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為什麼總是堅持不下去?這兩點很重要

自從今年的3月5日,我在微信朋友圈宣佈,要轉戰今日頭條寫文章後,就收到了三位老師發來的信息,詢問的話題居然出奇的一致:我也想寫文章,但每次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也堅持不下去,怎麼辦?

寫文章,為什麼總是堅持不下去?這兩點很重要

他們的問題,讓我回想起這樣一個故事:


1984年,肯尼斯基做了一個實驗。他給學生隨機發放杯子,或者糖果。過了一會兒,他告訴學生,他們可以選擇把手中的東西,換成另一種他們更喜歡的。這些物品是隨意發放的,並沒有替換成本。


因為隨機發放,所以我們不能說,拿杯子的人正好喜歡杯子,而拿糖果的人正好喜歡糖果。但實驗的結果卻很有趣,高達90%的人都選擇不換。


實驗結果證明了一點:大家都不想改變現狀!而這個現象叫做“現狀偏見”。說白了,就是由於適應了現在的狀態,人們懶得去改變。



這個現象很常見嗎?答案是一定的,它時刻都發生在我們的周圍。真知不知不覺就被影響了!


舉幾個例子:


1、去年三月初,去踩點裝修事宜。在我的要求下,工長帶我參觀了一家剛剛裝好的房屋,整體面積80平米左右,房間裡的佈置也很溫馨。唯一讓我很詫異的是,這戶業主居然連裝飾和擺件都搞定了!

後來才知道,那些油畫和盆栽,是裝修公司為了拍攝交房照片而刻意放上去的。出人意料的是,業主看到裝修公司開始拆卸裝飾後,居然主動掏錢留下了近三分之一的油畫。為什麼?這就是“現狀偏見”在作怪。


2、我的家住在北京西城區,這裡的水質一直比較硬,每次燒開水都會出現大量的水鹼。於是不少小區開始推行水卡服務,即刷卡接純淨水。最開始的時候無人問津,於是,水卡銷售人員玩了個套路:水卡試用一週,一週後不滿意免費收回,結果60%多的試用用戶都辦理了水卡。為什麼?這還是“現狀偏見”在作怪。


3、六年前,我把兩萬元借給了一個同學,期限三年。結果你猜怎麼著?三年期滿,人家來一句:“我手頭太緊了,真的沒錢還你啊!”後來從別人處打聽才知道,她因為股票虧本,借了不止一個人的錢,而我這部分雖然數額不大,但時間確是最長的。

現在想想,她之所以不還錢,其實也是這個“現狀偏見”在作怪:因為拿在手裡時間長了,就錯覺般的認為這個錢就是自己的。

善意的提醒各位,如果你想借錢給他人,這樣做還賬的可能性更高:讓債務人定期分期還款,如此一來,就是有意識的提醒對方,這錢的債權人是你而不是他!從而避免掉入“現狀偏見”的坑中。



寫文章,為什麼總是堅持不下去?這兩點很重要

從生活中的案例回看寫文章這件事,如果每天都寫,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現狀偏見,但如果停筆半個月,也會形成另一種現狀偏見,這就是很多人堅持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個堅持不下去的原因,叫做:“利益”回報


你也許會好奇,為何“利益”二字會打上引號?因為在每個人的心中,對於“利”這個字的解釋是全然不同的。

古時候農民靠種地為生,所以“利”字的象形解釋就是用刀去收割種植的穀物。如今,“利”有很多種獲取形式,但說一個人是否可以獲利,歸根結底是要看他為別人做出了什麼。


商業世界有自己的法則,身處其中就要遵循規律。想賺錢的前提,是產品或服務滿足了別人的要求。想長久賺錢的前提,一定是產品或服務的創新與迭代,不斷適應著客戶需求的變化。

能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一種心態,我姑且稱它為給予者心態,而與之相對的,只想賺錢而不願意付出的心態,稱之為索取者心態

寫文章,為什麼總是堅持不下去?這兩點很重要

回看這幾年的創業市場,不難發現,很多創業者之所以會失敗,很多時候就是抱著一種索取者心態開始的,想在創業的大潮中撈一筆就走。


可問題是:憑什麼?

用戶憑什麼要為你的產品買單?你滿足了他們什麼需求?

客戶憑什麼要和你繼續合作?你滿足了他們什麼樣的服務體驗?

索取者心態的人,會天天考慮這些事情嗎?


回到寫作的話題,這其實也是一種心態的體現,很多人總想著靠文字賺點“利”,結果卻是無人問津。

這就好比讀者進到一家大型圖書館,所有的書籍都擺在那裡,琳琅滿目,但能翻閱的總是鳳毛麟角,而你的不過是其中幾本罷了。

寫作前期,拋棄逐利的心態,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文章的質量上來,會有更快的成長。

不要因為自己寫的文章,沒幾個人觀看而煩惱,也不要因無人喝彩而放棄,任何事情都需要沉澱與積累。所謂匠人,無外乎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罷了。

寫文章,為什麼總是堅持不下去?這兩點很重要

如果,我們把寫作當成一種樂趣,把分享當成一種常態,我們的心態就會由索取者轉換為給予者,並開始形成快樂的現狀偏見。


滿足以上兩點,堅持不再艱難。

與君分享,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