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發生的方臘起義,宋江起義,哪個影響大?

紅紅火火講歷史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而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然而,由於《水滸傳》的影響,大部分人對於宋江起義更為熟悉,甚至認為宋江起義的影響力要比方臘起義更大,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宋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遂將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歸“公有”,對入湖捕魚、採藕、割蒲的百姓根據船隻大小收取重稅,並對違禁者以盜賊論處。然而,本就貧苦的百姓哪裡承受的起稅賦,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無著,對朝廷的不滿開始集聚到了極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正式宣告起義,並隨即率兵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後又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一帶,先後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接到起義的消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下,採取“赦過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詔安,但並未成功,於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則避敵鋒芒,率起義軍自青州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一年有餘。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義軍攻取淮陽後,從沭陽乘船進抵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遣探馬探知義軍動向,在得知宋江以十餘條鉅舟直趨海濱後,遂招募精銳士兵一千餘人在近城處設伏,另派小股部隊踞海誘戰。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來攻,結果遭到張叔夜的伏擊,戰敗的同時,船隻也被焚燬,退路斷絕之下,宋江等人遂戰敗被俘,起義就此被鎮壓。宋江戰敗接受詔安之後,是否參與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

事實上,兩宋曾爆發過大大小小數百次農民起義,宋江起義其實只是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主要源於南宋的《宣和遺事》和明朝的《水滸傳》,而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是經過演義和虛構之後的。

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便深受“花石綱”之害,老百姓深受剝削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方臘則趁機暗中組織發展勢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軍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不到十天時間,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此後,又先後攻克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富陽、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與此同時,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朱言、吳邦,永康縣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

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宋廷一面停運花石綱,並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意圖熄滅百姓怒火;另一面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之後,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歷經苦戰,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兒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後被殺。方臘被俘之後,義軍各部仍然堅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均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就規模和影響力來說,無疑方臘起義更為巨大。宋江起義雖然輻射範圍也較大,但始終沒能建立起穩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處遊蕩,結果最終被地方部隊剿滅;而方臘起義最鼎盛時期,則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對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脅,以至於朝廷不得不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往平叛。


香茗史館


宋江起義:宣和元年(1119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

北宋末年,朝廷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遂將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歸“公有”,對入湖捕魚、採藕、割蒲的百姓根據船隻大小收取重稅,並對違禁者以盜賊論處。然而,本就貧苦的百姓哪裡承受的起稅賦,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無著,對朝廷的不滿開始集聚到了極點。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正式宣告起義,並隨即率兵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後又轉戰於青、齊至濮州一帶,先後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接到起義的消息,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議下,採取“赦過招降”之策,派人前往詔安,但並未成功,於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則避敵鋒芒,率起義軍自青州南下沂州,與官軍周旋一年有餘。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義軍攻取淮陽後,從沭陽乘船進抵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遣探馬探知義軍動向,在得知宋江以十餘條鉅舟直趨海濱後,遂招募精銳士兵一千餘人在近城處設伏,另派小股部隊踞海誘戰。

同年五月,宋江果然率兵登岸來攻,結果遭到張叔夜的伏擊,戰敗的同時,船隻也被焚燬,退路斷絕之下,宋江等人遂戰敗被俘,起義就此被鎮壓。宋江戰敗接受詔安之後,是否參與平定方臘起義的戰鬥,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

事實上,兩宋曾爆發過大大小小數百次農民起義,宋江起義其實只是其中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一次,其之所以為人所熟知,主要源於南宋的《宣和遺事》和明朝的《水滸傳》,而我們所熟知的故事,其實是經過演義和虛構之後的。

方臘起義:宣和二年(1120年)至宣和四年(1122年)

從政和元年(1111年)開始,東南地區便深受“花石綱”之害,老百姓深受剝削壓迫,反抗情緒日益高漲,方臘則趁機暗中組織發展勢力。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軍發動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以頭巾區別等級,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農民政權。不到十天時間,義軍便發展至數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此後,又先後攻克睦州、壽昌、分水、桐廬、遂安、歙州、富陽、新城等地,直逼杭州。

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與此同時,蘇州石生,湖州歸安縣陸行兒,婺州蘭溪縣朱言、吳邦,永康縣陳十四,處州縉雲縣霍成富、陳箍桶等紛紛領導當地農民參加起義。而台州仙居縣呂師囊,越州剡縣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也領導當地摩尼教秘密組織起兵響應。湖、常、秀等州農民,也“結集徒眾”,準備攻打州縣。

