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善待功臣,为何独独逼死有恩于其父子的吕不韦?

Isabellaqin


关于吕不韦的死,其实跟秦始皇善不善待功臣没什么关系。

他之所以会被逼自杀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他和秦始皇母亲赵姬不伦的关系,还有一个就是秦始皇怕他会像嫪毐一样发动叛乱。

一、

说到赵姬和吕不韦的关系,其实他们很早就认识了。

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歌姬,因为嬴政的父亲异人看上了赵姬,吕不韦才把赵姬送给了异人,后来随着异人成了秦王,赵姬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皇后。

但是,异人在位仅仅三年便去世了,赵姬也成了孤家寡人,她没有了丈夫的陪伴,浪荡的本性也就慢慢的展现了出来。

于是,她便找到了吕不韦,开始了不伦的夜生活。

这时的吕不韦可以说是秦国的一把手,因为在新君交替这段时间里,他作为丞相是可以代政的,更不要说他还是年仅12岁的秦始皇的仲父了。

权利大了,自然会对这份权利有着很大的执念,他怕自己和赵姬的这些事会被慢慢长大的嬴政发现,于是他赵姬那里也不再多去了。

但是赵姬可不怎么想,她只需要她所要的,也是天天缠着吕不韦来陪她。也是在这时候,吕不韦突然听说有一个叫嫪毐的人有一项特殊能力:

以其阴关桐轮而行

就是说,嫪毐可以用他的阴部来转动车轮。于是,吕不韦就把这个猛男推荐给了赵姬,赵姬也是非常喜欢,从此就再也没有来找过吕不韦。

二、

在赵姬得到嫪毐这个猛男之后,也是对他有求必应,嫪毐也是靠着吕不韦的关系假扮成宦官,在赵姬那混得风声水起。

没过多久,赵姬便再次有了身孕,赵姬怕此事嬴政发现,于是便在嬴政面前提议搬往雍宫。而嬴政面对自己母亲的要求,自然是要同意的。

在雍宫后的一段日子里,赵姬成功生下了两个孩子,嫪毐也成功的被封了候。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封侯的条件很严,是只看军功不看关系的,而嫪毐又没有什么有史记载的军功,他为什么会被封侯呢?要知道就连秦国大将王翦都没有被封侯。

而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嫪毐平定了成蟜之乱,因为成蟜平定的那一年正好是嫪毐封侯的那一年,当然,具体如何,这里也不去考证了。

随着嫪毐的势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自然也就慢慢起来了。

嫪毐当时光门客就有数千人: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馀人

后来,因嫪毐在酒宴之上醉酒说错了话,被大臣把嫪毐的这些秘密告诉了嬴政,狗急跳墙的嫪毐于是便选择了叛乱。

嫪毐在酒宴之上说了:吾乃皇帝假父也,寠人子何敢乃与我亢!

当然,这次叛乱也被秦始皇早一步知道后平定下来了。

三、

嫪毐之乱被平定后,嬴政车裂了嫪毐,放逐了赵姬并摔死了两个嫪毐的孩子。

也是因此事,吕不韦也受到了牵连。在秦王十年(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免去了宰相一职,发配河南。

而在一年之后,还是有很多宾客来到秦国问候吕不韦,也是因为这样,嬴政怕吕不韦会像嫪毐一样发动叛乱,于是便给他写了一封信:“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

吕不韦看到嬴政这一句又一句的责问后,他怕日后还是会被秦王所杀,于是便喝了毒酒自杀了。

可以说,吕不韦之所以会死,还是跟他自己的作风有关系,如果他不曾与赵姬那般,也不曾推荐嫪毐,那么也就不会发生之后的一系列事情,自己也不会落得个被逼自杀的下场。

当然,历史也没有如果。


千古君


很多人印象中,秦始皇是个暴君,残暴不仁。但大家知道吗?秦始皇没杀过一个功臣。

就连吕不韦,他虽然极其厌恶,却也没直接下令诛杀,而是将吕家流放蜀郡,吕不韦自己权衡利弊,觉得活着会拖累家族,这才自杀的。

吕不韦虽然曾有恩于秦始皇父子,但如果是刘邦或朱元璋处于秦始皇的位置,吕不韦早被他们杀了好几百遍了,哪容他活到流放!

