸類,八卦就包羅萬象了。那麼在八卦的基礎上兩兩卦重疊就成了64卦。64卦中,乾坤兩卦代變天地之門,其間62卦專述人事。

3、易經的核心觀點有三條

易經的核心觀點有三條:簡易、變易、不易。

三易

簡易:用簡單的對比看透萬事萬物的本質,此為簡易。易經的思維是從64到8再到54321的過程。64卦,八卦,五行,四象,三才,兩儀,太極。是化繁入簡的過程。

變易:天地萬物只有運動是絕對的,其他都是相對的。所以易經分陰陽,分動靜,分剛柔。只要運動就有變化,人爻學會與時偕行,與時俱進。任何的對錯都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

不易:易經最後告訴我們,人世間只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就是老子說的道。因為我們永遠摸不到道,只能無限地近道,所以,道是不變的,其他都是變的。

4、易經的表達方式——14個數字

易經的表達方式可以用1、2、3、4、5、6、7、8、9、10、12、60、64、384來表示。1就是太極,2就是陰陽兩儀,3就是三才,4就是四象,5就是五行,6就是六爻,7就是七政,8就是八卦,9就是九宮,10就是十天干,12就是十二地支,60就是六十花甲子,64就是64卦,384就是384爻。

八卦與數字

5、易經的作用

歷代學人之所以讀不懂《易經》,是因為不知《易經》之根本,而被一些庸俗的易學家們誤導的結果。古人誤導受害淺,今人誤導受害深。《易經》與佛法儒家道家一樣,有正法時、像法時、末法時,從經典文化誕生的軸心時代開始,2500年間經典解讀智慧呈現退化易經是東方文化的精髓,她是古帶中華哲學醫學等多個學科的基石,易經不是死的知識,她講究變化,附和萬物自然一切的規律,看你的認識程度,好處自不必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為什麼呢?對國人來講,進化論是科學,人類是不斷進化的,經典文化怎麼會有退化現象呢?

人類的一切智慧成果都是通過大腦創造的。大腦有左腦和右腦之分。左腦主管語言、數學、邏輯、理性,右腦主管印象、直覺、儲存、感性。就像一個人童年時右腦發達,成年後左腦發達一樣,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在其童年時代以右腦文化為主,在其成年時代以左腦文化為主。

所以人類的發展有兩條線:左腦進化,右腦退化。那麼,《易經》的根本是什麼?《易經》的根本是象數。象數的根本是類象。象數是根本,理佔是花果。象為根,數為本,理為花,佔為果。象是右腦的德能,數理是左腦的德能,佔又是右腦的德能。《易經》智慧從右腦開始,轉到左腦籌劃,最後又迴歸右腦。

全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存在同步性、共時性原理。這也是《易經》的基本原理。


文創極客


【讀易經到底有何好處?】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知道易經是一本有關什麼的書,只有對它定了性,我們才會知道讀了它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比如,我們把易經理解成一本菜譜的話,那讀它的好處就顯而易見是提高我們做菜的水平,理解成武功秘籍,讀它就是學武功,理解成風水書,讀它就是看風水。

那麼,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易經是一本什麼書。

(1)我們先看看易經的內容。

易經的描述對象主要是陰陽,八卦。

易經認為宇宙內萬事萬物皆分陰陽兩儀,其中“陰”用中間斷開的一橫表示,稱之為陰爻;“陽”用一整橫表示,謂之陽爻。

不管陰爻還是陽爻,每一爻又含理、象、數三個法則,理意為道理,象意為現象,數代表程度,比如一個鐘擺不停擺動,擺動就是一種“象”,一分鐘擺多少下就是“數”,擺動的原因就是“理”。

八卦的定義,代表的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八種屬性,乾為天,坤為地,離為火,坎為水,巽為風,艮為山,震為雷,兌為澤,當然代表的並不是具體事物,比如離代表火,是指一切屬火性的東西,比如太陽。

八卦的組成,八卦由三爻組成,從下往上依次稱為 一爻,二爻,三爻,代表的是天地人三極,意思是說,每一卦都離不開天地人三極的影響,所以八卦有三爻,不是二爻,也不是四爻。

以八卦為母卦,每兩卦相組合,又衍生出六十四子卦,這六十四子卦代表八種宇宙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任一發展階段,

六十四子卦每一卦都分內卦外卦,共六爻,為什麼是六爻,南懷瑾先生解釋說是因為宇宙內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而這個變化最多六個階段,沒有超過六個階段的。

由此可見,易經講的不是具體的哪一門或哪一類學科問題,而是講的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的共同法則問題。

既然易經講的是萬事萬物的共性問題,那就適合我們每個人學習,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學習易經都會受益,都有好處。

(2)我們再看《易經》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

《易經》一書,在我們中華文化的地位,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意思就是最高最高的思想,四書五經一切中華文化的源頭。

(3)我們再看看孔子是如何推崇易經的。

對於學習易經的好處,孔子在《論語.述而》中這樣說的:“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意思是,如果再讓我多活幾年,我五十歲開始學易經,可以不犯大的過錯!

而且,孔子學習了易經之後,寫了一個學習易經的心得報告,就是流傳後世的《易經.系傳》,

對於學習易經的重要性,孔子在系傳中寫了這麼一段話: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對於學習易經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以及看問題的透徹性,南懷瑾先生甚至開玩笑告誡人們不要去學習易經,因為一旦學懂了易經,人生就沒有一點神秘感了,做人也就沒有味道了。

孫子也說: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把易經學透徹了,根本就不用算命卜卦了,什麼事情你一看就知道會向什麼方向發展了。

歷史上漢朝的王鳳,唐朝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以上就是我對學習《易經》的好處的理解,希望能幫到你。

【贊同我的觀點的話,求贊^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