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英特爾:冒險家、先知、偏執狂三位一體

阿瑟.洛克( Arthur Rock,Intel投資人兼首任董事長)這樣評價英特爾的三位一體:“沒有諾伊斯,英特爾成不了大公司;沒有摩爾,英特爾成不了技術領先的公司;沒有格魯夫英特爾成不了高效率的公司。英特爾的三駕馬車每個人都很重要,但他們三人的合作更重要。”

創英特爾:冒險家、先知、偏執狂三位一體


每個人都很重要

1.沒有諾伊斯:英特爾成不了大公司

諾伊斯1953年從麻省理工大學物理學博士畢業後,加入Philco從事晶體管的研究、期間發明了集成電路。1955年在一次華盛頓的技術報告會上,諾獎科學家肖克利教授被其報告深深打動,1月後主動聯繫邀請他加入即將在西海岸成立的公司(肖克利實驗室)。由於肖克利的家長制作風,加入後兩年團隊沒搞出什麼成果,1957年他與其它7位同事從肖克利實驗室出走創立仙童半導體並被眾人推任為總經理,1968年萌生自行創業的想法。

他找到時任研發總監的戈登.摩爾:“我要走了,你有興趣嗎?”。

摩爾說起他:“他屬於那種非常罕見的人,每個人在遇到他的那一刻都會喜歡上他”。

業內人說起他:“他激情澎湃,富有魅力,他是芯片行業真正的大師,天性拒絕壓制年輕人的雄心大志……每當聽到技術骨幹的新點子,他總是雙眼發亮,充滿好奇,使人倍受感染和鼓舞。”。諾伊斯還是喬布斯視為父親般的導師,無論是蘋果初創期還是後來喬布斯被踢出,他給予了喬布斯極大的提攜和精神上的鼓舞。

諾伊斯為英特爾注入了遠見、開創了尊重平等和冒險創新的文化。

2.沒有摩爾:英特爾成不了技術領先的公司

1955年,摩爾與諾伊斯同一日加入肖克利實驗室,1957年與諾伊斯一起出走創立仙童半導體任研發負責人,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1968年當諾伊斯告訴他準備走了的時候,他決定一起試試:“好吧,那我們試一次吧。”

於是,他告訴他的副手格魯夫:“我和Bob準備離開仙童,創立一家新公司。”

格魯夫說起他:“從面試的那天起,戈登就確實打動了我。更為重要的是,多年的共事,他一直站在我這邊。”

業內人士說起他:“他學識淵博、洞察趨勢,造就了英特爾80/90年代的輝煌;他人格偉大、知人善用,令強悍的安迪.格魯夫甘心一輩子追隨;他是正派的好人、謙虛低調,功成名就後依然不改本色。他是真正的大師中的大師。”

摩爾為英特爾確立了技術和創新的標準,奠定了以人為本的文化。

3.沒有格魯夫:英特爾成不了高效率的公司

1963年,摩爾來到安迪.格魯夫就讀博士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招生,面試後立刻錄用了他。1963年,安迪入職仙童半導體任摩爾的助手,1967年他升為副總監。

當摩爾告訴他準備離開創業的時候,安迪第一反應就是:“我想跟你們一起幹。”

一句話後就是三十多年忠心不二、肝膽相照的追隨。從Intel的運營總監開始,相繼從摩爾手中接過COO、總裁、CEO、董事長的職權,1998年摩爾退休他繼任董事長。

摩爾說起他:“事實證明,安迪很熱衷於思考怎麼安排組織機構並觀察它如何工作,並開始操心各種問題的管理。他基本忘記了他的博士學位……”

比爾.蓋茨說起他:“安迪是一個好得難以置信的CEO,他很善於挑選目標、然後帶領公司向這些目標前進,他善於把複雜的東西變得清晰明白。他是第一流的技術型經理人。”。

格魯夫塑造了“結果導向”的公司紀律,成功導入了OKR和績效管理體系,讓英特爾成為一家高效率的公司。


3人合作更重要:30年各領風騷數10年

創英特爾:冒險家、先知、偏執狂三位一體

1.1968-1979 諾伊斯時代

1969年 第一款產品3010 RAM誕生;

1970 開發出DRAM1103;

1971年 公司上市,推出史上第1枚通用芯片4004(Faggin主導研發);