为什么?因为吕不韦不但给秦始皇带来莫大的耻辱,还威胁到了秦国的稳定。

(《皓镧传》里的吕不韦)

众所周知,吕不韦是个眼光卓绝的商人,他将秦始皇的父亲赢异人视为“奇货”,做了笔成功的大买卖。

秦昭襄王是秦国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的长子赢失载立为太子,次子赢柱封为安国君。

这位安国君,就是赢异人的父亲,他本来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但赢失载在魏国为人质时忽然死了,安国君就被立为太子,即后来的秦孝文王。

但父亲虽然当了太子,赢异人却没得到太多好处。因为他的母亲夏姬不得赢柱的宠爱,连带着赢异人也不受重视,被打发去赵国邯郸为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交恶,时常发生战争,赢异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生活困窘失意,还得担心会不会被赵人杀来祭旗,十分苦闷。

(《皓镧传》里的赢异人)

后来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到邯郸行商,知道了赢异人的处境后,萌生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助赢异人回国继承王位。

乍眼一看,这想法很狂妄,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赢柱有二十多个儿子,赢异人在其中毫不起眼。但吕不韦非常聪明,走通了赢柱最喜欢的华阳夫人的路子。

华阳夫人有宠无子,赢异人在吕不韦的建议下认她为母,对她很孝顺。华阳夫人被感动到了,吹了枕头风,赢柱便立赢异人为继承人。

之后秦昭襄王去世,赢柱无福,正式继位三天后就暴毙了。赢异人得以即位,是为秦庄襄王。他知恩图报,对吕不韦非常好,任命他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为他的食邑,吕家有奴仆万人,成为秦国第一等门第。

(《皓镧传》里的吕不韦)

这样看来,吕不韦对赢异人只有恩没有仇,而赢异人也竭尽所能报答恩人了。又有什么耻辱呢?

那是因为,还在赵国时,某次吕不韦宴请赢异人,赢异人看上了侍宴的赵姬,向吕不韦索要。吕不韦喜欢赵姬,有点不想给,但想想已经在赢异人身上投资这么多了,也不差这一个,就把赵姬献给了赢异人。

表面上,这似乎是赢异人贪花好色,但实际上这是吕不韦为了加深双方的联盟,特意在他身边放个自己人。

赵姬容貌出众,赢异人很喜欢他,没多久就生下儿子赢政。可能因为她怀孕太快了,赢政的身世就有了疑点,有些人认为他是吕不韦的孩子。这当然不可能,赢异人没那么傻。

(《皓镧传》剧照)

身世问题是吕不韦带给赢政的第一层耻辱;第二层耻辱是赢异人去世后,吕不韦与赵姬私通,还让赢政尊称他为“仲父”;第三层耻辱则是赢政长大后,吕不韦忌惮他,不敢再和赵姬有私,推荐了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嫪毐代替自己。

赵姬对嫪毐很满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嫪毐并不甘于当个男宠,有着更大的政治目标,他和赵姬密谋,说“王即薨,以子为後”,意思是赢政一死,就让他的儿子为王。

赢政好端端的为什么会死呢?自然是被他们设计谋害。赵姬这么偏心狠毒的母亲,也是少见。

后来事情泄露,嫪毐仓促之下起兵叛乱,赢政命相国昌平君和昌文君发动咸阳士卒反击,嫪毐兵败,被处以极刑,车裂而死,夷三族。

(少年时的嫪毐)

遭到亲生母亲背叛的赢政伤心愤怒,杀了那两个孩子,还将赵姬逐出咸阳(后来接回)。但他的一腔怒火并没有就此停歇,继续查,一查就查到了吕不韦头上。

对于吕不韦和母亲之间的私情,赢政其实是知道一点的,早已对吕不韦心怀不满,又有这件事,新仇加旧恨,一怒之下想杀吕不韦,在众多宾客辩士的劝谏下,改为免去吕不韦的职务,令他去河南的封地。

然而,吕不韦多年经营,虽然已不在朝堂,在秦国及其它国家却还有很大的影响力,过了一年还有很多别国使者询问他的近况,并前去问候。赢政担心他发动叛乱,将他全家流放蜀郡。

