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善待功臣,為何獨獨逼死有恩於其父子的呂不韋?

Isabellaqin


關於呂不韋的死,其實跟秦始皇善不善待功臣沒什麼關係。

他之所以會被逼自殺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他和秦始皇母親趙姬不倫的關係,還有一個就是秦始皇怕他會像嫪毐一樣發動叛亂。

一、

說到趙姬和呂不韋的關係,其實他們很早就認識了。

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歌姬,因為嬴政的父親異人看上了趙姬,呂不韋才把趙姬送給了異人,後來隨著異人成了秦王,趙姬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皇后。

但是,異人在位僅僅三年便去世了,趙姬也成了孤家寡人,她沒有了丈夫的陪伴,浪蕩的本性也就慢慢的展現了出來。

於是,她便找到了呂不韋,開始了不倫的夜生活。

這時的呂不韋可以說是秦國的一把手,因為在新君交替這段時間裡,他作為丞相是可以代政的,更不要說他還是年僅12歲的秦始皇的仲父了。

權利大了,自然會對這份權利有著很大的執念,他怕自己和趙姬的這些事會被慢慢長大的嬴政發現,於是他趙姬那裡也不再多去了。

但是趙姬可不怎麼想,她只需要她所要的,也是天天纏著呂不韋來陪她。也是在這時候,呂不韋突然聽說有一個叫嫪毐的人有一項特殊能力:

以其陰關桐輪而行

就是說,嫪毐可以用他的陰部來轉動車輪。於是,呂不韋就把這個猛男推薦給了趙姬,趙姬也是非常喜歡,從此就再也沒有來找過呂不韋。

二、

在趙姬得到嫪毐這個猛男之後,也是對他有求必應,嫪毐也是靠著呂不韋的關係假扮成宦官,在趙姬那混得風聲水起。

沒過多久,趙姬便再次有了身孕,趙姬怕此事嬴政發現,於是便在嬴政面前提議搬往雍宮。而嬴政面對自己母親的要求,自然是要同意的。

在雍宮後的一段日子裡,趙姬成功生下了兩個孩子,嫪毐也成功的被封了候。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封侯的條件很嚴,是隻看軍功不看關係的,而嫪毐又沒有什麼有史記載的軍功,他為什麼會被封侯呢?要知道就連秦國大將王翦都沒有被封侯。

而關於這個問題,有一種說法是認為嫪毐平定了成蟜之亂,因為成蟜平定的那一年正好是嫪毐封侯的那一年,當然,具體如何,這裡也不去考證了。

隨著嫪毐的勢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自然也就慢慢起來了。

嫪毐當時光門客就有數千人: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後來,因嫪毐在酒宴之上醉酒說錯了話,被大臣把嫪毐的這些秘密告訴了嬴政,狗急跳牆的嫪毐於是便選擇了叛亂。

嫪毐在酒宴之上說了:吾乃皇帝假父也,寠人子何敢乃與我亢!

當然,這次叛亂也被秦始皇早一步知道後平定下來了。

三、

嫪毐之亂被平定後,嬴政車裂了嫪毐,放逐了趙姬並摔死了兩個嫪毐的孩子。

也是因此事,呂不韋也受到了牽連。在秦王十年(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免去了宰相一職,發配河南。

而在一年之後,還是有很多賓客來到秦國問候呂不韋,也是因為這樣,嬴政怕呂不韋會像嫪毐一樣發動叛亂,於是便給他寫了一封信:“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呂不韋看到嬴政這一句又一句的責問後,他怕日後還是會被秦王所殺,於是便喝了毒酒自殺了。

可以說,呂不韋之所以會死,還是跟他自己的作風有關係,如果他不曾與趙姬那般,也不曾推薦嫪毐,那麼也就不會發生之後的一系列事情,自己也不會落得個被逼自殺的下場。

當然,歷史也沒有如果。


千古君


很多人印象中,秦始皇是個暴君,殘暴不仁。但大家知道嗎?秦始皇沒殺過一個功臣。

就連呂不韋,他雖然極其厭惡,卻也沒直接下令誅殺,而是將呂家流放蜀郡,呂不韋自己權衡利弊,覺得活著會拖累家族,這才自殺的。

呂不韋雖然曾有恩於秦始皇父子,但如果是劉邦或朱元璋處於秦始皇的位置,呂不韋早被他們殺了好幾百遍了,哪容他活到流放!

