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自古以來,詩與酒就是密不可分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斗酒詩百篇”,“葡萄美酒夜光杯”,“勸君更盡一杯酒”等詩句,都是膾炙人口,耳熟能詳。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飲酒詩不計其數,哪一篇,哪一句寫得最能夠打動人心呢? 那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著名的詩人和詩篇。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曹孟德橫槊賦詩

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和他的《短歌行》

歷史上的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小說《三國演義》裡的曹操,則是一代梟雄,奸雄,他的詩人身份是最少被提起的,實際上,曹操的詩寫得很好,從這一首《短歌行》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既有雄渾豪邁,又有沉鬱蒼涼,還有誠懇真摯,詩意流轉,佳句迭出,精彩紛呈。其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句子,悠悠千載,被無數後人提起,引用,感懷,詮釋,轉化。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首《短歌行》吧: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的文學才能一直是被低估的,被他政治家的身份所掩蓋了。這首短歌行內容深厚,情感充沛,主題雖是體現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情,很多佳句,本身又具有更深的內涵和更廣的外延。值得反覆詠歎。《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種樂曲現已失傳。不過這首詩無需吟唱,朗誦起來自有鏗鏘之韻。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白衣送酒


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和他的《飲酒詩》

飲酒的詩人多了,要說嗜酒,首先就得提一提陶淵明瞭,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就說自己“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昭明太子蕭統所做《陶淵明傳》中,也記錄了許多陶淵明飲酒的趣事,比如說“白衣送酒”;“葛巾漉酒”;喝醉了撫弄一塊木頭板做的五絃琴,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喝醉了就跟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他家裡窮,朋友顏延之來看望他,天天領著他去喝酒,走時送給他兩萬錢,他立刻都給送到酒家去了,留著天天去喝酒。從這些趣聞軼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陶淵明率真的個性,也確實可知這位老先生,善飲豪飲到什麼程度。

陶淵明一共寫過二十首飲酒詩,詩的前頭自注說:“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如果有酒,陶淵明是沒有一晚不喝,沒有一次不醉,醉了就寫詩,就寫了這些個飲酒詩。我們選兩首,一起品嚐一下詩中的醉意吧。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一首應該是廣為人知的,其中採菊東籬之句,後人一向喜為引用。我們經常在後世詩人的作品中看到這個典故。這首詩所描寫的情態,是詩人自斟自飲,歡然自娛。下一首則寫了跟朋友一起喝酒的歡樂場景。

其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淵明的飲酒詩,就像他的一句詩所形容的那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以細細品讀。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舉杯邀明月


三、斗酒詩百篇的李白和他的盛唐

唐朝的文人詩人都愛酒,從詩聖杜甫的那首著名的《飲中八仙歌》裡就可以看得出來: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杜甫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八個人,用詩句畫了一下像。這首詩用追敘的方式,洗煉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把這八個人喝酒的樣子勾勒得栩栩如生。詩歌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並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後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不拘一格。八個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盛唐氣象也躍然紙上。

飲中八仙中,以詩酒風流著稱的,莫過於李白了。除了這首《飲中八仙歌》,杜甫還寫過一首《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本人是李白的迷弟,寫過很多首贈李白的詩歌,最知道李白的特點。李白酒喝得多,詩也寫得好,他本人的詩歌中,處處都有飛揚橫溢的酒香,例如:歌行中著名的《將進酒》;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最近熱播的古裝大劇《慶餘年》中,張若昀飾演的主角範閒還曾在朝堂之上琅琅吟誦這首詩,震驚四座,引起轟動,可見這首詩的藝術魅力。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古來聖賢皆寂寞


古風中著名的《月下獨酌》四首(限於篇幅,此處選其一和二);

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其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絕句中著名的《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巧妙化用陶淵明飲酒的典故,表達了一種隨心所欲,縱情諮飲,不拘小節,超凡脫俗的人生態度,作者的個性也得以生動清晰地展現。

李白飲酒詩裡佳句還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等等,簡直是不勝枚舉。因為李白好酒,後世的好多酒家起名叫“太白樓”,也算是一種名人效應。他的詩句“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後來被湖北荊州一個酒廠借用,推出了“白雲邊”品牌。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大連海邊的李白頭像雕塑

除了李白,唐詩中還有很多充溢著酒香的名篇佳句,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依依惜別之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是沙場征戰的慷慨悲歌;杜牧的“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來還催生了山西汾酒的知名品牌“杏花村”;白居易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最為一般的文藝青年們所喜歡。

