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到底是如何找工作的呢?

密探零零發


首先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職業定位,諸葛亮既非領兵打仗的將才,亦非出奇制勝的鬼才,而是謀略天下的相才,諸葛亮雖躬耕南陽,但天下盡在胸中,隆中對而謀三分天下,正是這種長期規劃才贏得了劉備的青睞。

其次,要為自己選好老闆。放眼天下,雖曹操集團最有實力,然手下能人異士亦最多,而且曹操本人就是一個大政治家、軍事家,而東吳集團亦是人才輩出,諸葛亮到那裡根本顯不出自己。再反觀劉備集團,武將雲集而謀士匱乏,而且當時劉備集團是當時三家中最弱的,到劉備集團,一個是可以施展抱負,另外一個是能拿到一個好的職位和薪水。

再者,要為自己造勢,世人知道你有才你的才能才有價值。諸葛亮在南陽並不是一直在種地,而是積極和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交往,通過他們將自己的聲明遠播,而且,劉備來茅廬拜訪時,前兩次一直在抻著,第三次才出面,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最後,要有牛人推薦,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的,徐庶向劉備推薦說“我與諸葛亮,就如同繁星之與皓月,不可同日而語。”將諸葛亮吹到了天上,試問身邊最器重的人說出此話,有哪個領導不心動。

所以,對於剛出校園,想要在社會上有一番作為的話,不如學學諸葛亮,找一個好的平臺,傾盡所能去實現自己的價值,你們覺得呢?


小孟談古今


諸葛亮初出茅廬怎麼找工作的???明明是工作在找他好嗎

首先得做好找工作的準備,摹古仿今 作為現代人的我們 九年義務教育+初高中各三年+大學教育 再往後的研碩博 你做到到哪個層次 出來找工作對應的崗位待遇和潛力都不一樣 。問題來了 諸葛亮做到了哪個層次呢 咱們這就得說諸葛亮師承

水鏡先生 司馬徽 各類民間傳說中,默認水鏡先生是諸葛亮的老師。而且衍生出了諸葛亮幼年,在司馬徽身邊求學的故事。司馬徽是荊州名士,雖然一直自稱是山野之人卻頗有才華。諸葛亮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該是出自他的教導。諸葛亮通過夜觀天象,斷人生死的本領,應該也是從司馬徽處學到的。

黃承彥 諸葛亮的岳父,在小說中出場不多。其中一次引導陸遜走出了八卦陣。他輕鬆的從中解救出了陸遜,可見他的陣造詣極高。因此,諸葛亮的奇門遁甲,大約是黃承彥傳授的。

歷史上諸葛亮並不擅長軍事,僅擅長處理政務,劉備生前他幾乎從未有過統兵的機會。而他未出山,便了解天下大勢,確立了天下三分的構想。大約是黃承彥和龐德公,憑藉自己在荊州的地位,以及家族背景,為他提供了消息來源,並幫助他確立了足夠宏大的世界觀。他們雖然名義上並非諸葛亮的老師,卻受得起諸葛亮一聲“師傅”之稱。

說完師承我們來說家世。 現實中總有那麼一挫人得到的資源要好很多,深究下來會發現關係網真的是了不得。他爸是“李剛”,他兒子才敢這麼狂。

孔明之父諸葛珪 漢末為青州泰山郡丞,諸葛亮八歲那年,父親諸葛珪因病去世,一家人逃難到荊州,投奔與劉表關係不錯的叔叔諸葛玄。

諸葛玄 曾為袁術的屬吏,東漢末年官員,官至豫章太守。後來漢朝廷派人取代了其豫章太守的職務,諸葛玄就帶著諸葛亮等到襄陽投靠了荊州劉表,最後死在了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家的瑾、亮、均三兄弟和兩個姐姐相依為命。他們長大成人後,開始了重建家族的經營:孔明的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他後來也在曹魏做官),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原來都是一家人啊);孔明自己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黃碩為妻,黃承彥是蔡瑁的妹夫,蔡瑁的姐姐正是劉表後老伴蔡夫人。簡單的說,荊州的六大豪族,其中的四家,蔡,蒯,龐,黃都和諸葛亮的家族有聯繫,而且是姻親關係,而且荊州地區的最高領導人還是諸葛亮的姨夫。劉備等君主想要在荊州立足,那麼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諸葛亮的師承和背景如此的強大 你竟然問我他初出茅廬是怎麼找工作的 明明是工作找他好嗎



