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你對此種學習方式有什麼看法?

徒手摘星Leo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被打破,出現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英語課堂教學中用得較多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為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通過協調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以小組總體表現為主要獎勵的一種教學策略。 

  有效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養社會合作精神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然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一部分的小組合作學習只重形式,不求實效,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教師卻組小組織討論,合作學習沒有素材。如在聽過的一節英語公開課中,教師安排學生共同合作完成新單詞的查詢註釋工作,筆者以為這本應該讓學生課前預習完成的事情,根本沒必要放入到課堂中進行探討,擠佔課堂時間。 

  2.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問題提出後馬上讓學生進行小組探討,思維較慢的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思考,一些素質好能力強的學生已經說出了答案。久而久之思維慢的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勤于思考、不善於思考的依賴性,並對合作學習失去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個別化。這種只有個別學生“積極”參與的合作學習是無實際意義的,學生的個性思維得不到發展。 

  3.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不夠,對於一些問題學生需要充分的時間去討論,但教師只給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句話,就草草收場,學生的探究以沒有結果結束。 

  4.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合作不夠主動,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不知道如何去討論,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 

  5.教師不能及時介入學生的合作探究,當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教師不能駕馭課堂,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如有一些教師為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完全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自己則站在那袖手旁觀,或埋頭做自己的事情,或在黑板上寫下面要講的知識,對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及他們在合作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等情況置之不理。缺乏教師的精心組織和指導,合作學習也只能流於形式,成為自由化的學習。 

  6.學習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要以合作小組的總成績、總體表現作為獎勵評價的依據,評價的重心應由鼓勵學生個體競爭轉為大家合作達標。但很多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這樣的問題,開展小組活動後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彙報交流,但小組代表站起來一發言就是“I think……”、 “Myopinionis……”,往往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教師對小組彙報的評價也常常是“Excellent”、 “Youdoa goodjob”。顯然,學生的不正確發言方式與教師的不科學評價有著必然的聯繫。從而導致合作學習評價的片面性,其主要表現為:一是偏重於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二是偏重對合作學習中的學術性目標的評價,忽略了對合作學習中的合作技能目標的評價;三是偏重於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教師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沉默少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二、合作學習中問題產生的原因 

  1.學生心理因素:部分學生缺乏自信,認為同學們比自己高明,缺乏發掘、發現問題的能力,盲從於“老師說的”和“書上寫的”,不敢提出異議與不同看法。 

  2.學生情感因素:怕在老師或同學面前出錯而被人瞧不起,產生恐懼感。認為學習枯燥無味,學而無用,缺少目標和動力,產生厭煩感。 

  3.教師方面的因素:首先,過分強調師道尊嚴,強調教的權威,認為學生只是無知的個體,老師就是權威,師生的關係只能是上下關係,而非朋友關係。其次,教學過程中關心的是教學進度,不是學生了解多少或懂了多少;注意的是領導的評價,或是公開課的效果,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三、克服困難、增強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策略 

  1.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理念 

  明確什麼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等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係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方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增強班級內的好學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的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教師開展合作學習不是為了給人一個課堂氣氛活躍的表面影響,而是要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體驗成功或進步的喜悅,增強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等。教師要明確自己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讓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2.小組學習基本前提是有明確的、有價值的討論主題。而思維情景是點燃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源。教師應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和體驗出發,設法挖掘原有認知和課本內容的聯繫,設置有趣味性、知識性、層次性和可討論性的問題,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操作平臺,讓學生入情入境,對學習任務產生濃烈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慾望,積極地利用舊知探索新知。 

  3.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對課堂的組織管理比傳統教學的組織管理難度更大,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使課堂“活而有序”。這些習慣主要有: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2.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中“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3.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學會尊重、認真傾聽的習慣。 

  4.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 

  給學生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是開展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前提。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




做一隻沖沖鹿


我是一名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對於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的確是很好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在大面積推廣和經歷啦長時間的檢驗,它能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課堂學習效率,增加學生間思想、心靈交流機會,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激情,但是小學和初中年齡段的大部分學生自控能力不強,自覺性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較高的駕馭課堂能力,對教材深度的把控能力和合適的處理課堂臨時生成性問題的能力。課堂上臨時生成性問題會隨時出現,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全部把控和掌握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這就要求教師處理問題有時要果斷,有時要循循善誘、不急不躁,才能維持課堂有序、高效運行!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對於高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就不太適合,因為在這兩個階段的學生個體性格基本形成,具有相對穩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最關鍵是他們具有自覺的學習能力。對人生“三觀”有深入的認識,對自己的行為約束能力已經很強!課堂上需要認真聽、詳細記,課下深入的思考來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老李初中物理專講


我們一直都是採用這種模式,挺好的,小組合作有助於學生互相交流,培訓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助於學生的思考,有助於優秀生幫扶學困生。但是這要求老師知識面更廣,備課要更深入,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提出各種問題。


熊熊科技關注


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啊。人類得以生存靠的就是合作與分工,每個人發揮長處,相互取長補短,通過頭腦風暴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各種答案,當不同的思維碰撞時能擦出更多火花,還有利於我們思維發散和創新。小組學習還能帶動學習氛圍,促進思考和互動,特別是形成固定頻率的學習後,可以相互督促,相互鼓勵,更易於持久學習。


玹子正向養育


要勇敢亮出自己的觀點,寫作本來就是輸出,若跟著別人的思路走,寫出來的東西會很難看,當然,也不是說一味遵循自己的觀點,可以在討論中有選擇地借鑑他人的好點子,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加油💪


Ingrid減減


有利於提高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