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噩夢——宋代澡堂

王安石向來以改革家為人所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的名言更是千古傳唱。但今天我們不講這些,我們來八卦一下王安石,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也通過他來聊聊洗澡這件事。


王安石的噩夢


王安石的噩夢——宋代澡堂

宋 王安石(字介甫)

改革狂人王安石原來也不是鐵板一塊,他的個人生活真是一言難盡,往好了說叫不修邊幅,不修邊幅到什麼程度?不洗臉,不洗jio,不洗澡。渾身散發著難以名狀的味道而渾然不覺,身邊的人敬而遠之。更誇張的是有一次,王安石進宮面聖,一個蝨子竟然爬到了鬍子上,宋神宗看到後忍不住笑出了聲,王安石完全不知道原由,心想是不是剛陛下偷看了《笑林廣記》,等出了門問同僚才明白過來。

王安石要手下把蝨子抓走處理掉,同僚一本正經的說到:“萬萬不可啊!宰相臉上的蝨子是面過聖的,怎麼能輕而易舉抓走!”

凡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大家都不洗澡也就算了,可是在宋代那樣一個商業高度發達的時代,澡堂可謂遍地開花,王安石的“不修邊幅”便顯得更加另類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宋代的澡堂。


跑題

宋代可以說是個全民洗刷刷的時代,從上到下大家都熱衷於洗澡,當然除了王安石。你能想到的地方都有浴室,跟現在基本差不多。

首先說個題外話,大家知道關於沐浴的詞有很多,比如洗澡,盥洗,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首先古代基本以單字為主,一個字相當於現在的一個詞,所以上面說的都要一拆為二:“沐”代表洗髮;“浴”代表洗身體;“洗”代表洗腳;“澡”代表洗手,同時“盥”也是洗手的意思;

“盥”這個字現在除了一些地方還保留“盥洗室”以外,基本很少用。那這麼複雜的字當初是怎麼造出來的呢?

大家請看下面的圖:


王安石的噩夢——宋代澡堂

盥 金文 夆叔匜 春秋早期

上半部左右兩個部分代表人的兩雙手,中間是水很好理解,下面放了一個盆“皿”來盛水,這便是盥的含義——洗手。


舉國標配

國家機關、學校都要強制配備浴室;浴室在官府中大名叫“湢(bi4)”。驛站、救助機構(相當於現在的社會救助站)、監獄也必須按規定裝配浴室。

除了官府有規定的浴室以外,更多的其實是商業浴室。在唐後期宵禁制度基本已經廢掉,宋代的開封城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不夜城。勾欄瓦舍、酒樓已經出現了通宵營業的,浴室也不例外。有的浴室不僅可以洗浴還可以過夜,跟現在的洗浴中心無異。浴室分為冷水浴和熱水浴,客官可各取所需。此外每到飯點還提供餐食。浴室大的可以容納百餘人同時沐浴。當時的浴室當然不叫洗浴中心。而是叫“浴堂”、“浴室”,這一個行當叫“香水行”,而且當時的浴室已經有了現在的規模效應,大批浴室集中在一條巷子中,稱之為“浴堂巷”或“甜水巷”,每家浴室門口都掛有水壺作為標識。

王安石的噩夢——宋代澡堂

清明上河圖

但是,由於民間治安不是特別好,加上有人膽兒大,便出現了殺人越貨的浴室。

徽宗宣和初年,京師有官人參選,因為起的比較早,便在路上找了一家茶邸,這茶邸中便有浴室,但是浴室跑堂兒的見一人獨行,便起了歹意,想圖財害命,幸虧這人命不該絕,及時醒來逃脫,在驚魂未定之時一溜煙兒跑到縣衙,官府差人一查,發現浴室隔板後已經有三具屍體了。


此外,有需求就有市場,在經營一段時間以後,浴室開始提供搓澡服務,有詩為證:


“水垢何曾相受。

細看兩俱無有。

寄語揩揹人,盡日勞君揮肘。

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自淨方能洗彼。

我自汗流呀氣。

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遊戲。

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此詞出自蘇東坡之手,時值東坡正在泗州(安徽宿州)雍煦塔下沐浴,洗完之後渾身暢快,揮就此詞。

那麼,商業浴室這麼好,大概多少錢洗一次呢?根據相關研究,在北宋時期,洗一次大概10文錢左右,南宋史料有限,但大體應該與北宋相仿。


私湯

當然當大官的人一般是不會去公共澡堂洗澡的,家裡都有浴室,比如蒲宗孟這個人,那是相當講究,洗澡分為“小洗面、大洗面、小濯足、大濯足、小澡浴、大澡浴”,比如說“小澡浴”,用湯(熱水)三斛,人用五六。“大澡浴”則湯用五斛,人用八九。而且口脂、面藥、薰爐、妙香次第用之,真真是洗白白,搽香香。

徽宗時宦官楊戩,在自己家堂後建了一個大浴池,周圍是走廊,每到洗浴的時候,窗戶關嚴,相關洗浴裝備一應俱全陳列周圍,真是太會享受了。

看吧!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王同學作為不愛洗澡的典型,人稱“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他的兩個好基友吳衝卿、韓持國由於忍受不了王同學散發出的奇怪味道,跟他約定一個月洗一次,但是王安石總找託詞不去,兩人為了能讓王安石洗澡真是操碎了心。


好了,澡堂就先聊到這,下次我們聊宋代的洗髮水和沐浴液,我們下次再見!


本篇就到這裡,如您喜歡歡迎留言討論,並訂閱我;

微信公眾號:Intersectio 提前更新,歡迎點擊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