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這個毋庸置疑,蘇軾唄。

有的朋友可能不同意了,李白詩仙,他的詩氣象萬千,千古第一,怎麼蘇軾還能比他高了呢?

我們說啊,一個人的歷史地位,不能單看某一個方面,要從多方面綜合來看。

是,李白的詩歌,確實厲害,千古無出其右者,浪漫主義詩歌代表,“詩仙”榮譽加身。

而且詩歌傳唱度特別高,像什麼《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等吧,文筆和想象力呢,都是超一流水準,可以說是超巨水平!

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但呢,我們看蘇軾蘇東坡,和李白比起來呢也不虛,人家蘇軾開創詩詞“豪放派”先河,而且呢,也有“詩神”的榮譽,而且蘇軾的詩詞傳唱度也是非常高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題西林壁》《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等等吧,那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有想象力又腳踏實地,可以說那也是超一流水準。

而且呢,蘇軾還有“唐宋八大家”榮譽加身,這個李白就沒有了。有的朋友可能就好奇了,這李白詩歌寫的那麼好,怎麼還沒排上唐宋八大家呢。我們要細看就會知道,這唐宋八大家啊,說的是散文的創作水平,在這方面呢,李白的寫得少,和蘇軾比起來,差那麼一點。畢竟李白一般情況下都是喝酒作詩,詩歌只需片刻,但散文太長,李白似乎是不大愛寫。

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所以,要說在詩歌創作方面,那是個人有個人的標準,有的喜歡李白,有的喜歡蘇軾,你要說李白寫的更好一點,那我也不和你犟,畢竟要看綜合實力。

但王士禎可是說過: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就詩歌這一個方面李白有拿得出手的頂尖硬貨,別的方面基本就沒啥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了。


然後我們再看看兩個人的書法——

書法這方面李白留下來的太少,就一幅字——草書《上陽臺帖》

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李白這唯一的真跡,到底是什麼水平呢?歷代名家啊,都在讚揚,但具體也沒說出來是到底多高,肯定是達不到他詩詞的高度,但畢竟就一幅,物以稀為貴,所以世人倍加珍惜。

但是蘇軾呢,書法作品就比較多,尤其《黃州寒食帖》被評為天下第三行書。

這是公認的成績了!

排在他前邊的兩幅作品那更是赫赫有名,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這說明什麼,說明蘇軾在書法方面造詣高唄。

當時,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

這可以說算是頂尖硬貨了。

除此之外,蘇軾的畫作也是非常出色,雖然沒有書法那麼厲害,那也是不一般。

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然後我們在來看看,都說“學會文武藝,或與帝王家”,古代文人大多數理想都是當官,這個李白、蘇軾都概莫能外。

我們來看看李白和蘇軾在當官方面的比較,就知道了。

李白,最高官職是什麼——供奉翰林!

這還是在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薦下,李白才得到的機會,那一年李白虛歲42。別說什麼李白不想當官,李白一輩子的追求,就是想當官受到重用,李白入世的心特別重。我們高中語文教材上不還有一篇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嗎,那時李白34歲時寫荊州長史給韓朝宗的一封自薦信,李白太想當官了。

李白被唐玄宗封為翰林,都幹了什麼呢?

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

就是專職給皇帝寫詩,其實這個和李白的遠大抱負是相違背的,但唐玄宗呢,ε=(´ο`*)))唉,就讓他寫詩,這不就是普通書記員的工作嗎。

沒兩年,李白就被唐玄宗賜金還鄉去了。咋地,唐玄宗玩夠了,看李白看夠了唄。

但李白還是沒有放棄當官,一展政治才華的抱負,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永王李璘奉命東巡,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實在打不過安祿山,就放棄北方,劃江南據,這是唐玄宗的意思,可見永王李璘當時多受到唐玄宗的看重,委以重任。不過呢,後來李亨即位,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這個永王李璘就想要和李亨對戰一回,而李白呢竟然答應了永王李璘的招募,並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後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璘割據稱帝意圖昭然。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

後來啊,李白在一眾人等的幫助下,免去一死,流放夜郎,但是從這個事件中,我們能看到李白的政治智商高不高呢,不高。就是一個站隊,還站錯了,政治眼光確實是差一些。

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我們再看蘇軾,蘇軾可不是靠人推薦當得官,那時正兒八經通過了科舉考試的。

蘇軾20歲那年和他的父親還有弟弟一同上京趕考,高中進士,據說當時啊主考官歐陽修非常喜歡這個考生的文章,但是呢,覺得像自己學生曾鞏的作品,為了避嫌,沒有給太好的名次,但是這個發榜一看,才發現,是眉山蘇子瞻寫的。

當年,文壇領袖歐陽修就斷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本來啊蘇軾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但是趕上母親去世,所以回家奔喪。第一次錯過當官的機會。

後來,守喪期滿,蘇軾回來參加朝廷辦的“制科考試”,蘇軾成為大宋“百年第一”!

大宋啊!那可是文人士大夫集結的、噴薄的朝代,蘇軾百年第一,這就是實力!

本來啊,蘇軾的官運可以順風順水,畢竟皇帝都說了,他們兄弟倆可以是太平宰相。

不過,趕上王安石變法,而蘇軾恰恰是反對變法的。

接下來,就開啟了他艱難奔波的後半生!

先是外放——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隨後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常州

當然,由於政局變換,他也偶有東山再起之時,比如高太后臨朝,司馬光為相時,蘇軾就被重新啟用,

大半年之後,便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但蘇軾發現朝廷啊,已經不是他想象的朝廷,於是就又請外放,

公元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抗洪修堤,受到百姓擁戴,隨後不久回京後,再次被外放,潁州任知州——揚州知州——定州知州——惠陽(今廣東惠州市)。紹聖四年(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徼邊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今海南儋縣)。

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但是蘇軾呢,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在這裡辦學堂,讓這裡的野蠻人啊,學習文化,蘇軾以前,海南根本就沒有考過科舉的,但是自蘇軾後,便有了參加科舉考試,還取得好成績的人!

後來,徽宗即位,蘇軾似乎迎來了仕途的轉機,然而似乎命運之神和他開玩笑,他病死在回京途中。

蘇軾雖然一路被貶,但是,無論到那個地方,他都是體察民情,為百姓著想。

建堤壩,滅蝗蟲、建醫館、教文化等等,那都是得到百姓一致擁戴的良政,這算是蘇軾為官一輩子最大的收穫!百姓誰不愛好官!蘇軾沒有說一定要當多大的官,他就是到哪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順便寫首詩。

就從蘇軾的政績和李白的官運來比,那蘇軾絕對是高出李白一大截。

李白和蘇軾的歷史地位,誰更高?

李白是因盛唐的豪邁而被推崇,盛唐的浪漫全在李白詩中,

蘇軾是因為人生的曲折而被推崇,人生的崎嶇全在蘇軾的筆下,

而李白詩真是的寫出了浪漫,但蘇軾卻用他的豪邁襯托出了自己的人生曲折。

蘇軾和李白誰的地位高,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巴蜀之地,似乎盛產天才,李白、蘇軾,便是巴蜀土地上最耀眼的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