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大,我们在商场、超市、游乐园等地随处可见撒泼、发脾气的孩子,他们完全无视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的要求无法被满足,便会不顾场合的发泄情绪,让父母手足无措。

有很多家长因为这样,出门前都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出去不能随便要东西,也不能哭闹。或者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索性就带着孩子在家里,不出去,这样一旦孩子出现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和孩子耗着,随便他哭闹。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可一旦带着孩子出去,要么要喜欢的玩具,而且一看就是很昂贵的那种。要么即使挑衣服等等,一旦家长不答应,孩子就开始在店门口或者是在店里开始哭。

这时孩子的哭声就会吸引众多路人的目光,真的很尴尬,很不好意思,家长要么是在一旁等着孩子自己闹,要么就扛着抱着孩子走,等到回家收拾一顿。

面对孩子发脾气,你是不是挺无奈的?总是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家有"坏脾气"的娃,勿用以下方式去解决。

1.、以暴制暴

家里来了客人,小白看动画片声音开的很大,小白妈妈呵斥让小白把声音减小一点,小白妈妈说了好几次,声音的分贝一次比一次高,小白依旧无动于衷。最后小白妈妈生气的将电视关掉,没想到小白立刻就又打开了。

小白妈妈生气的打了小白一耳光,小白就躺在地上不停地哭闹,搞得妈妈和客人们都很尴尬,小白妈妈就小白关进了他的房间,任由他声嘶力竭。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2.2、语言恐吓

当孩子在街上哭闹着想要买玩具的时候,你告诉他,你要是在哭我就不要你了,或者再哭我就把你让别人抱去。

3、哄骗式安抚

朋友家的姑娘长的十分白净可爱,从小朋友就喜欢给姑娘打扮,小姑娘也是十分爱美。有一天朋友穿了一件很好看的高跟鞋,小姑娘就死活想要一双。朋友告诉小姑娘没有你穿的这么高的高跟鞋,你们穿这种鞋走不稳。

第二天小姑娘早上爬起来就让朋友带她去买鞋,朋友说今天有事改天去,小姑娘就立刻开启了"撒泼模式"。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那么面对"坏脾气"的"熊孩子",我们当父母的应该如何去做呢?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别手足无措,你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虽然孩子在发脾气时,家长似乎可以通过上面的方法来压制住,但也只是一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孩子发脾气的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先弄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发脾气,然后再针对性的解决,这样更有效。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紧张焦虑强调孩子男孩咬指甲

什么是共生效应?

共生源于生物学,在自然界中,一株植物单独生长,看起来就是很单调和矮小的。但是如果和同类植物一起,看起来就是枝繁叶茂,很有气势,很有活力。这种就被称为是共生效应。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所以教育中的共生效应呢,就是家长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自己变成和孩子一样的同类。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然后共同解决问题,利用共生效应。

当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强行的压制孩子,不允许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是正常的,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引导。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面对孩子发脾气,家长应该怎么做

1、父母首先要冷静,别被不良情绪牵着走

父母首先要冷静,别被不良情绪牵着走,情绪很容易被传染的,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最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被情绪牵着走。一旦被牵走,父母的情绪就会变得失控。开始呢也缺乏脾气,这个时候就很容易会通过惩罚孩子啊,或者像孩子撒气啊,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样就容易产生负面的共生效应。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2、引导孩子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

当孩子开始发脾气的时候啊,不要急着控制孩子,不让他发脾气。这样不会真正的解决点问题,让孩子尽情地将情绪发泄出来,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啊,才会产生共生效应。再来解决问题就会简单很多。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3、梳理好负面情绪更重要。

当一个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呢,你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是没用的小孩子也是一样,他的全部心力都在钻牛角尖都在想着发泄不满你说什么不仅听不进去,还容易造成孩子更多的反抗。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觉得自己已经绷不住了,就要先撤离一会儿去另外一个房间,让孩子先发现出情绪,自己也冷静一下,等到大家都可以理智的面对事情和情绪的时候,再将事情说出来,然后引导孩子如何更好的表达不满,以及他的需求。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这样孩子在之后呢,就能够不会乱发脾气。同时寄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要建立规则意识,这样才不会乱来。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并不当回事,只觉得过一会儿就好了。虽然情绪是安静下来,但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家长需要教导孩子,对错要分清,而且错了就要道歉。

当孩子懂得自己是在哪个地方真的出错了,才会慢慢地认识到自己,并且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更好的表达不满,以及他的需求。

这样孩子在之后呢,就能够不会乱发脾气。同时寄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就要建立规则意识,这样才不会乱来。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并不当回事,只觉得过一会儿就好了。虽然情绪是安静下来,但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家长需要教导孩子,对错要分清,而且错了就要道歉。

当孩子懂得自己是在哪个地方真的出错了,才会慢慢地认识到自己,并且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如何帮助孩子梳理好负面情绪?

利用“共生效应”,将自己的积极情绪传达给孩子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要先找到原因,然后慢慢缓和情绪,将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传达给孩子,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孩子也不是就愿意发脾气,也不是天生的,是因为他的行为想法等没有被理解,又不懂得如何更好的表达,不能让人理解。

家长要先找出原因,然后解决问题,之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避免孩子经常发脾气。

总之呢,情绪问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作为家长,不要总想的压制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共生意。去体验,然后共同努力消化战胜情绪。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知名心理学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孩子6岁之前管什么呢?很重要一点,就是几个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6岁时候说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他12岁再说不行,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会长成什么模样,取决于家长如何教导!在3-6岁其实就是给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可能有很多家长平时比较忙,忽视了这一点,家长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习惯养成与性格培养的绘本《宝宝人格情商培养图画书》

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孩子“撒泼,爱发脾气”,父母别手足无措,可以试试“共生效应”

10册不过是49.9元,还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点击下面商品,即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