為什麼?因為呂不韋不但給秦始皇帶來莫大的恥辱,還威脅到了秦國的穩定。

(《皓鑭傳》裡的呂不韋)

眾所周知,呂不韋是個眼光卓絕的商人,他將秦始皇的父親贏異人視為“奇貨”,做了筆成功的大買賣。

秦昭襄王是秦國很有作為的君主,他的長子贏失載立為太子,次子贏柱封為安國君。

這位安國君,就是贏異人的父親,他本來沒有繼承王位的資格,但贏失載在魏國為人質時忽然死了,安國君就被立為太子,即後來的秦孝文王。

但父親雖然當了太子,贏異人卻沒得到太多好處。因為他的母親夏姬不得贏柱的寵愛,連帶著贏異人也不受重視,被打發去趙國邯鄲為人質。

當時秦、趙兩國交惡,時常發生戰爭,贏異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生活困窘失意,還得擔心會不會被趙人殺來祭旗,十分苦悶。

(《皓鑭傳》裡的贏異人)

後來衛國大商人呂不韋到邯鄲行商,知道了贏異人的處境後,萌生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想法:助贏異人回國繼承王位。

乍眼一看,這想法很狂妄,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因為贏柱有二十多個兒子,贏異人在其中毫不起眼。但呂不韋非常聰明,走通了贏柱最喜歡的華陽夫人的路子。

華陽夫人有寵無子,贏異人在呂不韋的建議下認她為母,對她很孝順。華陽夫人被感動到了,吹了枕頭風,贏柱便立贏異人為繼承人。

之後秦昭襄王去世,贏柱無福,正式繼位三天後就暴斃了。贏異人得以即位,是為秦莊襄王。他知恩圖報,對呂不韋非常好,任命他為丞相,封為文信侯,以河南洛陽十萬戶為他的食邑,呂家有奴僕萬人,成為秦國第一等門第。

(《皓鑭傳》裡的呂不韋)

這樣看來,呂不韋對贏異人只有恩沒有仇,而贏異人也竭盡所能報答恩人了。又有什麼恥辱呢?

那是因為,還在趙國時,某次呂不韋宴請贏異人,贏異人看上了侍宴的趙姬,向呂不韋索要。呂不韋喜歡趙姬,有點不想給,但想想已經在贏異人身上投資這麼多了,也不差這一個,就把趙姬獻給了贏異人。

表面上,這似乎是贏異人貪花好色,但實際上這是呂不韋為了加深雙方的聯盟,特意在他身邊放個自己人。

趙姬容貌出眾,贏異人很喜歡他,沒多久就生下兒子贏政。可能因為她懷孕太快了,贏政的身世就有了疑點,有些人認為他是呂不韋的孩子。這當然不可能,贏異人沒那麼傻。

(《皓鑭傳》劇照)

身世問題是呂不韋帶給贏政的第一層恥辱;第二層恥辱是贏異人去世後,呂不韋與趙姬私通,還讓贏政尊稱他為“仲父”;第三層恥辱則是贏政長大後,呂不韋忌憚他,不敢再和趙姬有私,推薦了某方面特別突出的嫪毐代替自己。

趙姬對嫪毐很滿意,為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嫪毐並不甘於當個男寵,有著更大的政治目標,他和趙姬密謀,說“王即薨,以子為後”,意思是贏政一死,就讓他的兒子為王。

