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傳統的風俗:戴柳、插柳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傳統的風俗:戴柳、插柳

清明,作為文化節俗的形成,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作為一種文化,其內涵彙集了儒、道、墨、釋諸家的一些思想精髓,儲存著我們祖先的自然經驗,成為我們民族共同的文化的、倫理的價值觀。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傳統的風俗:戴柳、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清明插柳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

清明節傳統的風俗:戴柳、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1,清明插柳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2,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種說法是驅鬼辟邪。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合稱為“三大鬼節”。因受佛教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的影響,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3,清明插柳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當然,在今天,折柳、插柳有損壞樹木之嫌,早已不再提倡。

清明節傳統的風俗:戴柳、插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