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廣告層出不窮,APP別賺了菜錢丟了本錢


趙紅:廣告層出不窮,APP別賺了菜錢丟了本錢


  近日筆者發現無論用手機聽課、看小說、刷視頻還是打遊戲時,各類推廣賺錢APP的廣告層出不窮,有養豬賺錢的,有收房租賺錢的,還有猜成語、鬥地主賺錢的……筆者下載試用了幾款,發現此類應用並非真的能賺錢,從註冊使用到現金提現,整個過程套路重重,一不留神,不僅白費功夫,還可能掉入陷阱,正如專家所言,賺不到錢才是賺錢APP的實質。

  此類App廣告基本上都是推薦一些聲稱可以幫助用戶賺錢的App,內容多是講述“我”的經歷,還附有提現的界面截圖,甚至將操作描述得極為簡單。

  而下載註冊使用時則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碼,有些還需要綁定微信,進行實名認證。在“賺錢”的過程中則需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有的是1元提現,但是,通常賺1元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有的平臺設置較高的提現門檻,要累積到一定數量才可以。這還不包括在“賺錢”的過程中不斷地採集你的位置信息,訪問你的手機存儲權限,甚至自動發送短信。

  如果你完不成任務也沒關係,賺錢類App早已埋下了另一個“套路”,通過邀請好友賺錢,邀請的越多,賺的越多,通過邀請,此類App在手機應用中迅速推廣開來。

  這一番操作下來,賺的錢少之又少,但在這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卻不少,一方面註冊使用時個人信息容易被販賣或者洩露,另一方面,用戶的行為可能遊走在違法的邊緣,例如,有些App通過拉人頭賺錢,極可能涉及傳銷,有些App註冊時需要一定的門檻費用,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資等等。

  面對五花八門的賺錢App,公眾要養成健康、科學、合法的娛樂方式,不要沉迷於此類應用。如果想繼續使用,那麼在投入錢財時務必謹慎,同時,避免輕易提交個人信息、支付信息等,認真閱讀服務協議並謹慎接受。一旦發現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應及時收集證據,並向公安部門報案,合法維權。此外,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此類商業模式進行調研,儘快出臺法律法規加以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