贏政好端端的為什麼會死呢?自然是被他們設計謀害。趙姬這麼偏心狠毒的母親,也是少見。

後來事情洩露,嫪毐倉促之下起兵叛亂,贏政命相國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動咸陽士卒反擊,嫪毐兵敗,被處以極刑,車裂而死,夷三族。

(少年時的嫪毐)

遭到親生母親背叛的贏政傷心憤怒,殺了那兩個孩子,還將趙姬逐出咸陽(後來接回)。但他的一腔怒火併沒有就此停歇,繼續查,一查就查到了呂不韋頭上。

對於呂不韋和母親之間的私情,贏政其實是知道一點的,早已對呂不韋心懷不滿,又有這件事,新仇加舊恨,一怒之下想殺呂不韋,在眾多賓客辯士的勸諫下,改為免去呂不韋的職務,令他去河南的封地。

然而,呂不韋多年經營,雖然已不在朝堂,在秦國及其它國家卻還有很大的影響力,過了一年還有很多別國使者詢問他的近況,並前去問候。贏政擔心他發動叛亂,將他全家流放蜀郡。

公平來說,贏政有這樣的擔心很正常。呂不韋當年只是個商人,就敢插手秦國政務,現在他已經在秦國發展了諸多門生盟友,很難說他不會為了家族前途出手對付贏政。

贏政不想冒這個險。而呂不韋也因此看清了贏政有多恨自己,他擔心自己活著家族無出頭之日,索性飲鴆自盡。

總之,秦始皇逼死呂不韋,於私於公都有充分的理由。於私,呂不韋給秦始皇帶來恥辱;於公,呂不韋已經成為秦國的不安定因素。唯有他死了,秦始皇才能安心。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秦始皇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焚書坑儒,以及無視平民百姓的死活,耗費大量物力人力建造阿房宮、修建長城。無可否認,修建長城是為了抵卸北方匈奴的入侵,但對於其間生活於水深火熱的平民百姓來說,秦始皇就是殘暴不仁的暴君。

⬆秦王政

所處立場不同,看法自然不一樣。對於為秦朝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那些大臣來說,秦始皇又是一個善待功臣的好皇帝。

秦始皇善待功臣始末

公元前246年,韓國害怕被強秦滅掉,派出了水利專家鄭國到秦國興修水利,消耗秦國的財力物力,以達到‘疲秦’的目的。針對這一情況,秦王政於公元前237年下達了《逐客書》,準備逐出六國客卿,以杜絕再有六國奸細混雜其中搞破壞。

楚國客卿李斯也是被逐之列。李斯本來想著在秦國幹一番大事業的,聽說就要被逐,心裡自然是不甘心。

⬆秦王政

於是,李斯便向秦王寫了一封《諫逐客書》,痛陳‘逐客’必定會造成秦國人才大量流失,最終損害的是秦國利益。最終,李斯的《諫逐客書》成功說服了秦王,讓其收回了‘逐客’令,李斯也得以繼續為秦國效力。

而韓人鄭國領導修建的水利工程也得以繼續完成。秦國興修水利,雖然短期內確實耗損了國力,但從長遠來看,卻大力發展、繁榮了秦國的經濟,是功在千秋的偉業。

此外,秦國也得以網羅了一批各個領域中的客卿人才,如尉繚是傑出軍事家;王翦是著名的武將;李斯則是擅長出謀策劃的文臣。

“以秦之彊,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史記·秦始皇本紀》。

⬆李斯

這是魏國客卿尉繚向秦王政提議重金收買、賄賂,離間六國的君臣,破壞六國合縱之勢,而且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因為雖然當時秦國在‘七雄’之中是強國,但如果其它六國一旦形成合縱之勢,秦國就有滅國的危險,一統天下也就無從談起。

由此可見,《諫逐客書》對秦王政乃至整個秦國的影響是相當的大,為秦國不斷髮展強盛、以及為日後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來秦王政花了十年時間,於公元崩219年統一了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國家,秦王政也變成了秦始皇。

秦王政從戰國七雄時期,一直到登基做了秦始皇,並沒有過橋抽板,雖然之後建造長城、阿房宮累死了大量平民百姓,也有‘焚書坑儒’的惡名,但始終善待那些建功立業功臣。

但也有一個人例外,這個人就是呂不韋,呂不韋對秦國有什麼貢獻呢?

