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職稱十五年,仍然十級崗位合理嗎?

用戶8316208325276


中級職稱十五年仍是十級不奇怪,別說十五年,二十年停留在十級都很正常

事業單位實行的是崗位聘任制,只有實際到崗才能享受到相應的待遇。具體到專業技術崗,分初級、中級、副高、正高四種職稱,其中初級職稱對應的工資級別是十一、十二、十三三檔,中級對應八、九、十三檔,副高對應五、六、七三檔,正高對應一、二、三、四等四檔。

評上中級職稱,首次聘任到崗的工資一般定級最低的十級。注意,這裡說的是聘任到崗。也就是說,有職稱如果沒有職數空缺,不能競聘到崗,照樣享受不到相應的職稱待遇。這和公務員滿足三年的提拔條件,但因為沒有領導職數不能提拔是一樣的道理。

中級職稱在地市級事業單位比較常見,一般不會出現崗位滿額的情況,因此只要通過了資格考試,拿到了中級證書,基本上可以聘任拿到相應的工資待遇。但在縣區,受單位層級影響,事業單位中高級職稱有一定比例的職數限制,很多拿到中高級職稱的,因為沒有崗位聘任,無法享受到相應待遇。碰到這種情況,按照論資排輩原則,結合個人實績,只有等原來在崗的人退休或調離,騰退出相應的崗位,才能補位。

對應的工資檔次也是如此。中級職稱初聘定十級,再往上調九級,如果單位中九崗位已經滿額,你在中十崗位待得再久也是枉然。而且,過去有的單位人事部門為了圖省事,在設置專技崗位時,直接將每種職稱對應一個工資等級,不再細分,如初級定十二級,中級定十級,副高定七級,正高定四級,如此每個職稱一級定終身,工資晉升更加與任職年限無關。

總的來說,職稱工資調整,除了要拿到相應的職稱外,最關鍵的是要有崗位,能評聘到崗,否則有職稱和沒職稱一個樣,沒有任何意義。


80後小公


都一樣就合理!否則,就不合理!

咱們倆的情況差不多。我是2002年年底取得中級職稱,2010年以來一直是十級(之前沒有崗位設置,從2010年開始的),這一點我比你少了5年,因為,我在2012年5月終於被晉升為九級崗位,工資有了一次比較高的漲幅,這一點你沒有我幸運了。並且,又經過6年的等待,崗位再次提高到8級崗位。

對照我的崗位晉升情況來看,現在,你應該晉崗或者說有可能已經晉更高一級崗位。但是,為什麼沒有晉成功呢?

根據你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斷,你是2003年的中級職稱,一般情況下,晉了中級職稱,在初次設崗的時候就是十級崗位。由於你的信息不全面,不知道你們那裡是什麼時候開始設崗、有沒有9級崗位、8級崗位等等(因為有好多的網友反映,他們那裡中級職稱只有10級崗位),只能結合我們這裡的情況分析分析你的現狀了。

我們這裡是在2010年4月26日開始實行事業單位崗位管理的。包括事業單位在編的專技人員、管理人員和工勤技能人員,全部納入崗位管理。

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其中,中級崗位八、九、十3個等級,最低的是10級崗位。

按照事業單位聘用合同規定,三年一個聘期,滿期將進行考核,合格之後可以續聘或者提高聘任崗位。這裡的續聘是指沒有進入更高一級崗位的聘任,繼續在原有的崗位上聘任3年時間,之後,再考核,再聘任。

不過,如果教師有違紀違法等行為被處理的,崗位可能要降低或者不予續聘,不予晉崗聘任。

如果你們那裡有人是9級或者8級崗位的,那就說明你們的崗位設置和我們這裡是一樣的。那麼,你就要好好研究研究,自己為什麼那麼長時間沒有晉崗了,到底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單位的原因。

如果你的周圍所有的中級教師崗位都是10級,那麼,你就不要尋找原因了。都是的,就說明你們所有人都一樣,那在你們那裡,就不存在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問題了。

綜上所述:

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沒有絕對的合理,也沒有絕對的不合理。

想開了,已經釋然了!


