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喜歡鑽牛角尖,想多了就越來越焦慮,然後就心發慌,有緩解的辦法嗎?真心求教?

硬核皮皮


喜歡鑽牛角尖,想越多越焦慮,彷彿說的就是當初的自己。後來我想了好久,覺得之所以會這樣,我覺得就是自己閒的。要改善這種狀況,我覺得可以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讓自己充實起來,可以給自己找事情做。比如自己想了很久都麼有做的事,或者給自己定一些目標,總之,就是讓自己行動起來,不要一直停留在瞎想上。人忙起來了,投入其中了,也就不會鑽什麼牛角尖、胡思亂想了。

第二種,剖析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現在遇到的事,就是理智一點地看待它,這種困擾、焦慮是怎麼產生的,可以緩解嗎?怎麼去緩解,就是你要以很好的狀態去面對它,當然前提是你認清楚它。經過對自己的剖析,通過提問——解答的方式,其實我們對這個問題理解的越透徹了,也就不會在心裡那麼糾結了。


溪子媽咪


你屬於偏執型人格。

我身邊有位朋友也是這樣,凡是愛鑽牛角尖,比較偏執,還愛抬槓。

想要緩解這種心理,必須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偏執型人格產生的原因

①幼年缺愛,依戀關係沒有處理好

缺乏母愛,或者是在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的指責,家庭中常常的不到肯定,自己內心的想法常常不能實現。

②連續被打擊,受到委屈無法訴說

在原生家庭中很常見,小時候身體弱小,父母經常礙於面子,做事不分青紅皂白把錯誤推給孩子,孩子錯了批評指責,自己錯了不道歉反而還是埋怨孩子。

③自我要求高,但又無法面對自己的缺點

似乎是一對矛盾體,只能接受自己的優點,無法承受自己的過失,所以鑽牛角尖偏執自己的觀點,無法面對旁人的建議。

以上三點,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時,內心能量無法釋放,就會導致內心能量的擠壓,父母如果不能觀察到這一點,沒有及時做心理疏導,孩子就會很容易想法偏執、極端。


緩解的方法

①認知心理學書籍,進行自我治癒

現在的認知體系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導致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總是很狹隘,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其他方面的意見和見解。

認知心理學試著改變已有的觀念,跳出現在的思想牢籠,在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建立新的認知體系,之後你處理身邊的事情時,會從其他角度看問題,就會有其他的收穫。

②交朋友多接觸一些積極向上、活潑類型的

周圍環境給我們提供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積極向上思維活躍的朋友,能幫助我們從多個角度看到一些問題,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交際環境。

如果前兩種方式自己無法走出來,那麼就要求助於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忙,他們會有一整套的體系,來幫助你走出心理陰影,通過科學的方法指導你的精神問題。

④多運動,提高免疫力,緩解焦慮

總而言之:面對心理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在哪裡,自己也要通過一些書籍來為自己療愈,因為心理問題都是長期持久的問題,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慢慢走出來,期間也要求助於外界的幫助,一起是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分析


鑽牛角尖不是壞事,看你怎麼看,鑽牛角的人都很聰明,善於思考,喜歡計劃和細節,願意按部就班做事,喜歡策略性遊戲,比如棋類,推理類,數獨等,定好的事不喜歡改變,跟這樣人在一起,出門拿包就走,因為他都替你想好了!

說這些就是給你兩個字――接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也許你是一個天生的數據分析師。

如果不想鑽了,就很好辦,做一件事就是――做,做,做。

做什麼都行,動起來,行動起來,因為行動滋養心靈!💎

你試試,挑戰自己這個方面,你就會輕鬆啦!