限於篇幅,不能多說。有唐一朝的詩酒風流,實在是令人神往。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四、婉約與豪放皆能酒的宋詞

要說宋詞之中豪放派的代表,無疑就是蘇東坡和辛棄疾啦,要說蘇東坡的詞,我們首先就會想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本人愛喝酒,酒量卻不大,他曾經說過,自己平生有三樣事情不如別人:著棋、吃酒、唱曲(宋·彭乘《墨客揮犀》卷四)。東坡說:“吾飲酒至少,嘗以把盞為樂,往往頹然坐睡,人見其醉,而吾中瞭然,蓋莫能名其為醉其為醒也。”說明是喝很少的一點酒,就醺醺然了,倒是也能體會酒中的樂趣。他少年時不愛喝酒,“我本畏酒人,臨觴未嘗訴”,“少年多病怯杯觴,老去方知此味長”,年長後還是漸漸喜歡上飲酒了,“我雖不解飲,把盞歡意足”。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千古風流人物


他自知酒量不大,就告訴朋友:“毋多酌我公須聽,醉後粗狂膽滿軀。”;他寫自己喝醉了的樣子:“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崩稍步步迷。但尋牛屎覓歸路,家在牛欄而復西”。老酒喝多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就知道自己家在牛棚附近,乾脆就沿著有牛屎的路走,一路走到牛棚裡。

有一首《臨江仙》詞,也是東坡描繪自己最後的情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東坡不但後來愛上可喝酒,還學他心目中的偶像陶淵明,自己釀酒,還寫了一部《酒經》,說釀酒的方法,據說他釀過的酒有蜂蜜酒,桂花酒,松花酒等等,在惠州的時候,附近有一座羅浮山,他就給自己釀的酒起名字叫羅浮春:“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

蘇東坡真是一個豁達樂觀,熱愛生活的人呀。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醉裡挑燈看劍


辛棄疾的詞作中,最有豪氣的應該是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了: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無獨有偶,辛棄疾的詞中,也曾描寫過自己的醉態,就是那首《西江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喝多了站不穩,疑心松樹要過來扶他,詩人的醉得也真是憨態可掬了。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誤入藕花深處


豪放派的男詩人好酒,婉約派的女詞人也不遑多讓。李清照是最愛喝酒的,詞裡也有很多的酒意,耳熟能詳的,比如說:“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等等。

這裡分享一首李清照的《念奴嬌》

念奴嬌·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這首詞寫閨中女兒情態,其中亮眼的兩句:“險韻詩成,扶頭酒醒”,詩要險韻,可見才高,酒要喝到扶頭,曾經喝醉過的人,大概都能會心一笑,喝多了頭疼,是誰都不免的,可見女詩人,酒喝得太多,可見酒量也不錯,性情也瀟灑。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人比黃花瘦


六、唐伯虎的美酒與桃花

說起唐伯虎,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起《唐伯虎點秋香》,其次就是那首《桃花庵歌》裡的詩句,“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跑到華府賣身為奴追求愛情的故事,是時人杜撰,被馮夢龍的通俗小說演繹了一下,造成更廣泛的流傳,故事是假的,詩是實實在在的真情流露,我們欣賞一下唐寅的這首《桃花庵歌》。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桃花庵歌書法作品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風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在這首詩中,唐伯虎以桃花仙人自喻,賞花飲酒,不慕富貴,不憂貧賤,不求榮名,享受自在安閒之樂,表現了一種憤世嫉俗的意氣。

唐伯虎還有一首《把酒對月歌》,表達對詩仙和酒仙李白的景仰之情,正如李白也同樣寫詩景仰他詩酒風流的前輩陶淵明一樣,詩人們飲酒自樂,灑脫自如,睥睨笑傲,不合流俗的高潔品格,也在中華的詩酒文化中流傳久遠,影響廣泛。我們今天讀一讀歷朝歷代的這些飲酒詩篇,也不免油然而生仰慕之情,甚至可以讀詩下酒,小酌一杯,以求快意人生。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山中飲酒


古往今來,能詩能酒的文人騷客還有很多,名篇佳句更是不少,讀者諸君可以來說一下,您所知道的關於酒的詩文妙句,誰的詩句,又是您最喜歡的呢?


詩酒風流,千載悠悠,魏晉盛唐宋與明,飲酒賦詩誰最行?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