公平来说,赢政有这样的担心很正常。吕不韦当年只是个商人,就敢插手秦国政务,现在他已经在秦国发展了诸多门生盟友,很难说他不会为了家族前途出手对付赢政。

赢政不想冒这个险。而吕不韦也因此看清了赢政有多恨自己,他担心自己活着家族无出头之日,索性饮鸩自尽。

总之,秦始皇逼死吕不韦,于私于公都有充分的理由。于私,吕不韦给秦始皇带来耻辱;于公,吕不韦已经成为秦国的不安定因素。唯有他死了,秦始皇才能安心。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秦始皇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焚书坑儒,以及无视平民百姓的死活,耗费大量物力人力建造阿房宫、修建长城。无可否认,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卸北方匈奴的入侵,但对于其间生活于水深火热的平民百姓来说,秦始皇就是残暴不仁的暴君。

⬆秦王政

所处立场不同,看法自然不一样。对于为秦朝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那些大臣来说,秦始皇又是一个善待功臣的好皇帝。

秦始皇善待功臣始末

公元前246年,韩国害怕被强秦灭掉,派出了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兴修水利,消耗秦国的财力物力,以达到‘疲秦’的目的。针对这一情况,秦王政于公元前237年下达了《逐客书》,准备逐出六国客卿,以杜绝再有六国奸细混杂其中搞破坏。

楚国客卿李斯也是被逐之列。李斯本来想着在秦国干一番大事业的,听说就要被逐,心里自然是不甘心。

⬆秦王政

于是,李斯便向秦王写了一封《谏逐客书》,痛陈‘逐客’必定会造成秦国人才大量流失,最终损害的是秦国利益。最终,李斯的《谏逐客书》成功说服了秦王,让其收回了‘逐客’令,李斯也得以继续为秦国效力。

而韩人郑国领导修建的水利工程也得以继续完成。秦国兴修水利,虽然短期内确实耗损了国力,但从长远来看,却大力发展、繁荣了秦国的经济,是功在千秋的伟业。

此外,秦国也得以网罗了一批各个领域中的客卿人才,如尉缭是杰出军事家;王翦是著名的武将;李斯则是擅长出谋策划的文臣。

“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李斯

这是魏国客卿尉缭向秦王政提议重金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破坏六国合纵之势,而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因为虽然当时秦国在‘七雄’之中是强国,但如果其它六国一旦形成合纵之势,秦国就有灭国的危险,一统天下也就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谏逐客书》对秦王政乃至整个秦国的影响是相当的大,为秦国不断发展强盛、以及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秦王政花了十年时间,于公元崩219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秦王政也变成了秦始皇。

秦王政从战国七雄时期,一直到登基做了秦始皇,并没有过桥抽板,虽然之后建造长城、阿房宫累死了大量平民百姓,也有‘焚书坑儒’的恶名,但始终善待那些建功立业功臣。

但也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贡献呢?

⬆吕不韦

‘奇货可居’吕不韦

吕不韦原是战国时期的卫国商人,有一次他到赵国邯郸做生意,踫巧遇上了郁郁不得志的异人,便认为异人‘奇货可居’,值得他投资一把。

异人原本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一直不受安国君的待见。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一直都纷争不断,秦、赵两国也不例外。为了表达彼此的诚意,以及彼此牵制,秦国便将地位低下的异人做了人质。

这样一来,独在异乡又忧郁不得志的异人,很快便沦陷在投机商人的刻意讨好之下。吕不韦也是极力投其所好,更将跟异人对上眼的一名姬妄送给了异人,而这名姬妾的名字叫做赵姬。


⬆赵姬

公元前259年,赵姬在赵国邯郸产下一子,取名嬴政(后来的秦始皇)。

而吕不韦这边,也一步步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吕不韦得知,秦国太子安国君最宠爱华阳夫人,但是华阳夫人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吕不韦便亲自跑到秦国,采用逐个攻破的对策,用金钱收买加以劝说,让阳泉君(华阳夫人弟弟)及姐姐,去给华阳夫人做说客,劝说华阳夫人收异人做养子。

吕不韦以商人的圆滑口舌,痛陈以色娱人并非长久之计,年老色衰之日便是失势之时,华阳夫人深以为然。

公元前257年,秦、赵两国再次爆发战争,秦国派王齮领兵围攻赵国邯郸,这样一来,做为人质的异人处境就变得很危险了。

危急之下,吕不韦用六百斤金子收买了赵国守城的官吏,和异人逃到了秦军的大营,异人得以顺利回到秦国。

由于目标太大不好跑路,赵姬赢政母子只能继续留在赵国邯郸,受到赵国的严厉监视。由于赵姬是赵国贵族之后,母子俩性命倒是暂时无忧。


⬆赵姬

公元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登上皇位,是为秦孝文王。独宠后宫的华阳夫人,便乘机猛吹枕边风,让已贵为秦王的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

