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對於汽車這種舶來品,從清朝宮中的娛樂道具、到民國開始成為達官貴人們的身份象徵,建國後基本除了公務需要和官員座駕外,與普通老百姓無甚關係;隨著七十年代末中國進行開放改革,嚴格意義上的國外乘用車才開始正式批量進入國內最先開放的廣東及沿海城市,據考證,首次以批量形式進口的轎車是1972年為了廣交會而引進的豐田皇冠;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這段時間,國內才開始出現“私家車”一詞,而這段時間裡即便能算得上私家車集中的廣東和北京,其家庭擁有比例依然不到1%;九十年代進口車開始“封關”,出現了大批組裝車品牌,只有很少的豪華車以各種“貿”的批文進入,開始讓國人接觸到最早的Luxury Car:代號W126的560 SEL。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除了來自當時蘇聯或者東歐國家車型外,最早從“西方社會”引入的轎車是這款第四代豐田皇冠(S60),當時由周總理特批以用作廣交會的接待用車,配置在當時幾家涉外酒店。但當時在世界車壇裡,皇冠也只屬於區域性中級車,因為除了右駕及一些亞洲市場,很難見到其身影。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八十年代初,國內接觸得最多的轎車是本田、豐田、菲亞特、標緻、大眾、波羅乃茨、拉達等,但這些品牌基本與真正意義上的“豪華”沾不上邊。中國人第一次接觸到的豪華車是它:80年代末便開始入華的W126,而車型主要是頂級的560 SEL和普通的300 SEL。


也正是因為對於汽車文化、尤其是汽車發展史的缺失,加上從2005年及後的整整十多年裡,國內的汽車垂直媒體幾乎都是被各大車廠市場部供養著,在這麼一個失去獨立自主的社科媒體領域,又能給國內還處於懵懂之中的汽車消費群體帶來什麼有營養的、正確的汽車知識、選車知識和用車知識呢?當然,這個過程也少不了那些社會時政新聞的編輯,是個車就“豪車”,相信大家都看過類似的新聞吧:某某開著豪車醉駕被查......(一看新聞上那車,是臺大眾帕薩特之類的),這樣的歐洲四線品牌前驅車也能被稱為“豪車”?真有點兒匪夷所思了。更有甚者,一些在車迷眼中屬於專業級跑車的車型,因為本身的成本高導致的價格貴也會被社會媒體出新聞時“無情”地冠以豪華跑車一說,好吧,胳膊擰不過大腿,你們怎麼說就怎麼說吧,起碼他們還不至於拿著Hyper Car去跟坦克比價格,不然,連播報出口版的、要賣到380萬美金的T90的新聞時也會加上“豪華版坦克”一說。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如果這臺車在中國的社情媒體上出現,CLK-GTR會被“毫不留情”地冠以“豪華跑車”的形容前綴。不過,真懂車的人看了,心裡總覺得“哪裡不對了”。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國際軍貿市場上,俄羅斯產的T90出口版零售價大概是380萬美元,比在售的任何一輛超豪華級別的車型都要貴倍數計,那社情媒體們會不會也加個前綴:豪華型T90呢?


似乎在國內的媒體中“豪華”一詞已經被濫用得體無完膚,那從學術上理解,豪華車到底是什麼一個定義呢?或者說,怎麼樣才能算得上Luxury Car呢?解釋Luxury Car的定義,就先要了解兩個概念:第一是品牌、第二是造工,如果脫離了這兩者,再貴也不能算豪華車。

首先是品牌,我們一直強調汽車誕生於西方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葉(1870~1914),在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1760~1850),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里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關係並沒有因為工業的大發展而消亡,反而成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利益既得者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者,所以汽車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平等的,因為它具有濃厚且沉重的商品屬性,而有了商品屬性,就要看成本和價格的關係了,當中也包括了用成本投入支撐起來的品牌附加值。要成為品牌,不是靠憑空捏造出來的價格,任何商品都不會無緣無故地貴或者無緣無故的便宜,如果這樣,它就不是一件商品,而淪為了詐騙工具。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在20世紀20年代左右,是不是豪華車,要看你打多少“馬力稅”(Tax Horsepower),好像這臺1924年開始生產的Mercedes 24/100/140 HP,“24”就是馬力稅、“100”是沒開增壓前的馬力、140是開了增壓後的馬力。