⬆呂不韋

‘奇貨可居’呂不韋

呂不韋原是戰國時期的衛國商人,有一次他到趙國邯鄲做生意,踫巧遇上了鬱郁不得志的異人,便認為異人‘奇貨可居’,值得他投資一把。

異人原本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但一直不受安國君的待見。

戰國時期各國之間,一直都紛爭不斷,秦、趙兩國也不例外。為了表達彼此的誠意,以及彼此牽制,秦國便將地位低下的異人做了人質。

這樣一來,獨在異鄉又憂鬱不得志的異人,很快便淪陷在投機商人的刻意討好之下。呂不韋也是極力投其所好,更將跟異人對上眼的一名姬妄送給了異人,而這名姬妾的名字叫做趙姬。


⬆趙姬

公元前259年,趙姬在趙國邯鄲產下一子,取名嬴政(後來的秦始皇)。

而呂不韋這邊,也一步步開始實施他的計劃。

呂不韋得知,秦國太子安國君最寵愛華陽夫人,但是華陽夫人並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呂不韋便親自跑到秦國,採用逐個攻破的對策,用金錢收買加以勸說,讓陽泉君(華陽夫人弟弟)及姐姐,去給華陽夫人做說客,勸說華陽夫人收異人做養子。

呂不韋以商人的圓滑口舌,痛陳以色娛人並非長久之計,年老色衰之日便是失勢之時,華陽夫人深以為然。

公元前257年,秦、趙兩國再次爆發戰爭,秦國派王齮領兵圍攻趙國邯鄲,這樣一來,做為人質的異人處境就變得很危險了。

危急之下,呂不韋用六百斤金子收買了趙國守城的官吏,和異人逃到了秦軍的大營,異人得以順利回到秦國。

由於目標太大不好跑路,趙姬贏政母子只能繼續留在趙國邯鄲,受到趙國的嚴厲監視。由於趙姬是趙國貴族之後,母子倆性命倒是暫時無憂。


⬆趙姬

公元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登上皇位,是為秦孝文王。獨寵後宮的華陽夫人,便乘機猛吹枕邊風,讓已貴為秦王的安國君立異人為太子。

公元250年,秦孝文王逝世,太子異人順理成章繼承了皇位,是為秦莊襄王。剛好這個時侯,秦、趙兩國的戰爭摩擦已暫時逐漸平息,趙國為表誠意,便將趙姬蠃政母子送回了秦國,作為異人新君登基的賀禮。

至此,呂不韋的政冶投機終於獲得了巨大回報,獲秦莊襄王封為丞相,食邑萬戶。三年之後秦莊襄王逝世,嬴政繼位登基,更尊稱呂不韋為‘仲父’。

公元前238年,嫪毐私通太后禍亂爆發,位極人臣的呂不韋受到牽連,但秦始皇念及他扶持先皇(異人)登上皇位的功績,只是剝奪了其相國職位,發配到河南。

“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又是怎麼死的呢?

⬆呂不韋

呂不韋之死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史記.呂不韋列傳》。

將呂不韋發配河南一年多後,秦始皇給他寫了一封信,信中是對呂不韋的責問:“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秦始皇完全抹殺了呂不韋的功勞,和之前的‘不忍殺害’形成了鮮明對比,混跡官場十年有餘的呂不韋,明顯感到秦始皇起了殺心。這也成了壓死呂不韋的最後一根稻草,迫使他喝毒酒自殺身亡。

是什麼導致秦始皇態度轉變,對呂不韋起了殺心呢?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史記.呂不韋列傳》。