中小學教育者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有一個老教師,以前中專沒畢業出來教書。近50歲時可以評職稱了,因為沒有畢業證書評不了。校長叫他去原學校補一張,他不去,結果到退休也是中教二級。他的同學全補了,職稱也全上了。

有一個96年畢業工作的老師,一直也不敢教他學的專業(語文),沒有教案,沒有班主任工作,沒有論文,也不參加有關培訓與考試,至今中教二級,估計到老也是如此。

要想評職稱,在網上罵娘是沒用的,必須對照參評條件老實積極地去努力。全部條件具備了,你評不上就可以向上反映了。

社會有不公平的地方,但社會也很公平!


拈花微笑90736436



Debo


我有個朋友研究生畢業了,考了教師證,就去老家的鎮上當初中老師去了。

畢竟,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女生去當老師,有五險一金,有寒暑期的長假,這麼穩定的工作去哪裡能找得到更好的?

我這個朋友大學本科在河北普通二本讀書,研究生就回家鄉的省會城市的最好的大學讀的研究生,卻在家長的三線市裡的縣城教書,我肯定以為她會些心裡不平衡的。

朋友剛去做老師的時候,我還安慰她,結果但是,“一切都還好,當個老師真的很輕鬆,有長假,可以想去哪裡旅遊就去哪裡旅遊,挺好的。我是個女人,也沒啥追求,穩定安寧就好,明年我就要和男朋友結婚了,你記得參加我的婚禮呀。”

她婚禮雖然不盛大豪華,但是卻簡單溫馨,到處流露出她夫妻倆的別出心裁,愛意滿滿。

沒過幾年,她都有孩子了。我前幾天看到她,就想和她去約飯,但是她卻愁眉苦臉。

問她最近在忙什麼,她說在考職稱呢,然後開始和我各種吐槽。

她說,當老師並不是一勞永逸了,如果不加把油考個職稱,自己的工資就永遠停留在2000-3000,根本不夠生活,養孩子都會過得緊巴巴的。

我表示很奇怪,有那麼大的差距嗎?

我朋友說,當然有,剛出來教書的公立學校的老師工資很低的,考了職稱工資才會慢慢高起來,你知道退休的高級老教師工資多少嗎?

“一個月七八千呢。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能有那麼高的工資啊。”

一、什麼是職稱?有什麼好處

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標誌。

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開始評聘分離,如果是聘任的崗位,稱為“專業技術職務”,簡稱職務,而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則用“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來標識,簡稱為職稱。

職稱的級別一般分為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和初級四個層次。一般通過認定、評審、國家統一考試(以考代評)、職業資格對應等方式取得相應職稱。

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在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

高級崗位分為個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專技1-7級,正高為1-4級,副高位5-7級。

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專技8-10級。

初級崗位也分為3個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專技11-13級。

職稱有什麼用呢?

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獲得更高的職稱能享受更高的相應工資和待遇,而是有相應的資歷和職稱,能幫助自己更好地升職,就如《人民的名義》祁同偉的話說的那樣,“我太想進步了”。

職稱就是你的級別,級別就相當於你的職務,獲得更高的績效基數,從而再次和錢掛鉤,有的企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的百分比,是有基數的,資歷深職稱高的,就是會比一般人拿的錢多。

二、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僧多粥少是評定職稱時遇到的常態。

在事業單位等需要評定職稱的地方,職稱與職務是相掛鉤的,某個高層的職務有限,僧多粥少,不是任何人都能升職的,每個單位的職稱數也是有一定比例,設置了固定名額的,很多中級高級都被人佔著,並不是你能考過這個職稱就可以的,有的單位還需要聘用。有的地方是你考過了,評上了,也就認為是聘任你了,而有的地方還設置了更高級別的任職壁壘,各地區各單位政策制度都有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因此,這就造成了很多人形成了“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的心態。

在事業單位,無論是高級職稱崗位,還是中級職稱崗位,因為名額有限,競爭都相當激烈,甚至很多時候,都會引發矛盾。

因為更高級別的職稱會獲得更高的收入,拿退休人員來說,高級職稱與中級職稱人員退休養老金都存在差距,副高級職稱退休人員養老金高於中級職稱退休人員。

三、未雨綢繆,有準備地運籌帷幄,會有更好的前景。

中級職稱十五年,仍然十級崗位,這是合理還是不合理?

