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用工难”,月薪8000没人去!“断代”背后真相是什么?

最近,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谈到了现在招工和年轻人就业找工作的问题。因为朋友现在自己经营了一家工厂,说到招人难的情况是深有体会,这两年招工越来越难,厂子里都是40岁以上的员工居多,年轻员工很少,也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来,很多人都觉得工厂的工作脏乱差,而且即使是平时不干什么粗活的技术工也是很难招,给出了8000甚至更多的工资。但是还是很少有人来,要么就是没啥能力,要么就是眼高手低的人。感觉有一种现象,现在的年轻人往制造业跑的越来越少了,都去服务行业了送外卖什么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制造业“断代”不是单方原因

从工厂获得的反馈来看“断代”主要问题是工厂招不到年轻人;也很难留住年轻工人两个方面。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与工作强度和有些不规范的用工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工厂的工作相对比较艰苦,工厂有时候赶工期,需要经常加班加点,休息日不固定,比较辛苦,导致很多大学生不会选择到工厂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工厂效益不稳定,生产成本又不断提升,为了减少成本,工人薪资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收入和劳动不成正比;此外,还有个别黑心工厂过分压榨工人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有的工厂分淡旺季,旺季时用工量大,就大量招聘并且天天加班生产,恨不得工人能够全天生产。到了销售淡季,又用各种理由辞退或者克扣工人工资,给正规务工环境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对此,一些高校学生讲了对于进制造业工厂工作的看法。

小董是福建某大学机电专业的大四学生,假期的时候去了一家工厂实习,他表示:“工厂需要的是劳动力,不是技术工人,用不到什么专业知识,也没有什么晋升空间,毕业后应该不会选择进工厂。” 另一名韩同学也对雨果网介绍道,“表哥之前就在工厂待过一段时间,一天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以上,一个月有时候只能休息一天,说是工资一万,但实际拿到手就只有五千左右,工作强度太大,现在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待在工厂了,家中长辈也觉得读书了再进工厂不合适。”

制造业“断代”危机,解决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制造业要保持优势,当前主要应该做两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将税种设计、税负设计与国际接轨,让制造业企业更有活力。现在国家已经关注到这一方面,并且做了不少努力,切实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负担。不过,我们在变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变,所以我们必须与国际接轨,还需要想更多的办法来让企业更有生机活力。

第二,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处于中下水平,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在本行业本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竞争优势。现在我们有一些出口加工型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把产品先拿到东南亚国家进行加工,然后再拿回来进行最后的组装、配套,虽然出口量得到维持甚至增加了,但是实际归属于我国所有的外汇却看不到。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并解决。

人们说工业化之路艰难,从美国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再工业化的路更难。如今,我们已经有很多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成为一支务工大军。如果我们的制造业萎缩,就业吸收能力就会出现问题。一个国家要想保障普通民众的就业和福利,绝对不能丢掉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是第二产业,只有第二产业发达,才有对服务业的需求,才有服务业的兴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