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相機永遠代替不了繪畫,為什麼?

筆落有神


用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是繪畫始終都無法相比較的,即便“照相式寫實主義”繪畫再形象逼真,也不如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手工繪畫的技術是不能和科技產品的相機技術相提並論的,問題來了:有人說相機永遠代替不了繪畫,為什麼?




相機永遠代替不了繪畫,繪畫也代替不了相機

開篇已經簡單提到了,繪畫始終都無法和相機,也就是攝影相提並論,同樣,相機攝影也代替不了繪畫,攝影和繪畫被稱為“姐妹藝術”,就像雙胞胎姐妹一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性格脾氣的不同,誰也代替不了誰,繪畫也代替不了攝影,


要注意的是,相機攝影代替不了繪畫,是從畫面風格層面來講,兩者的藝術屬性不同,如果從表象上來講,相機攝影是可以代替繪畫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很簡單的道理,攝影是科技產品,科技是無所不能的,這是基本常識,繪畫可以畫出來的,攝影同樣可以拍攝出來,

由於有了攝影,我們的眼界變得以未有過的開闊,不必親臨其境就能夠通過照片觀賞世界各地的綺麗風光、風土人情和珍籬異獸;攝影是一種未加編碼的、同現實景觀非常近似的“寫實形象”,它可以跨國界、跨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受過不同教育的人都能夠讀懂攝影圖像的內容,而不需要“翻譯”,



但是,繪畫卻顯得複雜多了,創作上的複雜、解讀上的複雜,區域文化的差異,導致風格寓意的差異,當然了,繪畫也有繪畫的好處,整個創作過程,就好比開手動擋汽車,攝影創作就好比開自動擋汽車,前後兩者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詩夜城主


我們說,攝影和繪畫同為以圖象表現的視覺藝術,二者有很多相通相同的地方,特別是油畫與攝影,從發展脈胳上看,二者還有著很深的淵源和交集。

我們知道,油畫誕生於十五世紀的歐洲。甫一產生,即以其突出的造型具像色彩渲染特性給西方繪畫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很快,以人物寫實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古典主義油畫成為西方繪畫藝術的主流。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上半葉。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在工業技術革命浪潮推動下,受寫實油畫的影響,照相技術發明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照相技術直接借鑑了寫實油畫中的構圖、用光、色彩關係處理等成熟的理論和經驗,很快趨於成熟,成為一門和繪畫藝術並列的獨立的新興的視覺藝術即攝影藝術。

在攝影藝術影響“衝擊”下,油畫藝術隨之發生了重大變革,十九世紀下半葉二十世紀初,印象主義油畫和抽象主義油畫相繼產生,“古典主義”寫實油畫“一統天下”的格局從此打破。原以為照相技術的發明將使油畫走向末路,恰恰相反,油畫藝術不僅沒有衰微,而且取得了長足進步,迎來了文藝復興之後的再度輝煌,並迅速躋身為世界第一繪畫畫種。

自照相技術發明形成攝影藝術以後的近二百年裡,攝影與油畫一直是在相互借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兼容幷蓄中共同發展,攝影沒有取代了油畫,油畫也沒有替代了攝影,油畫與攝影一直是相向而行,相得益彰。

油畫與攝影雖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在構圖光影色彩的運用等方面。但是,油畫和攝影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不同是,二者的創作工具、材料不同、創作方式方法不同,創作過程不同。油畫是畫家手工一筆一筆描繪出來的,攝影則是依託照相器材拍攝完成的。最重要的是,油畫作品和攝影作品給人的視覺感受不同。

綜上所述,繪畫和攝影雖然同為圖象視覺藝術,雖然有很多相同之處,但路是路,橋是橋,二者只能並行發展,卻不能互相取代。相機永遠替代不了繪畫。




燈影書畫


攝影是使用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攝影家的能力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繪畫也是使用特別工具把實物通過思想後再現出來的過程,是一種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兩者的相同點在於,通過藝術家的辛勤工作,採用不同的方式或手段,再現事物的美好。

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也是一門瞬間的藝術。攝影家通過熟練掌握設備,並創造性地利用設備,通過對拍攝對象的觀察和判斷,快速調動腦海裡裝著的各種美學知識,與自己所掌握知識對拍攝對象的理解,快速形成一個明確的表達主題,並快速而準確地運用手中設備,快速而又準確地記錄下來,形成影像。

而繪畫在技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紙張或布,加顏色的工具可以通過畫筆、也可以通過刷子、海綿或是布條等。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思想。

所以,可以說,攝影和繪畫,同師不同道,可以在追求美的發展之路上並駕齊驅。這並不是誰能取代或者替代誰的問題,而是一個互相包容和共同發展進步的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攝影也在不斷地超越自我,數碼取代膠片,像素不斷超越,微觀世界不斷地在世人眼前展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繪畫也在不斷精細發展,各種畫派相繼出現,各種表現方法和手段不斷創新。同時,繪畫也與科技高度融合,利用先進的設備,讓繪畫藝術增添了新的生命力,讓我們的世界更加五彩斑斕起來。


黃金國光影世界


你好,因為相機拍到的東西都是可以看到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而繪畫不光可以描繪實實在在的,還可以畫想象中的場景!

