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学派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之后却销声匿迹,为什么?

战国时代曾经出现一个左右天下格局的学派纵横家!

但是这个学派后来逐渐的淡出历史舞台,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学派发生什么事情了?

其实这个很好解释。

鬼谷学派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之后却销声匿迹,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因为秦以后大一统的格式下,纵横家失去了生存空间。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互相你攻我打,由于实力的落差,于是形成了纵横联合的局面。

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置身事外,也无法单挑其他国家,于是就要在列国间寻找政治军事盟友,以实现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

鬼谷学派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之后却销声匿迹,为什么?

这样,就给各个投机取巧乘机渔利的说客极大的生存空间,战国中期以后涌现出一大批的说客譬如:苏秦、陈轸、张仪、鲁仲连等等

这一些人围绕当时局势制定了两套完全相反的政治体制,

连横派和合众派。

连横就是拥秦,让其他国家和秦国结成同盟,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鬼谷学派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之后却销声匿迹,为什么?

对秦国来说,这个百利而无一害,可以分众合击,一步步蚕食天下。

相当于秦国取代周天子的原有格局,其他国家名义上是同盟,实际上是秦的附庸。这个主要代表人物是张仪,而且取得最后成功。

那么合众呢,就是面对秦国一枝独秀,威胁关东六国的局势其他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来共同对抗秦国。

鬼谷学派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之后却销声匿迹,为什么?

这个阵线对六国都有好处,最大限度的保证六国的国家利益。

这个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山东六国面临秦国的威胁不一样,积极程度不一样,虽然都知道秦国的终极威胁,但是很多都是想着渔利,没有共患难的初心。

简单一句话就是只看眼前利益。

鬼谷学派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之后却销声匿迹,为什么?

这个阵线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在合众成功以后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最后苏秦死后,张仪才活动,也可以说是取得成功。

有趣的是,最初苏秦是连横的拥护人,去游说秦王时候被拒绝了。于是赌气式的转而合众。

作为灵魂级的人物,苏秦张仪最后下场并不好。但是他们活跃时代绝对一跺脚天下震动的地步。

鬼谷学派在战国时代声名显赫,之后却销声匿迹,为什么?

在他们死后,随着秦国一统天下,此后大一统格局稳定,各说客也都失去了土壤,逐渐没落。

但是并没有消失,在天下纷争的时代,这一些人又以另一种身份出现,譬如三国时代的简雍、将干等等都是作为特使出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