眼看起義規模越來越大,宋廷一面停運花石綱,並罷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職,意圖熄滅百姓怒火;另一面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方臘北伐失敗之後,宋軍包圍杭州,義軍歷經苦戰,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撤出杭州。至四月,義軍形勢急轉直下,同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兒子方亳、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押往汴京後被殺。方臘被俘之後,義軍各部仍然堅持抵抗,直到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才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

如上所述,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雖然均持續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就規模和影響力來說,無疑方臘起義更為巨大。宋江起義雖然輻射範圍也較大,但始終沒能建立起穩固的根基,更像是流寇一般四處遊蕩,結果最終被地方部隊剿滅;而方臘起義最鼎盛時期,則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對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脅,以至於朝廷不得不抽調十五萬大軍前往平叛。


我們以史為師


真實歷史:北宋方臘起義影響是遠大於宋江起義 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1.起點不同:宋江於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承受不了朝廷腐敗以及繁重的苛捐雜稅,聚集36人在梁山泊揭竿而起!其成員大多數為農民,出身清苦

方臘於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方臘本是漆園主,性格豪爽,深得人心。

為什麼說起點不同,聚眾起義需要大量的錢財作為支撐,即便是後期通過不斷的掠奪積累一定的財富,但在這積累過程中的耗費也是巨大的,基於雙方這種背景也就導致了雙方起義規模的不同。

2。規模不同:宋江於宣和元年起義後先攻佔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於青、齊(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後因朝廷鎮壓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宣和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船進抵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同年五月宋江兵敗被俘,起義失敗!這期間佔領了十餘州縣城池。

方臘於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二十二日,帥軍在青溪縣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初,攻克睦州,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不久,向西攻下歙州,全殲宋東南第三將"病關索"郭師中部,東進攻克富陽、新城,直趨杭州,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宣和三年(1121)正月,方臘派兵北伐,一舉攻下崇德縣,進圍杭州東北的秀州(今浙江嘉興),並分兵進入湖州(今浙江吳興)境內。同時,方臘率領主力南征,相繼攻下婺(今浙江金華)、衢(今屬浙江)兩州。義軍別部北上攻克宣州寧國縣(今安徽寧國西南),進圍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史稱義軍先後攻下六州五十多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方臘起義期間攻佔六州五十二縣。

北宋三百多年曆史上,農民起義有五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規模較小的一次。而方臘軍在極盛之時建立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在內的政權,在當時對宋朝威脅極大。所有就規模上而言,方臘起義規模是遠超於宋江起義的!

綜上所述:方臘起義的影響是遠超於宋江起義的!純手打


小小千夫長


回答如下:

在歷史上的影響,方臘起義超過宋江起義,宋江起義的規模遠不能和方臘起義的規模相提並論。在明清及當今的民間知名度及影響力,宋江起義則遠遠超過方臘起義,特別是宋江個人形象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宋江起義

宋江起義始於北宋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終於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跨時三年,最後被張叔夜鎮壓,起義失敗。

歷史記載如下: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方臘起義

幾乎就在宋江起義的同時,方臘假託“得天符牒”, 利用摩尼教宗教理論,發動農民起義。方臘起義始於北宋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終於宣和三年(1121年8月)八月二十四日,跨兩年,實際持續不足一年,便即被童貫鎮壓,起義失敗,方臘被殺。

歷史記載如下: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舉行起義,聚眾百萬,攻佔六州五十二縣,方臘自稱“聖公”,年號“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宋徽宗派童貫統西北精兵十餘萬南下鎮壓起義。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義軍最後一個據點青溪梓桐洞被宋軍攻破,方臘父子等52名首領被俘。公元1121年8月,方臘被朝廷處死,起義失敗。

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對比表

在民間影響中,方臘起義為什麼反而不如宋江起義,或者方臘反而不如宋江呢?

