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比現在一本厲害嗎?

子不約929


這個問題我這個年令最有發言權!我是1978年考入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的,同年間,和我一起的高中同學(基本是73年一一74年農村高中畢業)90%都是報考中專,說實話,如果本人不是做民辦教師(初中)也不會報大學,農村人考個中專都上天了,所以說高中上三年中專的情況那個年代比比皆是,是的,所學的知識方向不同而已,但出來工作後,加之80年代初,真是很吃香,工作也象現在一本985,211一樣好分配!在時代的比較中,那時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985,211。本科相當於現在的碩博,碩土,相當於現在的博士後!


永不放棄40839


這個我很有發言權。本人1985級北京一重點高校(現為985,雙一流)大本。如果讓我評價當時的中專生,我只能說,他們水平一般,見識短淺。

當時中專,從初中考。先別自誇中專生優秀。老師會提醒你,上高中,可考大學,上更好的學校;同時告訴你中專畢業後,分配基層一線的多等,供你選擇。所以,一般學習成績中,下的人會選擇報考。

重點大本當時的確不好考。我當時本省排名前500之內,縣級市排名前五名。所以選擇餘地很大。當年本科為4%錄取,注意,有預考,預考後一大半人就光榮地回家勞動了。當時在人們心內,考上重點大本就象直接當官了一樣,地方上的人對你肅然起敬。

重點大本,本科,大專,中專,這是當時的一個基本排序。所以,同學聚會,中專學生只是說經常在車間實習,我們一般說麻省理工的Dr.來學校講學,外籍教師給我們講課等等。

當然,當時人才極缺,中專生充實在一線。他們即使再不行,也會學幾招,水平也有很高的。現在不也是嗎?很多人就無法與馬雲比。


beijingwanger


3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比現在一本厲害嗎?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難回答的,畢竟30年前與如今的教育背景、教育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二者之間進行比較的範圍、層次、角度等不同,所比較出的結果也會出現角度的差異。

那麼,30年前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呢?如果從知識水平來講的話,30年前的中專生肯定與如今的初中生相對都有一定的困難,畢竟那個年代的教育水平與現在相比基本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且30年前的知識角度、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與現在相比都差著一大截兒,無法與當今社會的受教育主體相比較。

但是如果將30年的中專畢業生待遇,與現在的大學生相比的話,顯然還是有很高的地位,也是有很大發言權的。

30年前的中專生擁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只要考上中專生,基本就算是端上“國家的鐵飯碗”了。30年前的中專生畢業後,國家就會給予分配工作,師範中專生就會被分配到中小校中當老師,當然多數都會被分配到鄉鎮、農村小學中,但是他們都是可以獲得正式編制的,而且還能獲得城市戶口,在那個年代城市戶口還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身份的象徵,在這樣的誘惑力下,甚至有人並不願意考高中,因為讀高中的性價比並不高。

按照30年前的中專生畢業後的待遇來看,中專生要超過現在的普通本科畢業生,甚至與國家985、211工程大學的畢業生有一拼,即使當今國家985、211工程大學的畢業生,也需要參加體制內公職考試,才嫩更有機會進入編制內,可見現在的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之大,但是當年的中專生卻不用為就業發愁,只要考上,基本上就能擁有較好的發展。

其實,有人也曾經說當年中專生的“魅力”完全超過了高中生,這句話雖然有點過,但在很多地區也屬於現實。當年如果選擇了高中,可能就有機會上大學,但是高中的錄取率太低,而且考上高中還要面臨著錄取率更低的高考,當年的高中生,也就是隻有兩三成的人有機會考上,如果放到基層的高中學校中,甚至還達不到兩三成的錄取率,也就是說在“高風險的高中”映襯下,中專生的好就業,改變命運的機會,似乎就超過了考高中。

按照教育發展的背景來講,筆者認為將30年前的中專生,與當下的具體學歷相比,可能並沒有太明確的答案,畢竟年代不同,所衡量的標準也不同,也就無法以更加合適的標準來平衡。因此,在中專生和如今的學歷水平相對比,很難得出較為統一的答案,我們只能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


東愛雨小公


我是1980屆高中考上中專的。當年只有一次統考考試,過大學分數線的,可以報大學。不夠的,報中專。再少的,報技工。我們年級共6個高中班,大約300名學生。預考獲得考試資格的大約15個人。哪年大學錄取分數線300分,數學,物理,化學,語文,政治各科滿分100分,加外語40分,合計滿分540分。因此300分錄取線應該要每科大概要合格。