公元250年,秦孝文王逝世,太子异人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是为秦庄襄王。刚好这个时侯,秦、赵两国的战争摩擦已暂时逐渐平息,赵国为表诚意,便将赵姬蠃政母子送回了秦国,作为异人新君登基的贺礼。

至此,吕不韦的政冶投机终于获得了巨大回报,获秦庄襄王封为丞相,食邑万户。三年之后秦庄襄王逝世,嬴政继位登基,更尊称吕不韦为‘仲父’。

公元前238年,嫪毐私通太后祸乱爆发,位极人臣的吕不韦受到牵连,但秦始皇念及他扶持先皇(异人)登上皇位的功绩,只是剥夺了其相国职位,发配到河南。

“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又是怎么死的呢?

⬆吕不韦

吕不韦之死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史记.吕不韦列传》。

将吕不韦发配河南一年多后,秦始皇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是对吕不韦的责问:“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秦始皇完全抹杀了吕不韦的功劳,和之前的‘不忍杀害’形成了鲜明对比,混迹官场十年有余的吕不韦,明显感到秦始皇起了杀心。这也成了压死吕不韦的最后一根稻草,迫使他喝毒酒自杀身亡。

是什么导致秦始皇态度转变,对吕不韦起了杀心呢?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史记.吕不韦列传》。

司马迁的史记已经写得很清楚,吕不韦被削官发配河南后,还有食客门生去拜访吕不韦,一个被罢了官的人,按理说已经失去了政治价值,由此也可见吕不韦此人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大。

⬆吕不韦

另外,吕不韦确实是一个手段、能力都非常强大的人。从政治层面来看,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白手起家,利用通天手段,将异人这样一个秦国皇室边缘人物,硬生生推到了秦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并最终将异人推上皇帝的宝座。


但这也是秦始皇忌惮吕不韦的地方。吕不韦拥有翻云覆雨的手段,就算被削官后还有相当影响力。

而秦始皇已经打了草经了蛇,难保以后吕不韦不会造反,所以,秦始皇才最终修书一封,送吕不韦上了西天。

结语:秦始皇刚接手异人的皇位,当时六国未统一,还处在各方诸候割据争雄的年代。以吕不韦的能力及影响力,被削官发配之后,难保不会反弹造反和投身敌国,这些都是导致秦始皇迫杀吕不韦的主要原因。


小刀刀说史


吕不韦对于秦始皇的这种恩情,是有明确的政治投机目的的,奇货可居的典故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施恩不图报不是吕不韦的为人,他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侯爵和丞相嗯位置那么简单,他召集人编著《吕氏春秋》的目的可不是为了著书立说,而是为了让自己扬名于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还拿出了谁能改《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字,就赏赐千金的条件,在秦国乃至山东六国,借助《吕氏春秋》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对于吕不韦,秦始皇的感情是复杂的,没有这个人就没有自己的皇位,这一点是自己无法否认的事实。但同时吕不韦也给自己带来了耻辱,他和母亲赵姬之间的关系,让自己这个君主总是感觉缺少一点底气,处处被吕不韦这个仲父压制。吕不韦是功臣,那是对于国家来讲,但同时对于自己来说,他也是不折不扣嗯权臣,只有彻底扳倒吕不韦,自己才能掌控权力。吕不韦是不是功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秦始皇要自己掌控权力,那么除掉挡在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人,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通过《吕氏春秋》,吕不韦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于秦王是极大的威胁。我想到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这位公子也能力突出,但他处处都为自己一己私利考虑,从来不把国家大义放在心上,因此遭到了齐王的忌惮,以至于他死后他的封地薛地,被诸侯国联合起来攻灭。吕不韦和田文的情况类似,只不过田文自己靠着左右逢源的本事,周旋于诸侯之间,最后自己还算得到了善终,但吕不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对于嬴政来说,吕不韦和李斯、蒙恬、王翦等人都不同,他的身份不是功臣,而是大秦帝国统一大业的绊脚石;是给自己带来耻辱的罪人;是欺世盗名的投机分子。除掉吕不韦,并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大的原因是达成自己政治上的目的。伴随着吕不韦在蜀地的自裁,秦始皇终于去除了心头的一大障碍,这个开创大一统局面的君主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逼死吕不韦呢?

