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关于艺术的思考

最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们生活中多数事物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例如投资的艺术、创业的艺术、管理的艺术、领导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写作的艺术、足球的艺术、创新的艺术、产品的艺术、交易的艺术、收购的艺术、思考的艺术、语言的艺术、谈判的艺术、战争的艺术、战略的艺术、预测的艺术、研究的艺术、恋爱的艺术、赚钱的艺术、表演的艺术...。

什么是艺术?就是无法用精确的东西衡量,带有灰度,灵活性,直觉,灵感,创造力,从0到1,不按常理出牌,痴迷热爱,从无到有,发散性思维,颠覆性,突破束缚,敢于想象,天马行空,梦想家,改变生活,革新革命,创造价值,指数级增长,发掘宝藏,开发潜力,跳出画面,限制性创新,物理学原则创新,以小博大,激情四射,以弱胜强,美感,对称性,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了。

  • 投资。彼得林奇说过,投资是艺术,哲学和历史的作用比金融更大。一些人希望用数字量化,把投资变成科学,尤其是学院派提出了市场有效性。而真正的投资是利用市场的无效性,寻找被人忽视的价值,做多数人不做的事情,格雷厄姆重视数字,而菲利普费雪更重视定性的东西,定性就是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团队等,巴菲特认为,定性让他赚了大钱。对于风险投资而言,估算一个市场规模其实没有标准,本质上也是艺术性地做出衡量。评估一门生意的未来,评估人是否靠谱,评估生意模式的持久性,评估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差距,估值的计算。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充满了概率性和可能性,带有较强的艺术性。对于早期投资,评估人方面更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靠直觉判断,直觉就是经验的汇总,不可言传的东西。二级市场的股票选择、一级市场的项目挖掘等等,都像是寻宝行为,大量的财富等待被挖掘,需要一些艺术家的眼光——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
  • 管理和领导。有不少学者认为管理和领导是科学,这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时代,强调量化,效率和精准,但事实上领导力和管理没有确定的标准,不是1加1等于2这种科学。搭班子是艺术,带队伍也是艺术,用人是艺术,激励、授权等等都是艺术。马云说过,阿里的cxo和别的公司不一样,都是跨行做,例如老师做ceo,行政前台做coo,心理学博士做cto。现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强调层级、体系的管理已经不适合时代,应该发挥个体的能动性,于是要进行组织变革和创新,把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这也是管理和领导所发挥的作用,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并且释放到最大。
  • 创业的艺术。从无到有,从0到1,从几个人的公司开始到全球化,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艺术。没有资源想办法去创造和整合资源,创新思考,差异化的路径,需求挖掘,产品创新等等。理查德布兰森说过,他只是单纯做出让人们喜欢又觉得好玩儿的东西,也祈祷这份事业能让他赚到钱。公司创立初期就像是空白的画布,责任就是在上面创作。做事情要有乐趣,觉得开心。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多数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对从事的工作感兴趣,感到开心简直太重要了。企业家和艺术家有相似之处。创业者如果立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给别人的生活改变,自然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 战略和战争的艺术。历史上的以弱胜强,以小博大的战争数不胜数,本质上,战略和战争也是一种艺术,讲究策略。例如集中优势兵力,毛泽东的十六字诀等等,红军从几千人变成最后可以和国民党几百万人抗衡,显然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性的,人是决定性的。有一部电影说到,战争是欺骗的艺术,挺值得回味的。
  • 沟通的艺术。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就不一样,批评人也是艺术,委婉含蓄,暗示等等,特别是中国人讲话,讲究迂回,间接地表达。
  • 创新和思考的艺术。一个事情用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出路,创新非常重要,无论是投资还是做企业,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思考也是,逆向思考、发散性思维、联系思维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多一个角度的思考,就柳暗花明,达到一个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甚至对于目标本身而言也要有批判和怀疑精神。美国我比较欣赏几个作家,例如格雷德维尔,他写出了决断两秒间、引爆点等系列作品,思考的角度和一般人不一样,看似平常的现象深入挖掘出一些规律来。
  • 写作的艺术。刘慈欣和jk罗琳用笔写出的小说,完全是想象力,想象力变成了系列作品并走上荧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完全的虚幻角色和情节。同样的材料,经过整合加工处理,添加一些虚构的成分,经过润色之后,就变成一部艺术品。
  • 带着发现、创造、创新的眼光和思维从事艺术的行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本质上都是艺术。
  • 稻盛和夫和大卫斯文森是企业和投资的大师,节选他们的文章:

一点关于艺术的思考

一点关于艺术的思考

一点关于艺术的思考

一点关于艺术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