我們年級硬碰硬考上大學的只有一個,上了新疆醫學院。還有2個因為民族學生考漢語言,幾乎加了一倍的分數,上了西北民族學院。

我報名的是蘭州鐵路技術學校,一方面是鐵路單位的學校,一方面是內地的學校。因此分數較高。我們這個錄取班的48名同學,分數過大學錄取線大有人在。過300分的大概有一半的人。有的竟然過了10分。我是304分。當年沒有大專一說。

蘭州鐵路技術學校的前身是下馬的新疆鐵道學院。這個是到了學校時聽教學的老師說的。學校的課程設置與蘭州鐵道學院的幾乎一樣,就是要求沒有那麼高,偏重於實際。

畢業後全班都回到烏魯木齊鐵路局。當初的以為能不回新疆的夢破滅了。如果報名時知道要回新疆,估計大部分就報新疆的大學了。

到了各個站段,我們的領導,同事對我們的評價是比較高的,馬上都能頂上去成為技術標兵等。

至於當年的中專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說等於大學本科有些爭論。說就是大學專科,一點不吹。

如果從錄取比例來比較,估計說是一本,也不為過。因為15/300=0.05,即5%的錄取率。

不知道大家認可嗎?


藏像


話說我就是30年前的中專學歷啊,和現在相比,按照現有的高校招生人數來看,相當於現在一本,包括清華北大那些頂級名校。

我是1985年考上師範的,當年師範在全縣招生45人,其他中專招生9人,一共55人。這55人基本上就是從第一名到55名選撥出來的。極少有“漏網”的,當時我的母校很厲害,師範生45人佔到了15人,我當時是考到了全縣21名,全縣前五名有好幾個就是我的同學,我們都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師範。當時全校優等生裡面只有一個黃姓的同學上了高中,後來考上了大學,因為不是一個班,後來沒有怎麼聯繫,什麼大學也沒有印象。他是我們當年小升初的時候的第一名,我是第二名。他們家可能看得比我們遠,選擇了高中,而我們奔著吃皇糧、改戶口而去的,就選擇了師範。

當時的非農戶口是很讓人羨慕的,可以買到平價的糧、平價的油,平價的肉,平價的煤。當時,平價白麵一毛多錢,而農民自己買議價的白麵也得三四毛吧,這個記不清了,反正差價是很大的。擁有非農戶口的人,也比我們農業戶口的人顯得很牛氣。當時,高校的錄取率非常低。全縣只有一所重點高中,招兩個班,100人。高考之前,還要預選。預選成功,才有機會參加高考,最後也上不了幾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早一點把飯碗占上,就是大家當年的心理。

我還想說的是,我們的那些同學是真的很聰明的,就拿我和那位黃姓同學來說,我們是小升初時候的第一二名,但是在初中的三年當中,我們雖然也很努力,但是始終沒有回到入學時候的那個巔峰狀態。也就是說,第一二名,我們從此沒有拿過。到了師範,很多同學更是表現出了極好的天賦,有的同學幹什麼都能幹得很好。

三年後,我們都分配到了廣大農村的中小學中,逐漸成為中小學教育的中流砥柱,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自身的發展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除了極少部分改行從政後成了縣處級領導,比如我們現在的縣長書記等都是當年的師範生,也有的靠文學創作等異軍突起的,比如前些天來我們這兒做講座的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胡學文從一名初中老師化繭成蝶為當代著名作家的。

但是,這只是個別的。

現在,高校招生人數多了,我們縣每年上一本的人數在100多人,其中不乏有650多分以上的,這個分數是能夠上到全國前幾名的大學的。按照這個來說,我的那些同學當中,就有很多屬於大材小用了。

