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我们已经吃了两三千年了

葱,有小葱、大葱等之分,小葱香味浓郁,辛辣,南方人常以此作为调味料,比如小葱拌豆腐。大葱植株高大,葱白碧翠,北方人痴爱生食,尤其是山东人。

大葱生可蘸酱吃,生吃有些许辛辣,但细嚼之后又有一丝丝的清甜,熟则可与猪羊牛肉混炒,熟吃少了几分辛辣,却多了一分香甜。大葱营养也极为丰富,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C,以及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和挥发性物质,这些都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常吃大葱还能散寒健胃,增强食欲,当然大葱毕竟具有刺激性,患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人则不宜多食。

大葱,我们已经吃了两三千年了

大葱

大葱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河南焦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也就是说中国是其原产地之一。古籍《山海经》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志,其《北山经》中就描述有野“葱”分布: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 葵、韭、桃气李。杠水出焉, 而西流注于拗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 鹩 ,其鸣自呼。”

当然,《山海经》具有神话性质,“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的山,到底在哪,也无从考究,不过冀东地区,也就是如今的河北唐山、秦皇岛以及天津东部地区,作为最早栽培大葱的地区之一,则是有相关史料佐证的。先秦古籍,《管子.戒》一文有云:

“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叔,布之天下,果三匡天子而九合诸侯。”

“北伐山戎”之事,是指春秋时期,即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北方游牧民族山戎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出兵救燕伐山戎,同时也将孤竹国、令支国等小国灭了。在这次“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见《国语.齐语》)过程中,齐桓公发现孤竹国当地种植有冬葱(大葱)、戎叔(大豆类)等作物,故而将冬葱、戎叔等作物引种至齐国,也就是《管子.戒》中所提的“布之天下”。而孤竹国所属地理位置便是而今的冀东地区。孤竹国可追溯至商汤建商之时,其曾分封同姓宗亲的一支——墨氏,于商朝北境,即冀东地区建立了孤竹国,而孤竹国也一直延续到西周建国。西周建国后,在河北、北京一带分封并建立了燕国,在燕国的扩张下,孤竹国势力范围也被逐步压缩,直至被齐桓公灭国。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甚至更早,冀东地区就已有大葱栽培,而齐桓公是将大葱引种到山东地区的,自此逐渐形成了山东喜食大葱的饮食文化,也就是说山东人吃大葱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64年。

大葱,我们已经吃了两三千年了

齐桓公

到了西汉,大葱的种植就更为普遍。西汉汉宣帝时期,龚遂就任渤海太守(河北沧州、山东滨州一带),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并下令郡中每个人种一株榆树、100棵薤菜、50丛大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从官方层面督促普种大葱。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则描述了当时大小葱的栽植时节:

“三月,别小葱。六月,别大葱。七月可种大小葱。”

而南北朝时北魏的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种葱》一文中详细介绍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葱的种植技术,包括留种、栽培、管理等一系列种植技术。

此后,随着农耕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大葱也逐渐在北方地区得到普及。以至于逐步形成了北方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如山东煎饼就大葱,东北人的大葱猪肉水饺,北京烤鸭的薄饼黄酱卷葱丝,河南人炒菜离不开大葱,凉拌菜吃猪头肉、牛肉、羊杂碎,必须有生葱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