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自己還擁有700餘萬軍隊,日本為何要選擇投降?

生活360x


日本投降,是因為已經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再把700萬軍隊的老本賠光,日本就真的有亡國之災了。




首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直接與當時的世界頭號大國美國扛上。太平洋戰爭打到1945年初,日本有限的海軍力量基本上也打的差不多了。1945年3月至6月,美軍經過艱苦而慘烈的戰鬥艱難的佔領硫磺島和沖繩島,日本島鏈防衛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復存在,這意味著美軍已經可以通過沖繩島硫磺島直達日本本土進行精準空襲轟炸。此時,日本唯有力保本土不失,將大部分兵力撤回國內,構築起最後一道防線。




1945年5月,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軸心國只剩下了日本還在做殊死抵抗,為了保住本土及朝鮮半島,日本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囂“本土決戰”,中美英三國首腦聯合發佈《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但日本拒不投降,並加緊撤回部隊,準備在本土與盟軍做最後一戰。


我們來看看當時這700萬日軍的分佈情況,大約有150萬軍隊正深陷中國戰場,還有數十萬軍隊在東南亞回不來。剩下的基本都集中在本土,而且隨著戰爭陰雲逼近日本本土,日軍士氣越來越低落,厭戰情緒瀰漫軍中。隨著中國軍隊的全面大反攻,蘇聯百萬紅軍也於8月8日進入中國東北,蘇聯對日宣戰,中蘇聯軍橫掃日軍,70萬關東軍很快被打的潰不成軍,中國大片日佔區得到解放。




為了給日本致命一擊,擊垮日本人的心理防線,減少登陸作戰的不必要傷亡,美軍分別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長崎和廣島各投下一顆原子彈,造成了幾十萬日本平民的傷亡。8月5日,美國空軍組織200架轟炸機從沖繩島和硫磺島基地起飛,對東京及其機場與九州地區進行狂轟濫炸,連東京皇居都未能倖免,炸彈與原子彈雙管齊下之下,日本本土十二座大中城市都被炸的面目全非、人員財產損失慘重。至此,隨著蘇聯紅軍的宣戰,盟軍完成了對日本本土的封鎖。




這個時候,日本的制海權、制空權已經全部散失,隨著盟軍加大對日本進行經濟封鎖,日本軍方再組織什麼本土抵抗已沒有什麼意義。再加上日軍到處充斥著厭戰情緒,士兵戰鬥力低下,物資緊缺,武器匱乏,再不投降極有可能像德國那樣被一分為二。日本已成孤島,一切的反抗都只能是無謂的犧牲,鑑於日本的這種嚴峻形勢,裕仁天皇審時度勢,於8月15日通過廣播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