司馬遷的史記已經寫得很清楚,呂不韋被削官發配河南後,還有食客門生去拜訪呂不韋,一個被罷了官的人,按理說已經失去了政治價值,由此也可見呂不韋此人的影響力是多麼的大。

⬆呂不韋

另外,呂不韋確實是一個手段、能力都非常強大的人。從政治層面來看,呂不韋在趙國邯鄲白手起家,利用通天手段,將異人這樣一個秦國皇室邊緣人物,硬生生推到了秦國的政治權力中心,並最終將異人推上皇帝的寶座。


但這也是秦始皇忌憚呂不韋的地方。呂不韋擁有翻雲覆雨的手段,就算被削官後還有相當影響力。

而秦始皇已經打了草經了蛇,難保以後呂不韋不會造反,所以,秦始皇才最終修書一封,送呂不韋上了西天。

結語:秦始皇剛接手異人的皇位,當時六國未統一,還處在各方諸候割據爭雄的年代。以呂不韋的能力及影響力,被削官發配之後,難保不會反彈造反和投身敵國,這些都是導致秦始皇迫殺呂不韋的主要原因。


小刀刀說史


呂不韋對於秦始皇的這種恩情,是有明確的政治投機目的的,奇貨可居的典故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施恩不圖報不是呂不韋的為人,他要的也不僅僅是一個侯爵和丞相嗯位置那麼簡單,他召集人編著《呂氏春秋》的目的可不是為了著書立說,而是為了讓自己揚名於世。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還拿出了誰能改《呂氏春秋》中的一個字,就賞賜千金的條件,在秦國乃至山東六國,藉助《呂氏春秋》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對於呂不韋,秦始皇的感情是複雜的,沒有這個人就沒有自己的皇位,這一點是自己無法否認的事實。但同時呂不韋也給自己帶來了恥辱,他和母親趙姬之間的關係,讓自己這個君主總是感覺缺少一點底氣,處處被呂不韋這個仲父壓制。呂不韋是功臣,那是對於國家來講,但同時對於自己來說,他也是不折不扣嗯權臣,只有徹底扳倒呂不韋,自己才能掌控權力。呂不韋是不是功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秦始皇要自己掌控權力,那麼除掉擋在自己前進道路上的人,就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了。

通過《呂氏春秋》,呂不韋的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對於秦王是極大的威脅。我想到了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這位公子也能力突出,但他處處都為自己一己私利考慮,從來不把國家大義放在心上,因此遭到了齊王的忌憚,以至於他死後他的封地薛地,被諸侯國聯合起來攻滅。呂不韋和田文的情況類似,只不過田文自己靠著左右逢源的本事,周旋於諸侯之間,最後自己還算得到了善終,但呂不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對於嬴政來說,呂不韋和李斯、蒙恬、王翦等人都不同,他的身份不是功臣,而是大秦帝國統一大業的絆腳石;是給自己帶來恥辱的罪人;是欺世盜名的投機分子。除掉呂不韋,並不僅僅是個人恩怨,更大的原因是達成自己政治上的目的。伴隨著呂不韋在蜀地的自裁,秦始皇終於去除了心頭的一大障礙,這個開創大一統局面的君主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秦始皇為什麼一定要逼死呂不韋呢?

是因為呂不韋的權勢已經威脅到秦始皇的皇權了嗎?答案顯然不是。

公元前237年10月,日漸強大的秦始皇嬴政在與權臣呂不韋之間的權勢鬥爭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朝政內外一切勢力被洗牌,呂不韋也被秦始皇嬴政免去了丞相這一職,到洛陽封地重新做回了富家翁。如此看來,呂不韋最後也只是一個垂垂老矣的富家翁而已。

難道是因為呂不韋與趙太后的曖昧關係惱怒了秦始皇嬴政?

對於這個猜測,怎麼說呢?有這個可能,但小編認為這絕對不是秦始皇逼死呂不韋的主要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趙太后和呂不韋的關係,當時朝廷內外哪個不知道?只要有點耳目的官員誰不暗自琢磨。如果秦始皇為了此等緋聞惱怒而逼死呂不韋,呂不韋都不知要死多少回?