但是,現在的很多知識非常難,什麼線性代數,什麼C++了,什麼Java了,我們都不敢碰了,從知識結構來說,我們與一本學生又差得很遠了,我們就不和他們爭了。

不管怎麼說,我們這一代人還是趕上了好時候,大變革時期,只要敢作敢為,化繭成蝶的機會還是有的,比我們的父輩們強多了。


愛河北人


我是1964年曲阜師院(現在曲阜師大)本科畢業生,一直當教師,經歷文革前後的升學考試,文革前中專以師範類較多,其他如動力中專,水利中專畜牧中專,較少,考試資格是初中畢業或相當學歷,農村孩子為跳出農門吃國庫糧,大多報考中專,高中嘛一個縣只一所,多的四個班,小的僅兩個班很難考,文革期是推薦制,所謂工農兵學員層次參差不齊,我就不談了,恢復統考後,剛開始中專和大學分別招生,很多學生於同樣原因選擇考中專,甚至高中畢業又去考中專,目的是跳出農村,吃皇糧。 直到1981年,中專考與高考一張卷,按分高低錄,大學錄完,大專錄,然後是省屬中專,最後是地區(專署)錄。至如對30前中專生如何評價?我我從兩個方面談談個人看法,從知識層面看,因剛恢復統考,學校經過文革動亂,。已經不象樣子了,師資流失,設備欠缺,校舍破舊,各方面都整頓和規範,我曾與考上中專學生交談過,教材看僅比當時高中稍高一點,甚至不高於高中,,專業知識大多數還是文革前的,所以從知識層面看並不高!從社會地位和社會效益來看,這些考上中專的學生是自己拼博出來的,是驕嬌者,出類拔萃的,社員們統稱大學生,群眾也另眼高看,是文化人有本事的人! 由於是自己拼博考上的,自學能力也強,自律也強,所以畢業後在各自崗位也是積極向上,大多數做出一定成績獲得提拔,我十幾年前曾回農村縣城,很多縣局領導都是中專生,是小單位領導的更多了,從這個層面講,老中專生又是社會的脊樑,是社會中堅力量。 這幾年又有變化,由於大學擴招學校規模擴大,大學生日漸增多,所以現在中專生就不那吃香了,提拔講第一學歷,老中專生雖在其位,但不如以前了。好多成了副手,成了調研員,這批老中專生離退休不遠了。但人們不會忘記他們的。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user1089919244791


當年的中專有初中專和高中專之分,初中專是在初中畢業生中招錄;高中專是在高中畢業生中招錄。當時的招生制度並不科學,也不合理,初中專把相當一部分優秀學生招走了,對高端人才培養造成很大損失!我當時是高中老師。我一個表弟初中畢業考取了一所船舶工業學校,我動員他來我任教的學校讀高中,三年後考上清華大學。我認為當時的初中專學生應該相當於現在985、211大學學生!


Laoguo997


我就是改革開放恢復高考後的中專生,畢業至今30多年了,我的文化水平也就那麼一般般。雖然我喜歡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中發表圖文,可很多字要查字典核實。即使是這樣比較認真,可仍然經常有錯別字和病句的發生。

感謝趕上了好時代,感謝黨的恩。在那個人才缺乏的時刻,黨把我們培養成材,又受到了重用。說句真心話,那時的中專生文化水平確實不怎麼高,可待遇賽過現在的研究生。我們那時只要你考入中專學校,農戶就變非農戶,畢業後工作有保證,因為國家包分配。我的很多中專同學,大多分配在黨政機關為公務員,也有很多成為事業單位骨幹力量。

衡量一個人的水平是高是低,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不同,一個時期不能和另一個時期相比較。只要適應社會的需要,只要找準自已的位置,一個螺絲釘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只要我們認清楚自已,努力努力奮鬥,無論在何崗位,都可以做的驕傲。


李增喜3


這樣的事情沒有辦法比較,那時候全國招生55萬,現在全國研究生招生82萬,大學招生850萬,所以絕對數量來說那時候中專更厲害,但是現在的學生和那時候的學生不一樣了,我那時候的學生,學的數理化比現在的學生強,但是現在學生的電腦水平英語水平是我們沒有辦法比的,工作中遇到電腦問題,還需要請教小年輕,英語更是這樣,所以說不用比也不要比,一時一時啊。


老頑童197409


我不好比,但當有四個畢業班,40多畢業生,我們四班只考取7個,二班只取4個。其他2個班不清楚。那是l982年的時候。錄取讀中專,生活清苦,畢業都分配,能分到企業的高興死了,當然後來有的又拼命調地方上來。能進公檢法的基本都有特殊關係,大部分都到基層去了,有的地方公路不通,電不通。我在一個偏遠鄉中學教書7年,又到一個偏遠窮鄉工作8年,因鄉鎮合併到了縣機關,高興了,滿足了。但現在開大會,見不到幾個同時代的同志們了,大部分都退休了,有的則走了。很感慨!那個時代的中專生,很實在,很吃苦,很能幹,很奉獻,很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