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传统的风俗:戴柳、插柳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传统的风俗:戴柳、插柳

清明,作为文化节俗的形成,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作为一种文化,其内涵汇集了儒、道、墨、释诸家的一些思想精髓,储存着我们祖先的自然经验,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的、伦理的价值观。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传统的风俗:戴柳、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清明插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

清明节传统的风俗:戴柳、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1,清明插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2,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的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3,清明插柳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当然,在今天,折柳、插柳有损坏树木之嫌,早已不再提倡。

清明节传统的风俗:戴柳、插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