是因为吕不韦的权势已经威胁到秦始皇的皇权了吗?答案显然不是。

公元前237年10月,日渐强大的秦始皇嬴政在与权臣吕不韦之间的权势斗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朝政内外一切势力被洗牌,吕不韦也被秦始皇嬴政免去了丞相这一职,到洛阳封地重新做回了富家翁。如此看来,吕不韦最后也只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富家翁而已。

难道是因为吕不韦与赵太后的暧昧关系恼怒了秦始皇嬴政?

对于这个猜测,怎么说呢?有这个可能,但小编认为这绝对不是秦始皇逼死吕不韦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赵太后和吕不韦的关系,当时朝廷内外哪个不知道?只要有点耳目的官员谁不暗自琢磨。如果秦始皇为了此等绯闻恼怒而逼死吕不韦,吕不韦都不知要死多少回?

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了秦始皇一定要逼死吕不韦?

小编不才,我认为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秦始皇的霸道。

不管怎么说,吕不韦的才华与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商人,吕不韦的眼光既狠辣又独到,他成功的扶持了两位秦王。虽然公元前237年,吕不韦狼狈的回到了封地,不再是一国之丞相了。可是,他的能力依然吸引了一大群的世家贵族,宾客每天络绎不绝。

秦始皇是出了名的霸道,他不用了的东西,就算毁了,也不希望被他人使用。又何况是吕不韦这样的人才呢?不逼死吕不韦,难道让他再扶持出一位帝王?





历史小八卦迷


是吕不韦被免官后,要秦始皇感到了更大的威胁,如鲠在喉,不去不快,所以才会逼死吕不韦。

吕不韦做的最大的一桩生意就是押注子楚,而后帮助子楚成为秦国的太子,而后继位为君。接着秦始皇接着干,吕不韦身居宰相之位多年,在朝中颇有威望,在秦国的关系错综复杂。秦始皇渐渐对吕不韦的影响力产生了担忧,怕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罢免了吕不韦的官职,要其赴封地。可是在封地官员到吕不韦家问口多的数不胜数,秦始皇更是发怒,这罢了官比没罢官还嚣张,搞的跟把朝廷搬到封地一样;秦始皇一怒,再次贬吕不韦到蜀地,吕不韦估计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就是对秦始皇的威胁,就服毒自杀,以安其心了。


过去即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古代帝王中争议颇多的一位,他结束春秋战国的动荡不安,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有人说他是暴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与这些相比,秦始皇的身世也是让后人诟病的一点。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时候,将秦始皇写成吕不韦与歌姬的私生子,以至于后人提起秦始皇,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吕不韦。

吕不韦,本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在赵国时认识了身为人质的秦庄襄王,认为奇货可居,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帮助秦庄襄王登上秦王之位,还将自己的歌姬献予秦庄襄王,并生下一子,就是嬴政。秦庄襄王死后,嬴政登基继位。

嬴政登基以后,太后独守后宫,又是歌姬出身,自身受不了那份寂寞,就经常找点男宠过私生活,有时还会找上吕不韦。嬴政慢慢长大了,懂事了。吕不韦害怕被嬴政知道,就想出了一出毒计,寻遍全国找到了一个阴茎特别大的人,叫嫪毐,还故意让太后知道,打算祸水东引。淫乱的太后知道后,果真想要占有嫪毐,经常发生关系,还生了两个孩子。

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嬴政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些事情,将嫪毐处死,太后流放。而吕不韦,嬴政认为吕不韦对秦国有功,并没有杀他,只是罢免了他的相国之职。

但是,吕不韦的势力在秦国根深蒂固,嬴政害怕吕不韦会造反,为了以防万一,就将吕不韦流放到蜀地。而吕不韦自知自己不死,嬴政定不会放过自己,就饮毒酒自杀。


历史百川


吕不韦有一个绝美而善舞的姬妾,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在吕不韦家中筵席上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异人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十月(一说十二月)后,此女生下儿子名政(即秦始皇嬴政),异人就立此姬为夫人。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后来嬴政亲政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