當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裡面給出的條件太少無法做出具體判斷。有規章制度的原因,也有人為因素,還有個人自身原因。

每個單位,每個公司,甚至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想法,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職稱評定的難度。

但是,是不是就坐以待斃呢?並沒有。

如果做好準備,打好基礎,練好本事,從中級職稱一躍到高級職稱也不是沒有可能。而如果實在受不了體制內的環境和現實,也可以自己暗暗繼續力量,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能和本領,暗地裡為自己的成長和掙脫增加砝碼,不要什麼也不做,就乾耗著,一味地想著熬資歷,想想職稱一級級地升高,總會輪到自己的,殊不知,一不小心,過度安逸的自己,就成為了溫水裡被煮著的青蛙,一不小心,再無翻身之地。

以上。


許之謎


制度原因,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每年一調整,能遞補就合理。我的一朋友,教齡32年,中級職稱20年了,還是九級,這是2016年首次評定的等級,當時老教師特多,又是首次,很多老教師都退休了,三年來八級崗位學校己有多個空缺,可全縣一直沒調整遞補政策,這樣應才是不合理。


天馬一躍


🈶️什麼不合理的?存在就合理!我大學畢業30多年了,也7級,單位5、6級的多了,但全部不懂專業知識,市級重點工程項目也只有我也僅有能去做技術,🈶️技術在單位外很吃🉐️香,專業方面資深專家,經常🈶️機會到本省🈶️時到外省作為專家,單位的工資也無所謂。要想得開,🈶️同事還辦事員、技術員呢!


用戶3721423395302


我中級12年了,目前9級崗位,明年有四個8級崗位空缺,五個人競聘,我排第四,排第五上不了8級了,打分是按照學歷,職稱獲得年限,工齡來算,人社局和教育局規定的打分辦法,所以能不能升級主要還是看有沒有空崗位了[靈光一閃]


老酒0910


中級職稱十五年,仍是十級的人大有人在。確實存在一定嗯不合理性,因為常年的不晉升很容易打消大家的積極性,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但制度就擺在那,在程序上又是合理的。

我們的中級職稱是怎麼來的?

中級職稱的來源有兩種,一是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的考試,比如中級經濟師、中級會計師、中級審計師等等,只要你考試達到國家劃定的分數線,你就是中級了。二是通過單位組織評出來的,比如工程一類的中級,提交發表論文、獲得獎項等,單位組織進行選評,最終評定為中級。

取得中級就能拿中級工資麼?

NO!取得中級資格後,需要單位進行聘任,才能真正成為單位的中級,拿到中級工資。當然,一個事業單位,在設立之初就根據工作需要和人數確定了中級職稱的人數,所以單位有中級崗位才能進行聘任,沒有中級崗位根本無法聘任。在其他人把中級職稱崗位佔滿時,只要這些人沒退休、無調動,也就意味著後面的人將再沒有資格進行中級聘任。

為什麼十五年中級十級沒動過?

事業單位的中級是十級、九級、八級,副高級、高級是七級及以上。剛才解釋過,“一個蘿蔔一個坑”,坑都被人佔滿了,基本就沒有晉升的空間。如果十級以上的崗位都是滿的,單位協調不出崗位來,所以很難組織新的競聘,所以十級一直停步不前是很有可能的。


機關老秘


俗話說得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教師職稱評定可以說一切皆有可能。可能你三十歲就超過十級,可能你五十五還是十級。決定教師職稱的因素有很多。我個人認為有以下三大點:

第一、你的能力。只要你足夠優秀,優秀到成為全國名師,那麼職稱對你而言根本不是問題。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到畢竟名師不易成,所以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第二、你的地位。說到這個我想大家都懂。只要你地位高,那麼做什麼事都好辦。教師同樣如此,在相同條件下普通老師和學校領導同時評相同職稱,那麼領導多多少少有優先權。

第三、你的運氣。說運氣可能不太合適,應該說是你任教學校的教師年齡結構。年齡結構決定你評職稱的難易度。如果你在城區學校,中年教師較多,那麼就存在題主說的這種情況。甚至更糟糕。如果你在鄉鎮,特別是偏遠地區,教師結構嚴重斷層,除了老就是少,教師教齡十年到二十年的中年教師嚴重缺少,那麼你就可能三十歲就中級九檔。

總之,職稱的問題還是大部分靠實力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