打個比方說:抽象派大師畫的畫生活中不是真實存在的,可能人物的形狀也扭曲了,但是他們畫出了他們想表達的情感,達到了畫家腦袋裡想表達的感情!



耿直的燕子


照相技術的興起,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曾經有人預測,它能取代繪畫,然而事實證明,繪畫非但沒有被照片取代,反而發展的還很好,這讓許多人很費解,這是為什麼呢?

人類文明的起源,繪畫起了致關重要的作用,它最早記錄了人類的生活活動,雖然說它沒有語言的使用那麼廣泛,但是它的記錄更加的真實與客觀,這就是繪畫的魅力所在。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的繪畫水平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它已經可以通過繪畫表現人的思想活動,展現出用語言無法表達的人的意境,這個時侯繪畫就更展現出了它巨大的魅力,它的藝術性被表現到很高的層次,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它成為了人類表達內心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而照像技術及照片,只是客觀的反應萬事萬物的記錄形式,它無法表達記錄者更多的思想,所以它不能取代繪畫,也不可能取代繪畫。


頑石保護艾比湖


各有優缺點吧,繪畫有的時候也不能全代替攝影,比如人像,再好的繪畫也不能和真人一樣,膚色,氣質很難惟妙惟肖。還有大自然的生態美,再好的畫筆也難表達出來。

而攝影也有侷限性,有的繪畫能隨意塗鴉,任憑想象馳騁,而攝影受自然環境,自然條件,鏡頭侷限,無法企及,可望而不可及。

繪畫和攝影作品最大不同就是味道不同,有價值連城的繪畫藝術作品,看起來舒服,似乎更有藝術性,有功底,攝影也有大作,完全是另闢蹊徑,如入仙境之作,可遇不可求。


三馬圖文


繪畫是一門藝術,相機是一門科技。科技取代不了藝術,科技能促進藝術的發展。

社會進步,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是越來越大,而藝術作為人類高級的活動在這個時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事物。雖然現在的相機越來越高清但是那只是對自然的拷貝罷了,增加的只是細節,而沒有內在的感受。

繪畫是一種感情的抒發,是內心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現實一點的說,還是藝考必須會的技能之一。繪畫看似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卻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繪畫不可能會被相機取代,繪畫這門藝術形式是不可取代的。


藝生傑夫


相機是直接還原了原圖像,而繪畫是加入了創作者的靈感


晨光演藝官方賬號


因為相機只能把一個食物原原本本地照下來,頂多加點濾鏡等效果,其作品只能在有實物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而繪畫既能把一個食物非常真實地畫下來,也能不借助實物憑藉人的想象力創造出新的事物。這個就是相機無法代替繪畫的原因。


詩說馨語


人在處理圖像時特別指繪畫,人的手法具有獨特的屬性,而且每個人又具備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這是其中一種很特別的價值所在。

人是個情感動物,是跟著感覺走區別於數學的理性嚴謹和可複製性,人在繪畫創作時除了和自己當時所能掌握的繪畫機巧有關還和當時自己的心情情緒有關,而這種關聯可以注入到每一塊細小的筆觸色點,造成畫面氣氛調子上的變化。

數碼成像技術是基於數學算法的平均值成像的,人的情感參與不到像素單位上的色點,只能是大體的,而且所有參與攝影創作的藝術工作者卻不得不承認你的作品90%以上的比例是一個你從未見過面的理工男數學家、程序員搞出的圖像算法伴你呈現的,你那按快門咔嚓一下所注入的情感能和畫家傾注一年的時間才完成的一幅作品相提並論嗎?顯然不能。

再說與觀眾交流,是有很多人基於個人素質愛好,看看照片就已經很滿足情感上的交流和抒發了,但還是有素質更高的一群人會更加明白只有繪畫,才能看到唯有人類繪畫才能傳達的情感,就像你或許驚歎和讚賞人發明的塑料製品,但當你有了一定閱歷之後,能吸引你還是那些基於大自然本身的木、竹、藤、泥、石……等打造出來的物品,並且愛不釋手!

工業化確實讓更多人接觸到了豐富的商品,包括照片這類藝術品,但當所有浮躁過後,閱歷沉澱、情感更加細膩的你就會發現好的繪畫作品可以讓你久久的與它交流凝視,因為你知道它是和你一樣的人創作的;同樣是有著這豐富經歷的人,畫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的作品……

以下是我的寫實油畫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