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任性的咬指甲,这是病!

不要让孩子任性的咬指甲,这是病!


人在谨慎紧张或者是压力大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出现一些小动作,比如咬指甲,抠手指等等。从心理学来看,这些行为是人类正常心理机制,每当遇到压力,内息焦虑的时候都会通过某个动作来减轻内心的不适。

不要让孩子任性的咬指甲,这是病!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压力不仅通过各种小动作表达,更多的是使用言语表达,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儿童、青少年的言语表达自己能力或向他人表达的意愿不足,各种小动作成为了提高他们宣泄压力、紧张的常见生活方式。更常见的是咬指甲。但由于家长的忽视,孩子的咬指甲行为、背后所藏着的焦虑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纠正、解决,长此以往我们将会直接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分析问题。

不要让孩子任性的咬指甲,这是病!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咬指甲与人的成长经历有关。"1岁以前的婴儿在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方面没有得到满足,比如饿了的时候母亲没有喂奶,就可能形成一种印象,并残留到成年时期,影响成年后不经意地重复咬指甲动作。"行为学派则认为,咬指甲是"被某种事强化的结果",咬指甲可以带来一种好的感受,避免内心的痛苦体验,"所以人在焦虑、紧张、感到压力时会咬指甲"。与成人相比,儿童更会受到许多天生的内在焦虑的限制:包括潜意识里对未知世界的幻想、对父母关系的幻想、对自己可能抛弃或被抛弃的失落。

不要让孩子任性的咬指甲,这是病!

儿童的焦虑大都源自于家庭与社会——有些孩子家庭发展经济生活条件不佳或父母对于文化管理水平低,希望自己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考到好学校,将来能帮助我们家庭走出困境,再加上社会工作环境问题,导致很多孩子学习压力作用越来越沉重;有些孩子的压力则源于与父母之间关系不佳或父母间关系不和,导致这些孩子缺少关爱,与父母间关系紧张、难以维持亲密关系。 此外,儿童的焦虑行为,特别容易发生在环境改变的时候。

不要让孩子任性的咬指甲,这是病!

咬纠正这种不良行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奖罚分明的父母, 发现"咬指甲"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父母需要足够的耐心,理解和宽容,决不可和训诫谈话,甚至强迫孩子的手从他嘴里掏出等粗暴的方式。应该使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关注孩子心理发展需要的方式。当孩子想啃指甲,你可以找到一个替代品的事,就是让他的手被其他事务占用,顾不上咬指甲。转移工作环境,多参加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

不要让孩子任性的咬指甲,这是病!

咬指甲的习惯对儿童和成年人都是非常有害的。 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原因,不断改变,以免让咬指甲的坏习惯终生跟随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