不覺覺的故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這些頭銜都是諸葛亮參加工作以後得到的,總結出來就一句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諸葛亮的工作就是靠朋友找到的。

        諸葛亮出生在官宦家庭, 8歲時他父親去逝,然後跟著做官的叔父諸葛玄直到他叔父去逝,那一年諸葛亮17歲。也就是說他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含金鑰匙出生的,在那個年代能識字的人那是少之又少。

諸葛亮17歲開始隱居,別誤會,隱居並不是在深山一個人住,而是在南陽也就是今天的襄陽隆中那裡種地當農民,所以正常的社交圈子還是有的,他有幾個好朋友徐庶、崔州平,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這些人都是文化人,幾個人經常在一起討論時局,每個人有幾斤幾兩都很清楚。黃承彥介紹自己女兒給諸葛亮做老婆,關係可見一斑。

諸葛亮有才也得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行,否則就會被埋沒,否則哪裡還有生不逢時一說?

建安6年 曹操大敗劉備,劉備只好去投靠劉表,在投靠劉表期間劉備到處找有戰略眼光的謀士,求賢若渴。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的朋友司馬徽和徐庶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那一年諸葛亮27歲,於是後面就有了三顧茅廬,和<>.從而成就了諸葛亮輝煌的一生。



找水的駱駝


其實諸葛亮找工作的方法我們可以借鑑,對大家都很有幫助。


1、增加實力,增加見識

當時諸葛亮一邊讀書,一邊自己勞作,增加見識。讀書明智,鍛鍊思考能力和底層思維。這是找工作的根本,你自己沒有實力,說再多都是白搭。


所以,先想辦法,學點乾貨,增加實力才是王道。


2、大咖推薦,個人品牌


諸葛亮也會參加當時名士的聚會,慢慢的他的名聲就傳了出去。水鏡先生司馬微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就是大咖背書,這樣別人就會慕名而來找你,不用自己辛辛苦苦出去找工作。


我們可以多和大咖交往,讓他們主動宣傳,這樣的話,效果會好得多。


3、面試不慌不忙,超出預期,吊足胃口



當劉備來找他的時候,找了三次,才遇到諸葛亮。本來劉備就是想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沒想到諸葛亮高瞻遠矚、高屋建瓴,思維邏輯很強大。直接拿出了隆中對,對劉備甚至蜀國的發展提供了路線和方向。


後面幾十年基本上事情都是這麼發展的,唯一可惜的是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損兵折將,此前還流失了荊州,不然諸葛亮的目標,未必不能實現。


所以,我才說諸葛亮,這找工作的三個方法,環環相扣,邏輯嚴密,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很簡單,但是管用。


職業減肥營養師


諸葛亮隱居於山野,躬耕於南陽,他是消極的面對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嗎?他是靜等命運的安排嗎?他是得過且過,當天和尚撞天鍾嗎?非也!他是待價而沽而已。

所謂庸人就是為了一份工作,成天忙忙碌碌、慌慌張張、四處碰壁或者委曲求全、將就著度日;所謂高人就是不急不慢,順應時勢,充實自己,靜待時機。所謂時不利我時,龍潛於淵。時若利我時,一飛沖天。

諸葛亮無疑是高人,你以為他在山野開荒隱居?錯了,如果他真的是那樣,在那個既沒有網絡也沒有電話的時代,諸葛亮就不會成為後來攪動天下風雲的蜀漢第一人了。而是中年閏土之類的滿口黃牙,搖個大蒲扇一問三不知的老實巴交的農民了。

他不但天天苦讀積累知識,還到處交遊擴大人脈圈,打聽天下形勢。所以他雖然號稱隱居,卻以局外人的清醒冷眼旁觀著局內的一切變化。比局內人看的更清楚,沉浸的更深。然後他通過交友穿著道服搖著鵝毛扇子,一副不沾染塵世的清高卻到處談天說地、說古論今、分析時事、解讀新聞、展示觀點、炫耀學問。

不知不覺中,對自己做了最有感染力的推銷,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他交往的這些名士去傳播他的才名,這遠比他直接找老闆王婆賣瓜的效果好的多。

比如他這個所謂的農民、隱者的朋友圈就有司馬徽,崔州平,徐庶,石韜等名士,其中那個徐庶就是江湖公認的人力資源獵頭名家,那些為數不多的大BOSS動輒來找他諮詢天下又出了什麼可用之材等等。他還有個哥哥諸葛瑾在東吳當了個不大不小的官兒。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為啥不去找曹操呢?再不濟找孫權也行啊?劉備三兄弟江湖飄零、一事無成,被人東追西趕,惶惶如喪家之犬。起碼曹操是上市公司,進去就少不了高薪錦衣玉食,而且最終確實也成就了一份大業;孫權雖然家底稍弱,那也是安穩繁榮、營收穩定。