1973年 確立企業價值觀-客戶導向、紀律嚴明、質量為先、勇擔風險、結果導向、敬業樂群;

1974 Faggin研製出8008處理器,性能是4004的20倍;

1978年 相繼推出8008/8080/8088微處理器,成功擊敗摩托羅拉贏得IBM訂單;

1979年 入圍《財富》500強榜單

2.1979-1987 摩爾時代

1979年,諾伊斯因事業家庭雙重受挫心生倦意將CEO授讓給Moore、自己保留董事長頭銜。

1981年起遭到日本半導體行業咄咄逼人的競爭,

1982年裁員2000多名員工,說服IBM以2.5億美元購買了英特爾12%股份;

1983年受益於微處理器增量,營收突破10億美元;

1985年日本存儲器市場份額超過美國所有企業,壯士斷腕做出放棄存儲器業務的決定;

1986年推出80386微處理器,康柏電腦搶先合作;

1987年英特爾市值超過40億美元,摩爾接棒任董事長,把CEO職權授讓給格魯夫。

3.1987-1998 安迪時代

1987年格魯夫接棒CEO

1988年 推出286、386、486系列微處理器,設立英特爾投資基金;

1989 推出80486,市場份額超過了所有的日本半導體公司;

1990年 Intel趕盡殺絕發動代號RedX的大規模營銷活動“286的價格買到386的機器”,把殘存的80286趕出市場;

1993年 推出奔騰(Pentium) 處理器,壟斷了CPU市場,發起“Intel Inside”廣告;

1994年 芯片浮點問題損失4.75億美元,設立“消費者意見部門”,首次發佈社會責任報告;

1996年 投入50億美元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每9個月就有一座英特爾的芯片廠拔地而起;

1998年卸任CEO,成為新一任董事長,到1999年公司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


舉世無雙的三位一體

他們的個性非常不同,但為何他們能毫無衝突地進行權力交接、前赴後繼擔任CEO,把英特爾帶入到一個又一個高度呢?

1.支點和槓桿

摩爾好比是支點,諾伊斯和格魯夫就好像是槓桿的兩端。格魯夫對諾伊斯的管理風格很是看不慣,兩人的衝突居然創造性地變成英特人特有的“建設性對抗”解決問題的方式。

2.骨子裡趨同的價值觀

他們都有著工程博士的教育背景,心懷工程師特有的信仰--科技以人為本。他們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科技面前人人平等,從而厭惡官僚和等級觀念。他們一開始就確立了“以人為本”“結果導向”“勇擔風險”的價值觀,一方面尊重每一位員工、激勵每位員工迎接挑戰,大膽創新、求勝但不怕輸,另一方面強調彼此間對目標的承諾、以結果來衡量每人的價值。

3.建設性對抗

格魯夫在《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中談及“一個企業,若一貫能夠成功地處理這兩個發展階段--爭論和目的鮮明地前進,那麼該企業就可稱得上是一個堅定有力的適應性組織。”建設性對抗是英特爾常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總是挑戰假設,從不接受妥協,也從不為了繼續前進而達成邪惡的共識。

需要強調的是,必須有兩個特點:

一、能容忍爭論,甚至鼓勵就關鍵問題進行爭論,無論職位高低、背景如何都可自由發言。

二、能夠做出明確的決策,接受明確的決策,並使整個組織齊心協力擁護改決策。

4.一以貫之的企業利益至上原則

無論在公司全職還是隱退後不管日常事,他們的一貫原則是“Intel利益至上”。無論是直面單一的企業競爭還是更為宏觀的行業或國家競爭,他們都會通力合作、千方百計地取勝。

  • 為贏得IBM PC電腦的第一筆微處理器訂單,他們發起了“粉碎行動”一舉擊敗強大的競爭對手摩托羅拉;
  • 為徹底擊敗來勢洶洶的日本半導體產業,他們裡外應和凝聚公司內部、芯片行業甚至國家的力量。
  • 為了徹底甩開同業競爭對手,他們與微軟建立了商業史上最成功的Wintel聯盟。

在生死存亡之際、在大是大非之前,他們這種超然的大局觀和一致性造就了偉大的英特爾


最後的啟示

1.傳奇的三位一體給您什麼樣的啟示?

2.成事在人:你需要什麼樣的創合團隊?如何經營與他們的合夥關係?


(創業正能量.盡在事業芯,歡迎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