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贵”族——岩茶


茶中“贵”族——岩茶

武夷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合高品质的茶叶生长。

茶中“贵”族——岩茶

近年来,岩茶在茶圈风头正盛,武夷山景区72平方公里内的“正岩”茶供不应求 ,产量低但质量高,以“特殊渠道”流通,供给少数高端人群品用。

茶中“贵”族——岩茶

这些以“正岩山场”著称的名茶,与奢侈品的营销方法类似,量少价高、不愁销路。

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将“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列入《传统手工技艺》名录,同时,一批岩茶技艺传承者也被列入名录当中,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茶中“贵”族——岩茶

随着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手工工艺项目,岩茶文化与岩茶传承人逐渐走向公众视野。卖茶商家则敏锐地利用这个巨大的商机,"大师茶"油然而生。

茶中“贵”族——岩茶

"大师茶"的出现,无疑是往本就“一滩浑水”的茶价中有又倒了杯“墨水”。

越来越多的品牌商为了抢占市场、吸人眼球,堂而皇之地往自家产品上盖"非遗传承人手作"的刻印。

茶中“贵”族——岩茶

茶随人贵,价随茶高。茶,作为消费品来说,本质上的品饮价值是固定,但传承人的茶经过聚焦后,增加了成倍的附属价值,价格堪比收藏品。

2020年3月15日,中拍平台挂出位于天心村岩子下到状元岭之间133亩的正岩山场,起拍价200万元/年,通过62轮的出价,最终以740万元/年成交,溢价率270%。

茶中“贵”族——岩茶

拍卖信息截图

对于当地诚诚恳恳种茶的茶农来说,跟不上市场上的玩法,从而选择直接租让茶山茶园也是一个谋生的方式。

武夷山景区72平方公里内的正岩茶区山岭耸立,低丘起伏,优质的岩茶生在坑涧处,山区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湿。

茶中“贵”族——岩茶

武夷山的牛栏坑

正是这样的生长环境使得武夷岩茶的茶青气息独特,再经过繁复制茶工艺加工,形成了独有的香气和滋味。

茶中“贵”族——岩茶

当然,岩茶价格高的原因不仅是“非遗”二字的推动,岩茶本身繁复、独特的工艺也影响着它的价格。

武夷岩茶的完整制作工序包括:采摘—晒青、晾青—做青(静置与摇青反复几次)—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初挑拣—复焙—归堆—筛分—审评—拼配(非必须)。

茶中“贵”族——岩茶

做青

其中初制中的“做青”是其精髓所在,记得在小编大二制茶实习到武夷当地某茶厂去跟青做茶时,请教了一位师傅做青的诀窍,师傅说他们讲究的是“看天做青、看青做青”,这些都是在经过不断的改进与探索中得出的。

茶中“贵”族——岩茶

焙火

岩茶加工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在于其焙火的力度,焙火讲究“文火慢炖,宁轻勿重”,即使是做茶做了几十年的师傅也很难将毛茶一步焙到味,求快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将茶青“焙空”(内含物质在炭焙的过程大部分流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死青”。

岩茶的制作工艺繁复费时、劳动强度大且制约因素众多,对技艺水平要求之高,为其他茶类工艺所少有的。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多的宣传与保护。

茶中“贵”族——岩茶

岩茶产业的拓展虽然可以以技艺传承人及其制作技艺为中心,但其传承与保护的工作也同时面临着来自科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竞争等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需要努力做到对文化和技艺保存的完整性、原真性、创新性,通过寻找和挖掘传统技艺与文化的现代价值和生存空间来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您怎么看?欢迎交流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