心理諮詢瑾瑩


您好,謝謝您的主動提問。總喜歡鑽牛角尖,想多了就越來越焦慮,然後就心發慌,希望有緩解的辦法,關於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很多人在遇事情的開端都會鑽一會兒牛角尖,然後產生焦慮,意識到要從這樣的感受走出來,不然就會開始心慌恐懼。這種感受能懂,也許會有種心慌感,就像人被“囚”著漆黑一片找不到方向感受,無力恐懼。然而現在的您已經離光明近一大步了,因為您的主動提問,積極走出因焦慮而萌生的“囚”牢,尋求突破重圍,會使您更加有勇氣相信自己可以走出來,後面讓我們一起探索出口吧。

首先,我們先調整情緒,緩解焦慮,走出心慌的壁壘。當意識到情緒不穩,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嘗試允許自己做“放空”練習,意思是把在牆角不安的自己帶出來在半空,抽離那個迷失的狀態。當心慌不安時,我們可以嘗試“呼吸放鬆法”調整呼吸,可以讓我們短時間內回到當下。我們要知道人在好的情緒、好的狀態下,才能有效地處理事情。

其次,認識焦慮,接納焦慮,從而看見自己內心需求。當情緒穩定後,我們一起回想,什麼樣的事情自己會特別鑽牛角尖?哪些事情是不會的?從中我們能得知自己內在的在乎是什麼,需求是什麼。跳出鑽牛角尖的方法思考其它方法去滿足這個需求,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模式,走出這“囚”,讓自己能有力量有能力面對難題。

最後,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學會愛自己,整裝待發重新迎接新的挑戰。總的來說,當我們遇到問題,在鑽牛角尖時其實就像被自己逼著自己到牆角,看不到出口,在一個位置掙扎,當然會越來越焦慮,時間一久因為翻來覆去的思緒,引起恐懼擔心過去不去這個坎,產生心慌。因此我們須要走出這面牆,而怎麼樣走出這面牆,就是掉走叫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相信自己有轉身的力量,相信自己情緒穩定後思緒更清晰,更能把握問題的根。

走出自“囚”,前方疑無路,希望在轉角。

謝謝觀看,希望我的建議對您有所幫助。


繪心瞄fafa


總喜歡鑽牛角尖,想多了就越來越焦慮,然後就心發慌,有緩解的辦法嗎?真心求教?

焦慮不是想的多,是想沒用的多,人家鍾南山,袁隆平等人比我們想的多,想的都是有用的,人家也不焦慮。

有心理疾病的人,都是這樣的思維,遇事鑽牛角尖,越想越怕,越怕越想,人的思維受情緒制約,人在焦慮的時候,是單向思維,總想不好的,就形成鑽牛角尖,其實並不是喜歡,而是控制不住。

人焦慮的時候會使人體內的植物神經紊亂,出現心慌心悸,胸悶氣短,頭痛頭暈等等症狀。

焦慮的主要來源是不合理認知和性格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所以要分析自己究竟怕什麼,在意什麼,然後再加以調整,在此基礎上,提升自己的優勢,看到自身優點,不斷的感覺到自己有力量,慢慢就好了。


霍體清


你這屬於“撞南牆不回頭”的角色,最後還把自己搭進去!說一千到一萬,有句話說到“變則通”,萬事萬物皆一個“變”字!有些事情沒有那麼複雜,簡單些,靈活些,變通些,再加上“吃虧是福”的精神,一定能有所改觀!



大陽


北京心之愛心理諮詢師,孫恩:


題主您好,“喜歡鑽牛角尖”,可能是在思考一些關於自己的問題,“想多了越來越焦慮”說明對於這類問題沒能獲得明確答案,“心發慌”是對於這類問題無法獲得確定的答案之後,產生的一個情緒反應。因此緩解的辦法還是需要回到題主最初思考的問題上。

說的簡單直白一點,很多時候不是外界真的存在多麼大的困擾和問題,是我們自己看待問題、思考問題的方式,使自己感覺自己正在面臨很大的問題。

認知心理學認為,在一個人的信念體系當中,是存在著很多的信念的,最深處的信念叫做核心信念,由核心信念間接產生的信念,叫做中間信念。由中間信念引發的對某些事物的思考,叫做自動化思維。