關於造工,關於豪華車的製作,從汽車誕生之日開始,就有著一套源自馬車的“豪華型”規範,畢竟,在交通工具的發展史上,汽車不同於飛機,它不是一個憑空而至的產物,而是延續自馬車而來的新型交通工具。如果各位有機會去歐洲參觀那些馬車主題的博物館,就不難理解出個端倪,當時的“豪華馬車”的配備甚至比後來絕大部分的“汽車”還要考究,哪裡封皮、哪裡包木、哪裡用金屬飾條等等,甚至輪圈的大小、品牌等都是有章法可尋的。而到了汽車時代,這種源自豪華馬車的製作工藝被部分汽車廠商加以繼承,這就是真正意義的豪華車起源。如果沒有這個源自骨髓的傳統,一些新晉品牌想通過擴大車體、堆砌設備來進入豪華車領域的話,無異於東施效顰。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豪華,不是一種堆砌,而是一種考究而來的氛圍。應該說,因為歷史的原因,歐洲人在理解“豪華”這個詞的深度上,比亞洲人、美洲人更容易被廣泛地認同,這是一種歷史發展使然的,不信?中國式的豪華以廣造、蘇造的紅木傢俱為代表,你覺得可以應用在汽車這種交通工具上嗎?


豪華車級別中的細分:

各國對於豪華車的細分,一般都會遵循歐洲的劃分傳統,畢竟這裡是汽車的誕生地,也是被公認的、豪華車品牌最密集的地區,包括自大的美國車、插班生的日系車等遵循著歐洲人制定下來的分類準則,但這種分類也會隨著科技發展和時代潮流的變化而作出調整,例如在二戰後到八十年代末,入門級豪華車的最低配置是六缸引擎,那些用直列四缸機器的,管你多強大一樣入不了門;但到了00年代後,各家傳統的豪華車品牌均為了財務報表好看,紛紛向下試探性地推出更為入門的C級車產品,未來還會不會有B級的豪華車?阿斯頓馬丁在豐田iQ基礎上試過了,暫時還是以失敗告終。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這臺2011年由阿斯頓馬丁基於豐田iQ基礎上打造的Cygnet應該算是目前最小的豪華車了,但因為價格和車型級別差距確實太大,而未能被廣泛認可,不然它就是“B級豪華車”的代表作了。


Entry-Level Luxury:

入門級豪華車,顧名思義,它們的門檻已經比過去低了很多,已經下探到了C級車(C-Segment)範圍,而過去這個領域都是由例如大眾、雷諾、標緻這類歐洲三四線品牌把控著,而那些傳統的豪門品牌幾乎不會去碰,而隨著經營思路越來越浮躁、上市、二級市場盈利等等來自金融領域概念的洗腦,單靠賣賣貴价車的豪門幾乎難以交出好看的財務報表,或者說是投入產出不太成“正比”。於是經過大概10年作用的準備期,在00年代後開始陸續噴發,便有了這個Entry-Level Luxury的子分支。應該說,這個級別是由歐洲的Mercedes、BMW、Audi、Lexus、Infiniti等這批品牌共同推動下成型的。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1997年的A-Class(W168)當時估計也沒怎麼考慮會被定義為入門級豪華車,它推出的目的多少跟Smart的定位有關,也就是為了填補一塊承接用途的細分級別。但後續的發展、尤其是W176之後,讓其慢慢升級為今天的“豪車”。


Compact Luxury:

可以解釋為“緊湊型豪華車”,在歐洲,這個級別的車型就是D級車,也就是國內車友較為熟悉的C-Class這個級別的車型。過去,在D級車這個領域裡一般只細分為以前驅車和後驅車這麼兩種,一般一而言,前驅車們較為低檔些,例如本田雅閣、豐田佳美這一類;而後驅車們則高級一些,例如與C-Class同級的寶馬3系、凌志IS等,奧迪A4雖然是前驅,但因為其背靠歷史上的Auto Union這個金字招牌,所以歐洲人也會把它劃入與後驅們一樣的“稍高級”領域。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應該說,今天C-Class的名氣是靠1982年的190E(W201)打下的,作為Mercedes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車系。


