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河南王王世充,是如何起的勢,又是如何亡的國

隋末唐初,群雄逐鹿,在達爾文法則的篩選下,長江以北形成了李唐、王鄭、竇夏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太大,其餘的就先不說了)。李唐的話事人李淵,是出身於關隴豪門,竇夏的扛把子竇建德,是坐地分贓的盜,前面駱駝都一一聊過,今天駱駝就來聊聊王鄭的一把手——王世充。

起勢

王世充起初並不姓王,名也不叫世充。他最初的名字叫支行滿,是一個胡人。後來因為爺爺去世,奶奶改嫁,他才跟著改了姓名。作為一個小拖油瓶,他童年生活應該好的有限,從《舊唐書》中的記載,我們得知他的第一份工作(未必是第一份)是汴州(開封)的一個幕僚(長史)。這裡面還提到了他平步青雲的原因“世充善候人主顏色,阿諛順旨”。

唐朝時,河南王王世充,是如何起的勢,又是如何亡的國


很多人看了這句話,就誤認為王世充是個靠察言觀色和彩虹氣混日子的廢柴。其實並不是,隋末是亂世,隋楊雖然不是明君,但也不是庸主,怎麼可能會重用一個沒真本事的人。《舊唐書》裡曾說他小時候“好兵法”,大了“陰結豪俊……以樹私恩”,在面對吐蕃等強敵時,隋煬帝手下的魚俱羅等人都不好使,是王世充“頻擊破之”。而且王世充,每每獲得財物,並不私吞,而是“歸功於下”、“推與士卒”。

唐朝時,河南王王世充,是如何起的勢,又是如何亡的國


從這些記載看,王世充應該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棄小而不要,有圖大之心)。那麼他是如何走向巔峰的呢?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種亂世對於黎民百姓來說,如同地獄;但是對於王世充這樣的野心家來說,卻是難得的天堂。 元進、朱燮、格謙、盧明月,這些義軍首領的頭顱,成為了王世充的進身之階。

而李密、翟讓手下的瓦崗群雄,徹底成就了王世充的巔峰。當時,李密攻打洛陽(翟讓先上來是拒絕的,後來西去無果,才又來找李密,丟了裡子也沒了面子的翟讓,很快成為了李密的經驗值),王世充本來已經被打的找不著北了,但是超度了隋煬帝的宇文化及,來搭了把手(宇文化及也是想佔洛陽),把李密的有生力量消耗了不少,而且成功地把瓦崗軍的傲嬌之氣,給培養了出來。

唐朝時,河南王王世充,是如何起的勢,又是如何亡的國


盲目自大的瓦崗軍,在隨波逐流的李密帶領下,給王世充送去了大量政治資本,然後帶著殘兵敗將投降了李淵。王世充憑藉這份厚禮,在東都洛陽成了裝備最好的玩家(兵馬都在他手上,秦叔寶、程咬金等人也都投靠了他)。當時在洛陽他還有一個名義上的領導,皇泰帝楊侗。不過他憑藉過人的實力,把小皇帝拉下了馬,自己當了一把手,並建立的鄭國。

敗亡

當了皇帝的王世充,開始膨脹了,他沒有認真分析天下形勢,而是選擇在宮中放飛自我。洛陽城如果是在他當皇帝之前,那麼未必守不住,因為洛陽在中原腹地,又和揚州等地有運河相通,藉著隋朝宗室的名字,不光能召喚各地的勤王軍,也能從揚州源源不斷獲得糧食。但是他自己一稱帝,洛陽就成了絕地。

唐朝時,河南王王世充,是如何起的勢,又是如何亡的國


因為再也不會有勤王軍來支援他,竇建德雖然後來顛顛地跑來支援,但那時王世充已經守不住了,在此之前,王世充和竇建德勢同水火(一是因為竇建德是賊,王世充是官;二是竇建德和瓦崗軍的關係不錯,曾要擁立李密為皇帝),兩方摩擦不斷,竇建德還燒過王世充的糧食。而且洛陽雖然是堅城,但是沒有地利之險,四面都很容易受到攻擊。

唐朝時,河南王王世充,是如何起的勢,又是如何亡的國


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打破的。除了外患之外,王世充的內部也並不和諧。王世充久經戰陣,手下收割了不少義軍的首領,也招撫了不少義軍將領。這些人在王世充強勢時,還能乖乖聽話,但是稍微有點風吹草動,他們的報仇之心就會蠢蠢欲動。所以王世充,儘量提拔自己的親族,用來制衡曾經招撫的義軍將領。這裡面就包括後來投奔李世民的秦叔寶、程咬金等名將。

唐朝時,河南王王世充,是如何起的勢,又是如何亡的國


內憂外患有一個,就足以致王世充於險境,何況還一個都沒少。如果他的對手是竇建德這樣的一般人,那王世充應該也不會倒得很快。但是李世民是古代用兵的第一人(毛爺爺說的),所以王世充根本就無力反抗(相對來說)。在竇建德傻乎乎的在虎牢關,化為李世民的經驗值後,王世充果斷的選擇了投降。李淵因為李世民的承諾在先,所以赦免了他的死罪,不過他最終還是被獨孤修德給超度了(獨孤和他有殺父之仇)。

小結

王世充在稱帝之前,可以稱得上是一號人物,但是稱帝之後,卻反而不行了(僅三年)。他的一生,駱駝總結為:謙恭使人進步,傲嬌使人敗亡。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後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