舉例子來說,一個人在跟某人聊天之後,發現對方不是很主動,這個時候他開始想,“是不是跟我聊天很無趣”,這個想法是他在面對這件事情時,產生的自動化思維。這個思維當中蘊含著一條中間信念,“跟我聊天是無趣的”,而核心信念則更隱蔽和深入,這個人的核心信念可能是“我是不被喜歡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可能就會開始鑽一個牛角尖,“對方到底喜歡不喜歡跟我聊天”,但是陷入這樣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這個鑽牛角尖的想法,本身就是被自己的核心信念所驅動的。我們越是相信什麼,越是關注什麼,並且想要去不斷的驗證它。

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核心信念對一個人的影響,比如一個人存在一個負面的核心信念,認為“不會有人愛我”,那麼這個人會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釋身邊人的行為。比如當身邊人有了關心自己愛自己的行為,他就會說,那不過是因為他想證明自己是善良的人,或者那是因為他這樣可以得到某種好處,或者那是因為他對每一個人都這麼好,這些都不能說明他是愛我的。但如果身邊的人出現一個不愛自己的行為,他馬上就會得出結果,這個人果然就是不愛我。

一個負面的信念,總是有一整套的方法來維持自己繼續存在於一個人的信念系統當中,這種負面的信念就像是思維當中的病毒,如果不能對其加以識別,自己的想法就經常會受到這種思維的影響。但是一旦可以將其識別出來,就可以發現其中的不合理性和荒謬。隨後自己就可以進一步看清楚這個負面的信念對自己造成過哪些不良的影響,進而幫助自己遠離這些負面的信念,重新梳理正向的對自己有幫助的信念。

因此對於題主來說,同樣需要找出自己鑽牛角尖的問題背後,存在著哪些信念,在影響著自己,這些信念是在何時何地,怎樣的經歷中形成的,這樣找出負面信念的過程,就是自己心理成長的過程。更具體的內容,題主可以找心理諮詢師,進行更詳細的探討。


心之愛心理諮詢


從你的描述,愛鑽牛角尖的習慣已經讓你產生焦慮的情緒。

但你有意識發現這樣下去對自己不好,在找“緩解”的方法,恭喜你已經開始走在拜託焦慮的路上了。

愛鑽牛角尖的人,常常按照自己固定的思維模式,“只能這樣!就得這樣!不這樣就錯了!”

但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做事情,常常又行不通。所以就跟自己的內心帶來很大的衝突。

這樣的思維模式和內心衝突陪伴我們多年,遇到問題自覺不自覺的就去到那樣的“怪圈”裡。

雖然你感到不舒服,但是這樣的模式已經成為“習慣”!

想改變,就需要我們有“勇氣”衝破自己的思維定勢。

1、當覺察自己走入“怪圈”時,及時的叫“停!”

2、讓自己安靜下來,問問自己:“這件事情,我想要的好結果是什麼?”

3、從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勢中出來,找到新的,能拿到自己期許目標的思路,重新規劃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4、用實現期許目標,作為自己的引領。不斷覺察自己是否在實現“新”目標的路上。

5、發現成效及時鼓勵自己,發現“跑偏”了,及時“回到正軌”。

這樣不斷的遇到事情,不斷的挑戰自己。慢慢你會加寬自己認知的格局,發現越來越多新的思路。

我是覺心悅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關注我,願意與你攜手走在共同成熟成長的路上。



覺心悅境


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的這種情緒,應該不僅影響到你自己而且還會影響到家人以及周圍的人是不是?碰到這種情況,換一下思維方式,或許有更好的結果,不值得事就得過且過,多為他人考慮一下,即成全了別人,還幸福了自己😄千萬別去鑽牛角尖哈!



雨微159028341


其實我覺得鑽牛角尖跟性格有關係!平時愛想問題是好事!思考嘛!能夠提升思想!但是太愛想問題的話就有點固執了!也會偏激!其次 思考過度就會傷心神 !從而造成心煩 失眠 甚至引發抑鬱!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建議平時多出去走走!散散心!飲食方面可以自己做點銀耳蓮子桂圓湯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