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到底是應該叫國動還是叫國漫?

牛牛愛妞牛


首先,動漫的意義只有一個,那就是“動畫(片)和漫畫”。

動畫片就是動畫片,並不存在著小孩子看的就是動畫片,青少年看的就是動漫(?)這種說法。

這是知乎的話題,解釋已經足夠了

堅持著“動漫”錯誤意義的人通常會有著“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觀點。

雖然這並不正確,正確來講,他們口中說的“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事實上就是指在動畫年齡分級中的子供向動畫(主要面向12歲以下群體),然後所謂的“青少年看的動漫”即是指青少年向動畫(這裡又有著13、15與18的細分)。

許多人(不包括在視頻網站中把動畫稱為動漫的年輕人)都知道,這個詞起源於大陸地區的一本漫畫雜誌,即是指1993年創辦的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於1998年11月創刊的《動漫時代》,其英文譯名為Animation&Comic Time,1998年創刊直至2006年停刊。

而創造這個詞的人,則是金龍獎得主,金城先生(他曾經在演講中明確地提到過這件事情,還不止一次,原因是宣傳起來比較方便……)。

使用,以及認知錯誤

關於“動漫”這個詞的以訛傳訛,可愛的媒體們自然是功不可沒,國內的媒體素質怎樣,大家都心裡有數……

許多人喜歡在評價,或者討論某一動畫作品的時候,用上“這部動漫如何”、“這部動漫怎樣”之類的字眼。

那麼,用我們最基本的,從九年義務教育中學到的語文常識來對上述現象進行一番描述,那就會變成:

某人對某動畫片評價道:“這部動畫和漫畫真好看。”(X)

絕大多數的所謂動漫愛好者事實上,也僅僅是流連於那幾個視頻網站來觀看動畫而已,至於漫畫,可能一年到頭都不會接觸一次,那麼,這種人口中說出的“我喜歡看動漫”就只是個笑話而已。

雖然寫著動漫區但事實上只是動畫區的動漫區

在網站交流中的話題對象基本都是某一特定的動畫作品,“看動漫”這種說法從何談起?

比如對著某一個很炫的動畫片段說“這部動漫叫什麼名字?”之類的問法就很常見,不過,對數量為一的對象使用“動畫和漫畫”這種說法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奇怪的行為了。

而另一個,也是最為廣泛的誤解,那就是“我看的不是動畫片,是動漫,動畫片是給小孩子看的,動漫不是。”

每次看到這樣的發言,我都會覺得有些……蛋疼,對,就是蛋疼。

會說出這種話的人有兩類

第一類,雖然不知道生理年齡如何,但心理年齡較小,迫切地想要給自己貼上“不幼稚”標籤的孩童。

第二類,不求甚解,即是已經接觸了動畫片很長的一段時間,卻依舊堅持著剛開始接觸時的錯誤“常識”。





時空147


我從起因分析一下吧。

就先說類似的“日漫”這個詞,最普遍的理解模式是“日本動漫”,而“動漫”又常被理解為動畫的一種分類,一般與子供向(或者按他們的說法,“動畫片兒”)相對,所以“日漫”就成了概括日本青年向動畫的詞彙。

可問題是,這些詞的普遍用法不止這些啊。比如有人會管《多啦a夢》(至少大眾經常當成子供向)叫“日漫”;有人只把漫改動畫當成“動漫”;看到動態漫畫,還硬要簡寫;說到“動漫”行業、又直接把acg或acgn算進去……


所以為什麼有人要把“國產動畫”簡寫成“國動”呢?

就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正因為他們被這些不規範用法洗禮得太多了。更難受的是,不規範用法的一部分使用者又使用這些詞彙來建立鄙視鏈。比如懷著對子供向甚至全年齡動畫的歧視,抬高動漫的地位(就“二次元”那味兒);幾年前大眾讓國產動畫仰臥起坐的時候,又打出“請不要叫國產動畫,要叫國漫”的旗號。


“國動”的叫法,

其實就是和“國漫”一詞對標,包含了一些和以上現象作鬥爭的內含在裡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更加合理的簡寫方法。

不過到今天,我也不太在乎怎麼叫了,你們愛叫什麼叫什麼,能讓人理解就行了。而我自己嘛,還是全稱“國產動畫”,滴水不漏。

——————————

不對,也不是滴水不漏,那種除了中國ip就跟中國毛關係沒有的動畫,還是要跟“國產”區分開的。當然,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餃子影院


國產動漫就叫:動漫

日產動漫叫:日漫

支持國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