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说起贵阳楼市,那个年代是绕不开的坎。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实现住房梦,但有的人也在房价平抑中流于观望,如今还会感慨,错过了上车机会。

从大盘,到超级大盘,再到如今的低密大盘。饱经多年磨砺,贵阳楼市进化的里程碑上,说起体量,不再是谈虎色变。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而与规模性开发相适应的,则是能否有完善居住配套,以及在楼盘规划、产品设计、容积率等指标与成本利润相适应间的平衡。

走过贵阳楼市的那个年代,过去一枝独秀的市场,单一楼盘的开发层级,往往就成为区域的标志。而如今整体开发的品质,则更能反映出这个市场成熟的水平。

而那个年代,重构了多少贵阳人的置业轨迹。

01

第一次接触大盘,是世纪城刚到贵阳时。

那时候,观山湖区(当时还是金阳新区)的印象仍停留在以前,有句传言那里连鸟都不在那里安家落户。

这个传言,贵阳人应该都听过,现在很多地方,都是鸟语花香,如果看到这一幕,不知道好多人会不会为自己的人云亦云遗憾。

世纪城从1000多元每平方米价格起步,渐渐来到2000多元,如此低的价格,在平抑着观山湖房价的同时,也吸引很多外地来贵阳的买房者。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在那一年,张先生在世纪城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开始用于自住,从结婚到生二胎,都在那里度过,原本只想买个房,到想换更好的房子时,才发现这套房子已经从当初的2000元不到的价格,涨到了9000元左右。

时光来到2010年,花果园、彭家湾棚户区项目拉开帷幕,宣告着贵阳真正的大盘时代到来。这个盘有多大,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有人也称它为世界第一,宇宙神盘。

这个盘问世后,走的是低价路线,3980元每平米的广告深入人心,售楼部人潮汹涌的场景让人记忆尤新。

每天一车车的贵州省内市州的买房人和外地的买房人,如同旅游一般顺带买房。这样的营销方式,刷新了人们的购房观:原来买房真的可以像买菜一样。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未来方舟也是超级大盘,虽然体量不及花果园,但在全国也是排的上名的大盘。在全国其他楼市火红一片的情形下,贵阳楼市不温不火,唯一让贵阳经常冲上热搜的,仍然是经常全国第一的销量。“一个月卖出去的房子,抵得上很多房开商一年的销量。”

其他楼盘的一举一动,都得看他们的脸色。贵阳房价多年原地踏步,这也不同于周边多个省会的城市市场。

02

但是,超级大盘重构区域生态时,也在改变许多人的置业轨迹。

那一年,来自重庆的肖先生,在当地接触到花果园销售发的广告后,抱着去看看的心理,也跟着买菜一样的人群,涌进了花果园的售楼部。

看了几次,肖先生选中了花果园S区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肖先生觉得,那里距离小车河湿地公园(如今的阿哈湖湿地公园)近,公园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还免费开放,这是一个居家的好地方。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价格才4000出头,相对于重庆主城上万的房价,这里风景秀美,气候温和,简直就是捡便宜,无论度假还是生活,都非常理想。

他拍了一些照片拿回去给亲戚朋友看,特别是公园的美景。其中不少人也步了他的后尘,坐上了花果园销售的车,开始了买房如买菜的旅程。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每年暑假,肖先生都会和家人来贵阳避暑。他对这套房子,一直都比较喜欢。父母退休后,更是爱上了贵阳的生活,干脆直接在贵阳定居了,不再回重庆。每天早上去公园散步,锻炼,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日子很是惬意。这也是他的目标,退休后就来贵阳。

看到后来贵阳房价的上涨,肖先生说,这也算是他抓住那个时代,让他轻松在贵阳拥有了一套房子,多了个生活的归宿地。

再多的房子也有卖完的时候,再大的盘在卖菜一样的营销环境中,消化得很快。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光阴似箭,时光来到2016年左右,那些房子大部分已经销售一空,步入阶段性开发的尾声。

03

那个年代,会否一去不返?

根据2018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住建部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宣告大盘任性的年代“终结”。

在这个标准中,规定小区的规模,将原来的“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变为了“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居住街坊”四级。

也就是说,小区规模不能太大。因为小区的建设,以购房者安居乐业为目的,太大的楼盘,不方便生活。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同时,这个标准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定,以居住区来划分建筑的限高。贵阳所处的气候地域,这个高度就定在80米,一般也就是26层。

这也是一般新出让住宅用地的“红线”。触碰这条红线,就意味着无法获得审批。从这个层面而言,这也锁死了低成本倾销之下,常规的规模性开发的冲动。

这一方面保障了居住安全。因为消防云梯车目前可达到的最高米数是101米,大多数是78米左右。如果高层建的太高的话,以后出现火灾,安全性很难保障。所以80米以下才是安全区。

另一方面,提高了小区品质和居住舒适度。毕竟住宅建太高,容积率会提高,居住人数会增加,会拉低居住的舒适感和体验度。再者,也会增加小区管理的难度,对小区整体的品质也会有一定影响。

此外,住宅限高80米,也让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惯用的“高低配”手段“改进”。比如同样2.0的容积率,通过“高低配”可以搭出30多层的高层和7层的洋房。而限高以后,这样高低配限制,要不只能妥协,要不就得让“洋房”长点个头。

不过,对于大多数买房人来说,这是好事,房子的居住舒适度更高,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回望贵阳大盘时代:多少人搞到莽事了,多少人后悔没上车?

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产路导向,由于“高层+洋房”变为“全小高”后,也就意味着,均摊到每套房的建设成本有所提升,品质化的升级,也带来门槛的相对抬高。

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但事实上,又成全过多少人在贵阳买房的梦想,也让省城中心区先集聚起人气。而在后超级大盘的年代,小区生活便利,居住舒适感更好,幸福感也会更多。

那个年代,重构过城市置业的轨迹。而那些林林总总有关于价格,有关于供给,有关于改造等等往事,也逐渐留在了过去。

如今再面对市场的无常变化,也正像那句俗话所说:曾经都站在过低谷了,再往哪儿去,不都是向上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