Mid-Size Luxury:

在歐洲分類裡,這個級別屬於E級車,或者稱為“中級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級車一直也被稱為“入門豪華車”級別,但隨著被國內那種“豪華無階級化”的洗禮下,豪華車的門檻越來越低,也導致了今天會出現“用1.5T發動機的E260”也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尷尬境地,起碼作為一個車迷的角度、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一個對E-Class歷史還有點兒認識的角度,我也替奔馳覺得尷尬。170、170V、180、190、200、230.....500E......這些數字的含義都去哪兒了?難道等、指、代、比式的命名方式就能說服車民了嗎?難怪現在的E-Class被罵得這麼慘。

從中級車這個市場看,因為體積及工藝更大更復雜,所以從這裡開始就是傳統豪華車列強和新興貴族們競爭的分水嶺:Mercedes在這個級別的就是E-Class,同級車型包括了寶馬5系、奧迪A6、Jaguar XF等,新貴包括了Tesla Model S、凌志GS、Infiniti Q70、豐田Crown、日產公爵等。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屈指一算,從1931年的Mercedes 170(W15)發展至今已經歷11代車型,從最初的嘗試到今天的主力車型,它的發展歷程並不簡單,而且歷盡坎坷,不過以一個車迷的角度看,現今的E-Class所走的路和定位絕對是走偏了,不要責怪消費者、帶路黨,關鍵是:懂奔馳的人、懂E-Class的人都知道什麼叫排量為王,1.5T的E260就是一個笑話!


Full-Size Luxury:

其實“豪華車”這個詞在過去很多年的時間裡都是這個級別專用的別稱,在歐洲分類中它屬於F級(F-Segment),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幾乎是歐洲和部分美國車專屬領域。這個級別的代表有S-Class(含短軸的X222邁巴赫)、寶馬7系、奧迪A8、卡迪拉克Fleetwood及其後繼車型CT6、福特林肯的TownCar及MKS等,而在90年代後,又陸續加入了LEXUS的LS、保時捷的Panamera、日產President(停產)等等,當然了,也有部分的車廠“不自量力”地想進入這個領域務求提升自家身價,但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的道理,要造這樣的車、只要是個車廠都能造,但豪華與否是一回事,能否被地球人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目前,Mercedes在全尺寸豪華車的領軍車型是Mercedes-Maybach S650,也是整個W222家族中唯一使用V12引擎的車型,可見其地位之超然。圖中為日規的左駕S650,日本的法規是允許左駕上牌的,前提條件是汽車生產國是什麼方向的就可以什麼方向的車上牌。


Ultra-Luxury:

這個級別就更小眾了,可以將之稱為“超豪華”級別,這個級別的車型不單要追求造工、用料、還要(品牌)血統純正。Mercedes在60年代推出代號W100的Mercedes 600曾經將當時的勞斯萊斯、賓利等砍於馬下並大獲成功;但600停產後並無車為繼,到了00年代初希望通過復活Maybach品牌來達到這個高度,所以才使用了W140底盤造出了Maybach 57/62(W240/V240)兩款車,但奈何市道低迷、銷量一般,最終只能放棄。而兩家德國友廠,一家通過收購勞斯萊斯、一家通過收購賓利獲得了越級。至於在咱們亞洲地區,能夠得上這個級別的車型也有兩臺,一臺是豐田的Century世紀,另外一臺則是經過多年打造的紅旗L5。


對於“豪華車”這個概念,你真懂了嗎?

除了Maybach 57/62外,Mercedes另外一個超豪華分支是源自Mercedes 600(W100)的Pullman家族,目前最為頂級的型號是Maybach Pullman S650(VV222),尤其受到各國政要的青睞。


好了,細分和梳理了一下“豪華車”這裡名詞所蘊含的意義和實質要求,不知各位看官是否已經對什麼才是豪華車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汽車既然能成為一種連延百餘年的商品,必然有其發展規律,有些人自以為是希望用自己的認知去打破,但其實,只會顯得幼稚且無力,有些事可以順應潮流、但有些事,必須從規律中學習,這才是科學發展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