宋江起義史載於《宋史·徽宗紀》、《宋史·張叔夜傳》、《宋史·侯蒙傳》,其演義化、故事化肇始於南宋編印的《宣和遺事》,明初出版的歷史演義小說《水滸傳》,將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及其個人形象定格並開始流傳。

隨後通過戲曲、說書的藝術加工,將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廣泛流傳於民間;及至電臺、影視的普及,隨著劉歡演唱的《好漢歌》傳遍大江南北,以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更是多有相關精彩章節節選進課本教材,甚至有老師要求學生通讀《水滸傳》,在學生之間口口傳頌,代代相傳。

《水滸傳》還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國外很多國家流傳開來,如18世紀流傳到日本、朝鮮,朝鮮最早的小說之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小說《南總裡見八犬傳》的創作,都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19世紀,《水滸傳》又流傳到了歐美各國,出現了德語、法語、英語等譯本。

而方臘,很遺憾,很多人知道有方臘這個人和方臘起義這回事,大都是從小說《水滸傳》開始的,只是作為其中配角,搭《水滸傳》的便車,從而流傳於民間。

兩宋國祚320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

如果沒有《水滸傳》,宋江起義和歷史上眾多農民起義一樣,只專供歷史專家學習研究,將湮滅於歷史長河中,即便是同一時期的其他起義,如四川王小波起義、江南陳碩真起義,現如今又有多少人知曉?

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等許多歷史演義小說,就如讀金庸的武俠小說,要把它們當歷史真實事件來看,那就誤入歧途,貽笑大方了。

包括我們現在的許多自媒體,歷史解讀眾多,應該以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根本,不杜撰,不臆想,方能避免以訛傳訛。

以此為戒。


阿艮的沙灘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史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鉅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有兩個問題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一,起義是否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梁山泊一向是“盜賊”的淵藪。元祐元年(1086年)前後,有個叫黃麻胡的在這裡鬧事。蒲宗孟出知鄆州,禁止當地人出入水泊,絕其糧食以迫使這些小聚者散夥。但崇寧以後,這裡又成漁者盜窟。《夷堅志·蔡侍郎》說,蔡居厚知鄆州時,有“梁山泊賊”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殺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鄆州卸任的,殺降還早於這年,有人認為他殺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據似乎不足,因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後。從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橫行河北、京東、淮南,似乎是流動作戰為主,當時史料稱宋江為“淮南盜”,也證明他們沒有以梁山泊為“大本營”。但從宋江軍隊在海州奪取官軍戰艦進行水戰來看,他們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動過,這在地方誌和口傳史料裡還留有痕跡。但未必如《水滸傳》描寫的以方圓八百里水泊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

其二,宋將是否受招安打方臘。毛澤東在評《水滸》時說“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引得文史學界爭辯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盜偶成》詩說:“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鐵證。至於宋江參與鎮壓方臘,《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綱要》等權威史料都有確鑿記載,也是無可否認的。大概就在鎮壓方臘以後返師時,武將折可存奉御筆討捕“草寇”宋江,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接著說方臘起義。花石綱之役不僅把廣大農民逼上絕路,連許多中小地主也瀕臨破產。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的漆園主(有人說他是僱農,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壓榨的對象。於是他以誅朱勔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殺牛酹酒,在漆園誓師起義。

方臘起義的規模遠較宋江為大,童貫在鎮壓過程中殘殺的起義將士和平民不下二百萬。這次起義,方臘登高一呼,兩浙應者雲集,除了花石綱之役的騷擾,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方臘以摩尼教組織和發動民眾。這種秘密宗教的參加者不喝酒,不吃葷,互相以財相助,很受貧苦民眾的歡迎。方臘故意把《金剛經》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讀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引導民眾認識現實世界的不平等,積聚起義的力量。

這時,兩浙飽受盤剝壓迫的各階層人民就如一堆乾柴,一經點燃就成燎原之勢,數日之內,起義軍就從千餘人發展到十萬之眾。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署官命將。不到三個月,起義軍分路出擊,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東)、歙州(治今安徽歙縣)、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衢州(治今浙江衢縣)何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等六州五十二縣。

東南重鎮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為震驚。徽宗被迫下罪己詔,撤銷造作局,廢除花石綱,宣佈免除起義地區三年田賦,以收拾人心,瓦解其鬥志。與此同時,徽宗命童貫急調西北十五萬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首領方七佛率兵六萬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官軍固守頑抗,童貫手下大將王稟率大軍趕到,成兩面夾攻之勢,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守杭州。官軍重兵壓境,起義軍的地盤日漸縮小,次月,杭州也終告失守,方臘只得率餘部二十餘萬死守清溪幫源洞。四月,起義軍終於被官軍與地主武裝聯手攻破,幫源洞慘遭血洗,方臘也被宋將韓世忠俘獲,八月押赴開封處死。


微鑑歷史


方臘起義遠比宋江起義規模大!