這就是諸葛亮高明之處,曹操缺人嗎?人家那裡人才濟濟,全都是漢朝的科班出身。曹操自己還是從管理者走上了總經理的位置的,最不迷信的就是江湖人才。而且倘若諸葛亮投奔曹操,曹操那種情況就像你自以為有才毛遂自薦跑去找王健林、馬雲一樣,幾句話下來送你一句誇誇其談,就趕走了。再不然隨便給你個職位說我們賽馬不相馬,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你就只好唯唯諾諾的傻眼。

孫權那裡去推銷三分天下?孫權心說老子已經兩分天下獨霸一方了。再去推銷東吳滅魏二十年規劃?孫權心裡雪亮,那個老曹可不是善茬,少來騙我沒有讀過書。

所以要想展示才華、經天緯地,就只有這個既落魄還有遠大理想的劉備了。他跟曹操孫權只是打工而已,他跟劉備就是搭夥創業還有工資。當然剛好劉備還有那個用人胸懷,不然歷史上諸葛亮輔佐的可能就是張備、李備,反正不會老死深山。這就是諸葛亮找工作的構想和方法,可謂看似未動實已動,貌似無心全是心。看似不爭,實為大爭!高人!


謝金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首先,當時的諸葛亮不是找工作,而是有人主動提供offer給他。

首先,諸葛亮出身仕宦人家,祖上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其父諸葛圭任太山都丞。諸葛亮父親去世的早,從小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先在袁術處為官,後來投奔荊州依附劉表。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及其兄弟便在隆中整理田園,躬耕隴畝,沒有出仕。

按照諸葛亮的家世,雖然比不上袁氏家族四世三公,但也是書香門第,自己也是少年成名,如果投靠劉表,憑藉著叔父留下的政治資源和自己的才學,謀個一官半職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諸葛亮自視甚高,常常自比管仲、樂毅,應該為齊桓公、燕昭王這樣的君主服務,劉表虛有其名,諸葛亮看不上他。

從經濟角度來看,諸葛亮在隆中是有自留地的,雖不是家財鉅萬,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所以,諸葛亮找工作的緊迫性並不強烈。

當時的士人如果想做官,主要還是得通過地方官的舉薦。諸葛亮不肯委身巴結這些地方官,所以也沒有人舉薦他。所以他雖然名氣不小,但一直到二十七歲還是賦閒在家。

直到徐庶到劉備帳下效力,才引出諸葛亮這位大神。劉備當時隊伍不大,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於是就讓徐庶帶諸葛亮一起前來。徐庶說,這位諸葛大神可不是隨便一句話就叫來的,您得親自去請。劉備用人之際,也不在乎放下身段,其實他當時四海孤窮,也沒啥身段不好放的。

於是,劉備就慕名前來拜訪諸葛亮。可能是因為當時通訊不太發達,諸葛亮並不知道劉備在找他,有時一連出門好幾天,讓劉皇叔撲了好幾個空。不過劉備也是卯上了,非得見見這條臥龍長什麼樣。就這樣三番五次,終於見到了諸葛亮,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對”。

自此之後,諸葛亮正式出山,開始了二十七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生。


甘露閒人


諸葛亮並非是“不想聞達於諸侯”,相反他所做的都是自我營銷,而且非常成功。

諸葛亮未出世的時候就自比管仲、樂毅,這樣就很容易讓人記住他,如果真想躬耕於南陽是絕對不可能拿這兩個相國之才對比的。我們也知道諸葛亮經常和好友遊覽名山大川,這顯然不是一個農民該做的事情,那個時代沒有現在的媒體,也只有藉助那些名士的集散地才能宣傳自己。

只是自我推銷是不夠的,最快的方法就是藉助大V點贊。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潁川名士很多,有點像現在的大V,比如郭嘉、荀彧、旬攸、鍾繇、徐庶、司馬徽等。諸葛亮正是由水鏡先生司馬徽推薦給劉備,又由徐庶為其做了背書。所有人的成功都需要藉助一個圈子,諸葛亮很好的利用了三國時期的潁川名士圈。