到底是因為什麼,導致了秦始皇一定要逼死呂不韋?

小編不才,我認為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秦始皇的霸道。

不管怎麼說,呂不韋的才華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作為一個商人,呂不韋的眼光既狠辣又獨到,他成功的扶持了兩位秦王。雖然公元前237年,呂不韋狼狽的回到了封地,不再是一國之丞相了。可是,他的能力依然吸引了一大群的世家貴族,賓客每天絡繹不絕。

秦始皇是出了名的霸道,他不用了的東西,就算毀了,也不希望被他人使用。又何況是呂不韋這樣的人才呢?不逼死呂不韋,難道讓他再扶持出一位帝王?





歷史小八卦迷


是呂不韋被免官後,要秦始皇感到了更大的威脅,如鯁在喉,不去不快,所以才會逼死呂不韋。

呂不韋做的最大的一樁生意就是押注子楚,而後幫助子楚成為秦國的太子,而後繼位為君。接著秦始皇接著幹,呂不韋身居宰相之位多年,在朝中頗有威望,在秦國的關係錯綜複雜。秦始皇漸漸對呂不韋的影響力產生了擔憂,怕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就罷免了呂不韋的官職,要其赴封地。可是在封地官員到呂不韋家問口多的數不勝數,秦始皇更是發怒,這罷了官比沒罷官還囂張,搞的跟把朝廷搬到封地一樣;秦始皇一怒,再次貶呂不韋到蜀地,呂不韋估計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就是對秦始皇的威脅,就服毒自殺,以安其心了。


過去即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古代帝王中爭議頗多的一位,他結束春秋戰國的動盪不安,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也有人說他是暴君,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與這些相比,秦始皇的身世也是讓後人詬病的一點。司馬遷在編撰《史記》的時候,將秦始皇寫成呂不韋與歌姬的私生子,以至於後人提起秦始皇,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呂不韋。

呂不韋,本是戰國時期的大商人,在趙國時認識了身為人質的秦莊襄王,認為奇貨可居,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幫助秦莊襄王登上秦王之位,還將自己的歌姬獻予秦莊襄王,並生下一子,就是嬴政。秦莊襄王死後,嬴政登基繼位。

嬴政登基以後,太后獨守後宮,又是歌姬出身,自身受不了那份寂寞,就經常找點男寵過私生活,有時還會找上呂不韋。嬴政慢慢長大了,懂事了。呂不韋害怕被嬴政知道,就想出了一出毒計,尋遍全國找到了一個陰莖特別大的人,叫嫪毐,還故意讓太后知道,打算禍水東引。淫亂的太后知道後,果真想要佔有嫪毐,經常發生關係,還生了兩個孩子。

但紙裡終究包不住火。嬴政最終還是知道了這些事情,將嫪毐處死,太后流放。而呂不韋,嬴政認為呂不韋對秦國有功,並沒有殺他,只是罷免了他的相國之職。

但是,呂不韋的勢力在秦國根深蒂固,嬴政害怕呂不韋會造反,為了以防萬一,就將呂不韋流放到蜀地。而呂不韋自知自己不死,嬴政定不會放過自己,就飲毒酒自殺。


歷史百川


呂不韋有一個絕美而善舞的姬妾,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在呂不韋家中筵席上看到此女後非常喜歡,就站起身來向呂不韋祝酒,請求把此女賜給他。

呂不韋很生氣,但轉念一想,已經為異人破費了大量家產,為的藉以釣取奇貨,於是就獻出了這個女子。十月(一說十二月)後,此女生下兒子名政(即秦始皇嬴政),異人就立此姬為夫人。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

後來嬴政親政想殺掉相國呂不韋,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勞,還有很多賓客辯士為他說情,所以秦王不忍心處罰呂不韋。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邦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趙太后,使她又迴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