宋江起義因有《水滸傳》的渲染,幾乎家喻戶曉。其確切的起事年代缺少記載,大約在政和末年;活動地區相當廣泛,北到京東河北,南到兩淮的楚州、海州、淮陽軍,“州縣大震,吏多避匿”。史稱“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軍轉戰至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奪取了官軍鉅艦十數艘,但最後中了知州張叔夜設下的埋伏,副帥被俘,無復鬥志,便接受招降。當年六月,隨童貫南下鎮壓方臘。宋江起義有史可案的情況,大概如此。關於這次起義,宋元之際已有《宣和遺事》加以描寫,雖不無歷史的影子,但畢竟小說家言,不能完全徵信。至於《水滸傳》,更是藝術虛構。

有兩個問題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一,起義是否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梁山泊一向是“盜賊”的淵藪。元祐元年(1086年)前後,有個叫黃麻胡的在這裡鬧事。蒲宗孟出知鄆州,禁止當地人出入水泊,絕其糧食以迫使這些小聚者散夥。但崇寧以後,這裡又成漁者盜窟。《夷堅志·蔡侍郎》說,蔡居厚知鄆州時,有“梁山泊賊”五百人投降,都被他殺了。蔡居厚是政和八年(1118年)由鄆州卸任的,殺降還早於這年,有人認為他殺的就是宋江等人,根據似乎不足,因為宋江受招安是在其後。從宋江在短短几年中橫行河北、京東、淮南,似乎是流動作戰為主,當時史料稱宋江為“淮南盜”,也證明他們沒有以梁山泊為“大本營”。但從宋江軍隊在海州奪取官軍戰艦進行水戰來看,他們完全可能在梁山泊活動過,這在地方誌和口傳史料裡還留有痕跡。但未必如《水滸傳》描寫的以方圓八百里水泊作為梁山好漢的根據地。

其二,宋將是否受招安打方臘。毛澤東在評《水滸》時說“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引得文史學界爭辯不休。但李若水《忠愍集》有《捕盜偶成》詩說:“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殺人紛紛翦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留下了宋江受招安的鐵證。至於宋江參與鎮壓方臘,《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和《皇宋十朝綱要》等權威史料都有確鑿記載,也是無可否認的。大概就在鎮壓方臘以後返師時,武將折可存奉御筆討捕“草寇”宋江,落得個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接著說方臘起義。花石綱之役不僅把廣大農民逼上絕路,連許多中小地主也瀕臨破產。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的漆園主(有人說他是僱農,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凸顯其革命性),也是造作局壓榨的對象。於是他以誅朱勔為名,在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殺牛酹酒,在漆園誓師起義。

方臘起義的規模遠較宋江為大,童貫在鎮壓過程中殘殺的起義將士和平民不下二百萬。這次起義,方臘登高一呼,兩浙應者雲集,除了花石綱之役的騷擾,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方臘以摩尼教組織和發動民眾。這種秘密宗教的參加者不喝酒,不吃葷,互相以財相助,很受貧苦民眾的歡迎。方臘故意把《金剛經》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讀為“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來引導民眾認識現實世界的不平等,積聚起義的力量。

這時,兩浙飽受盤剝壓迫的各階層人民就如一堆乾柴,一經點燃就成燎原之勢,數日之內,起義軍就從千餘人發展到十萬之眾。方臘自稱聖公,建元永樂,署官命將。不到三個月,起義軍分路出擊,控制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東)、歙州(治今安徽歙縣)、杭州、婺州(治今浙江金華)、衢州(治今浙江衢縣)何處州(治今浙江麗水)等六州五十二縣。

東南重鎮杭州的陷落令徽宗君臣大為震驚。徽宗被迫下罪己詔,撤銷造作局,廢除花石綱,宣佈免除起義地區三年田賦,以收拾人心,瓦解其鬥志。與此同時,徽宗命童貫急調西北十五萬健卒赴浙。宣和三年正月,起義軍首領方七佛率兵六萬進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官軍固守頑抗,童貫手下大將王稟率大軍趕到,成兩面夾攻之勢,起義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守杭州。官軍重兵壓境,起義軍的地盤日漸縮小,次月,杭州也終告失守,方臘只得率餘部二十餘萬死守清溪幫源洞。四月,起義軍終於被官軍與地主武裝聯手攻破,幫源洞慘遭血洗,方臘也被宋將韓世忠俘獲,八月押赴開封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