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祕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小小常有一個特別讓人操心的“毛病”,就是便秘!


誰能想到,平時說話像竹筒倒豆子一樣的小小常,有“情況”卻憋著死活不說。估計有一兩次大便的時候乾燥 ,使勁的時候疼,所以不管在家還是在幼兒園都寧願憋著,越憋著就越容易便秘,拉的時候就越疼,越疼就越憋著……就這麼惡意循環地把自己憋成了習慣性便秘。以至於他在家一說要大便,大家就跟中了彩票似的高興!然後還要掐指一算,這是第幾天了……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為此,常爸去美國出差的時候,總是大包小包地囤MiraLAX(一種幫助軟化大便的沖劑)和CVS的可咀嚼益生菌片(裡面特地多加了幫助排便的纖維):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平時吃吃CVS加纖維的益生菌片,倒是讓排便規律了一些(但通常也是兩三天一次),超過三四天了,就得上MiraLAX,雖說醫生說MiraLAX很安全,嬰兒也能吃,但是也不能總靠這些“外力”幫助呀。常爸有次帶小小常出去旅遊,忘了帶益生菌片和MiraLAX,再加上出門在外飲食不規律,小小常曾創造了7天不大便的紀錄,常爸當時心態崩了好幾次,差點送去醫院“開刀取便”了!


而沒想到,這次突如其來的長假期,竟讓小小常的難言之隱就好了一大半!原因其實很簡單,天天呆在家裡,我們對他的飲食比在幼兒園時有更多的管控能力。要求他每天早上啃一個蘋果,下午晚上再給他一點櫻桃、西梅之類的小水果補充,然後每頓飯都盯著他吃點蔬菜……想來還是老生常談的“多吃蔬菜水果”最管用。


不過腸胃的調理還是需要比較長的一個過程。雖然每天水果蔬菜的量都保證了,小小常也還沒能養成每天上大號的習慣,只不過現在很少超過兩天不大便了。照現在這個向好的趨勢看,估計等疫情結束能上學的時候,就應該調理得差不多了。


就在常爸感慨便秘真難調理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小妙招,跟我們常見的“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菜水果”碎碎念不同,它的效果立竿見影,也就是說,能幫助大家現在、立刻、馬上、爽滑地拉出臭臭!


而方法又很簡單:改變一下拉臭臭的姿勢,即可。


具體怎麼做呢


坐馬桶的時候腳踩在一隻小凳子上,讓膝蓋高過臀部,變坐姿為蹲姿。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改變前Before: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改變後After: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看明白了沒?再對比看一遍,加深記憶。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如此這般,拉臭臭過程將如擠奶油冰淇淋一樣順滑,還不疼。


這個小視頻是4年前的一個賣小板凳的廣告,但是在油管上點擊量高達幾千萬,直到現在還有媽媽留言感激它如何拯救了自己孩子的便秘。如果各種方式都嘗試了,孩子還是害怕嗯嗯,不妨試試這個?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別看方法簡單,其實相當科學,這背後的原理以及便秘的前因後果常爸給你念叨唸叨。

(當然,那些“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多運動”的老生常談依然是改善便秘最健康有效的方式)


調整完姿勢的秘密——每一次成功都絕非偶然


獨角獸屁股上那根“帶子”其實是盆底肌的簡化表達。盆底肌像一張有彈性的繃網,附著在骨骼上組成一張“蹦床”,“兜住”膀胱直腸這些器官。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這張“蹦床”可以收縮、放鬆,當你想憋尿或者憋便的時候,大腦就會命令盆底肌收縮,就像用一條橡皮筋把口袋口紮緊了。當你尿尿或者拉臭臭的時候,肌肉放鬆,橡皮筋就解開了,然後口袋口打開,倒出垃圾。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對便秘的人來說,垃圾太大太硬,這口袋還因為有道橡皮筋勒著拐個彎,很難倒出去,怎麼辦呢?


