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这个毋庸置疑,苏轼呗。

有的朋友可能不同意了,李白诗仙,他的诗气象万千,千古第一,怎么苏轼还能比他高了呢?

我们说啊,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不能单看某一个方面,要从多方面综合来看。

是,李白的诗歌,确实厉害,千古无出其右者,浪漫主义诗歌代表,“诗仙”荣誉加身。

而且诗歌传唱度特别高,像什么《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等吧,文笔和想象力呢,都是超一流水准,可以说是超巨水平!

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但呢,我们看苏轼苏东坡,和李白比起来呢也不虚,人家苏轼开创诗词“豪放派”先河,而且呢,也有“诗神”的荣誉,而且苏轼的诗词传唱度也是非常高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题西林壁》《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等吧,那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有想象力又脚踏实地,可以说那也是超一流水准。

而且呢,苏轼还有“唐宋八大家”荣誉加身,这个李白就没有了。有的朋友可能就好奇了,这李白诗歌写的那么好,怎么还没排上唐宋八大家呢。我们要细看就会知道,这唐宋八大家啊,说的是散文的创作水平,在这方面呢,李白的写得少,和苏轼比起来,差那么一点。毕竟李白一般情况下都是喝酒作诗,诗歌只需片刻,但散文太长,李白似乎是不大爱写。

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所以,要说在诗歌创作方面,那是个人有个人的标准,有的喜欢李白,有的喜欢苏轼,你要说李白写的更好一点,那我也不和你犟,毕竟要看综合实力。

但王士祯可是说过: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就诗歌这一个方面李白有拿得出手的顶尖硬货,别的方面基本就没啥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然后我们再看看两个人的书法——

书法这方面李白留下来的太少,就一幅字——草书《上阳台帖》

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李白这唯一的真迹,到底是什么水平呢?历代名家啊,都在赞扬,但具体也没说出来是到底多高,肯定是达不到他诗词的高度,但毕竟就一幅,物以稀为贵,所以世人倍加珍惜。

但是苏轼呢,书法作品就比较多,尤其《黄州寒食帖》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

这是公认的成绩了!

排在他前边的两幅作品那更是赫赫有名,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说明什么,说明苏轼在书法方面造诣高呗。

当时,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这可以说算是顶尖硬货了。

除此之外,苏轼的画作也是非常出色,虽然没有书法那么厉害,那也是不一般。

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然后我们在来看看,都说“学会文武艺,或与帝王家”,古代文人大多数理想都是当官,这个李白、苏轼都概莫能外。

我们来看看李白和苏轼在当官方面的比较,就知道了。

李白,最高官职是什么——供奉翰林!

这还是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李白才得到的机会,那一年李白虚岁42。别说什么李白不想当官,李白一辈子的追求,就是想当官受到重用,李白入世的心特别重。我们高中语文教材上不还有一篇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吗,那时李白34岁时写荆州长史给韩朝宗的一封自荐信,李白太想当官了。

李白被唐玄宗封为翰林,都干了什么呢?

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

就是专职给皇帝写诗,其实这个和李白的远大抱负是相违背的,但唐玄宗呢,ε=(´ο`*)))唉,就让他写诗,这不就是普通书记员的工作吗。

没两年,李白就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去了。咋地,唐玄宗玩够了,看李白看够了呗。

但李白还是没有放弃当官,一展政治才华的抱负,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永王李璘奉命东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实在打不过安禄山,就放弃北方,划江南据,这是唐玄宗的意思,可见永王李璘当时多受到唐玄宗的看重,委以重任。不过呢,后来李亨即位,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这个永王李璘就想要和李亨对战一回,而李白呢竟然答应了永王李璘的招募,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

后来啊,李白在一众人等的帮助下,免去一死,流放夜郎,但是从这个事件中,我们能看到李白的政治智商高不高呢,不高。就是一个站队,还站错了,政治眼光确实是差一些。

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我们再看苏轼,苏轼可不是靠人推荐当得官,那时正儿八经通过了科举考试的。

苏轼20岁那年和他的父亲还有弟弟一同上京赶考,高中进士,据说当时啊主考官欧阳修非常喜欢这个考生的文章,但是呢,觉得像自己学生曾巩的作品,为了避嫌,没有给太好的名次,但是这个发榜一看,才发现,是眉山苏子瞻写的。

当年,文坛领袖欧阳修就断言: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本来啊苏轼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赶上母亲去世,所以回家奔丧。第一次错过当官的机会。

后来,守丧期满,苏轼回来参加朝廷办的“制科考试”,苏轼成为大宋“百年第一”!

大宋啊!那可是文人士大夫集结的、喷薄的朝代,苏轼百年第一,这就是实力!

本来啊,苏轼的官运可以顺风顺水,毕竟皇帝都说了,他们兄弟俩可以是太平宰相。

不过,赶上王安石变法,而苏轼恰恰是反对变法的。

接下来,就开启了他艰难奔波的后半生!

先是外放——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随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常州

当然,由于政局变换,他也偶有东山再起之时,比如高太后临朝,司马光为相时,苏轼就被重新启用,

大半年之后,便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但苏轼发现朝廷啊,已经不是他想象的朝廷,于是就又请外放,

公元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抗洪修堤,受到百姓拥戴,随后不久回京后,再次被外放,颍州任知州——扬州知州——定州知州——惠阳(今广东惠州市)。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是苏轼呢,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办学堂,让这里的野蛮人啊,学习文化,苏轼以前,海南根本就没有考过科举的,但是自苏轼后,便有了参加科举考试,还取得好成绩的人!

后来,徽宗即位,苏轼似乎迎来了仕途的转机,然而似乎命运之神和他开玩笑,他病死在回京途中。

苏轼虽然一路被贬,但是,无论到那个地方,他都是体察民情,为百姓着想。

建堤坝,灭蝗虫、建医馆、教文化等等,那都是得到百姓一致拥戴的良政,这算是苏轼为官一辈子最大的收获!百姓谁不爱好官!苏轼没有说一定要当多大的官,他就是到哪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顺便写首诗。

就从苏轼的政绩和李白的官运来比,那苏轼绝对是高出李白一大截。

李白和苏轼的历史地位,谁更高?

李白是因盛唐的豪迈而被推崇,盛唐的浪漫全在李白诗中,

苏轼是因为人生的曲折而被推崇,人生的崎岖全在苏轼的笔下,

而李白诗真是的写出了浪漫,但苏轼却用他的豪迈衬托出了自己的人生曲折。

苏轼和李白谁的地位高,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巴蜀之地,似乎盛产天才,李白、苏轼,便是巴蜀土地上最耀眼的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