剩下的就是選擇團隊了,江東孫權那裡雖然不是人才濟濟,人員編制也是相對穩定的,像張昭、周瑜這樣的託孤之臣很多,諸葛亮就算去了那裡很難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曹操一方人才就更多了,以郭嘉為首的潁川大咖大都在那裡。“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可能有些誇張,但也足以說明曹操的智囊團非常了得。只有剛剛創業的劉備團隊缺兵少將、求賢若渴,諸葛亮又欲擒故縱讓皇叔劉備三顧茅廬,才有了後來的“如魚得水”。



蝸牛老楊


這個問題問的就有點意思了。關於諸葛亮是怎麼找工作的,這個看似與今天的生活沒有一絲關係,但實際上跟我們日常生活打交道是息息相關的,通過諸葛亮的事蹟,我們也可以從中學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那關於諸葛亮是怎麼找工作的,下面我總結了幾點。

一、對自己有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求職者因為找工作而操之過急,忽略了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最終的結果導致要不是工作崗位不理想就是工作薪酬不達標,造成對工作的日常埋怨和消極。那諸葛亮是怎麼做的呢?諸葛亮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在當地稍有名氣了,在古代,可以說但凡有點名氣的人出現,一般都會有“伯樂”去賞識,我相信在當時的環境,以諸葛亮的文學,諸葛亮肯定也是大受歡迎的,但是他卻一直在南陽躬耕,直到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才隨出山。他之所以這樣做,並非他對建功立業沒興趣,只是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對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實力能做出一番大作為,他在等一個機遇,一個能提供登上世界舞臺的臺階,直到遇到了劉備,他才最終閃亮登場!

二、審時度勢,不亂投簡歷。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做“毛遂自薦”,意思就是自己推薦自己。但諸葛亮並不這樣做,他能夠審時度勢,冷靜分析。他知道如果投靠曹操和東吳一方,自己雖有過人的才能,但卻無處可施,為什麼呢?因為曹操身邊的謀士實在太多了,競爭對手太多(如荀彧、郭嘉、賈詡、程昱等等),東吳身邊也有(周瑜、魯肅、諸葛瑾等)謀士,這樣一來,自己的價值就很難被發現。諸葛亮知道自己是要成大事的人,怎麼可以把機會白白浪費在競爭比賽上呢,所以當劉備送上門的時候,諸葛亮知道劉備現在很缺人手,尤其謀士方面,自然而然就肯定優先考慮劉備了,薪資崗位就可以跟老闆好好談一下了嘛。

三、包裝,宣傳自己。雖然說諸葛亮在南陽躬耕到27歲,但這期間他也沒有閒著,和知己朋友們去遊山玩水,結交新朋友,就這樣認識了徐庶、司馬微、龐統等人,就這樣在朋友間相互吹捧過程中,肯定有對諸葛亮想法的“伯樂”出現,就這樣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才得知有諸葛亮這一號人物,才會去請他出山協助,要不然,諸葛亮一直務農不去包裝宣傳下自己的話,估計一輩子也只能在南陽繼續務農了,跟他以後名揚四海沒什麼多大的關係了。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一定的幫助,謝謝!


講歷史的劉老師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東漢末年那個群星璀璨的年代,有意爭霸者皆求賢若渴。作為一名求職者,怎麼才能把自己的名氣打響,提高自己的議價權呢,又怎麼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呢?諸葛亮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1,廣交好友。諸葛亮結交了很多名士,比如司馬徽,崔州平,徐庶,石韜等人。其中司馬徽就是大家眾所周知的“水鏡先生”,相當於當時的一個獵頭顧問,與他交好,可以提高自己在群雄眼中的曝光率。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諸葛亮跟崔州平徐庶這些人才成為朋友,至少不掉價。

2,堅實背景。諸葛亮本來只是一個農夫,哪怕再有才,也只能在小地方有所名氣。那怎麼才能擴大影響力呢?諸葛亮選擇迎娶黃月英,結交荊州名士黃承彥。正是通過黃承彥的關係網,諸葛亮才認識了龐德公,龐統,司馬徽等人,聲名也逐漸擴大到荊州地區。

3,個人形象塑造。諸葛亮通過路邊農夫,水鏡先生,徐庶等人的言語,逐漸在劉備眼中塑造了一個世外高人的形象。同時讓劉備三顧茅廬又可以確認自己在劉備眼中的地位,把握議價權,同時繼續深化世外高人這一個人形象。最後的隆中對則用自己的才華徹底打動了劉備,就這樣諸葛亮得到了進入劉備集團的offer。

不過這些都是一些錦上添花的操作,要得到他人的認可,自己的真才實學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歷史隆中對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他不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攻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一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

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

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麼?"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的五體投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