把坐姿變成蹲姿,整個骨盆底下沉,“蹦床”變成漏斗形狀,直腸通道一下子隨之捋直,硬便便就不受什麼阻攔了。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有研究人員做過對比,健康志願者坐在高42釐米和32釐米的馬桶上,排便平均時間分別為130秒和114秒,蹲坑排便的平均時間為51秒,減少了一多半。一些慢性肛裂患者也表示蹲著排便疼痛症狀明顯減輕。


可以說,蹲著拉臭臭是又快又舒服,簡直是全民通用老少皆宜啊。


那是不是蹲的越低越科學呢?也不是。完全蹲著上廁所並非沒有風險,這個姿勢會導致血壓小幅上漲,對高血壓患者不利。研究人員也發現了蹲著排便和中風有相關性,是否有因果關係待定。


而且長時間蹲著,突然起立時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還有再玩個手機(當然不建議),長時間壓迫下肢,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腿麻的感覺,估計很多人也感受過。蹲便在衛生管理和味道控制上難度也相對較大,所以,家裡也沒必要從此改用蹲便,

坐便+小板凳,這種半蹲半坐的姿勢最理想。


人為什麼會便秘?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既然說到便秘了,常爸就再多跟大家掰幾句吧,反正我看完還覺得挺漲見識的。


下面這張圖熟悉吧?消化過程從初中就開始學習,所以咱不多說。食物在小腸中還是糊狀,進入大腸後,水分進一步被吸收,食物渣渣開始聚集在一起,成為便便的雛形。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便便走到消化道“最後一公里”——直腸,就停了下來,因為,肛門的括約肌關著門呢。隨著一團團便便聚集,會刺激括約肌給大腦發信號,然後人就感受到了便意。


如果你不便秘,嗯,“此刻縱享絲滑”。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如果有便秘,說明膳食纖維攝入得少,喝的水不夠,活動少,這樣腸道蠕動減慢,便便在大腸裡待著不出來就開始變硬。越難出來,就越不想出來,就會憋便,如此便便老囤積在直腸裡,水分繼續被直腸吸收,會變得更硬。與此同時,新的便便繼續到來,直腸被撐得越來越粗,最終便便又粗又硬又黑,拉個屎跟生孩子一樣困難。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便秘主要有下面幾個表現:


  1. 自然排便次數<3次/周(使用開塞露或其他人工干預方式的不算哈);
  2. 排便費力;
  3. 糞便乾硬(如下圖布里斯托分類的1-2型);
  4. 排便不盡;
  5. 排便時肛門有梗阻或者阻塞感,排便需要有手法輔助。


符合上面條件中的兩條,就已經算是便秘了。超過三個月,就是慢性便秘了。


有的小朋友還會出現大便失禁,因為他們已經學會了忍著不排(通常是為了避免排便時發生疼痛),大便堵在肛門口,但是有忍不住的時候,就控制不住排出來了,弄髒了褲子,千萬不要因此責備孩子哦,那可能是因為孩子便秘了。


便便形狀有這麼幾個基本款,出現1型和2型都意味著有便秘的現象。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因為乾硬,排便時很疼,需要很用力,所以孩子抗拒拉臭臭。該拉不拉,屁很臭,情緒經常煩躁,食慾也不好。便意很強烈了,才不得不去拉臭臭,哭鬧,不敢使勁,反覆很多次才能便出來。拉出來的大便呈褐色或者偏黑,便便外圍出現血絲,甚至拉完pp鮮血直流,就提示孩子出現肛裂了。


孩子的便秘,一定要重視


便秘是個頑固又日常的問題,不像感冒發燒那麼急迫。而且,便秘的孩子難受的時候歸難受,可一旦大便解出來了,又滿血復活,吃喝照樣不耽誤。因此,父母往往便秘的時候說找個時間帶孩子看看醫生去,可是過後看孩子正常就一拖再拖,最後因為忙而不了了之。


但是,經常便秘對孩子沒一點好處。


直腸壁就像個氣球,是有彈性的,偶爾被撐大一兩次會自動復原,次數多了就變得寬大鬆弛,對大腦的刺激減弱,致使孩子有便便也沒有便意,更加不排便,惡性循環。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如此簡單的一招,竟能解決便秘這個老大難問題!大人小孩都適用!


說到這裡,常爸真心有些害怕。從長遠來看,孩子從小就便秘,長大往往會長痔瘡,而且通常會比較嚴重,很年輕就要手術治療。


再者,腸道疾病的發病率更高,因為常年便秘會影響孩子的腸道黏膜和腸道機能,自我修復的功能也會變差。


當然,今天講的小姿勢只是治標的辦法,治本還是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至於怎麼改變,改天我們可以從頭說起。


今天這個小妙招你GET到了嗎?如果你身邊有朋友正為自己或者孩子的便秘問題苦惱,請轉發此文到朋友圈和他們分享一下哈!


專家支持


本文已經兒科主治醫師洪亮醫生審稿。洪醫生畢業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現任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在北京市兒童醫院、同仁醫院工作多年,擁有14年的臨床經驗,擅長小兒常見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