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長安,你會想到什麼?
腦海中浮現的是電視上車水馬龍的忙碌京城,還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當朝皇帝所在帝都,亦或已被稱為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首的國都。長安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古樸,蔚然。長安長安,長久治安。一個名字便直截了當的表明了它的責任,它,生來就是帶著民運來到這世間的,它的目的就是給人民以安定,和諧。
事實上,它做到了,它如同一個皇子,生來就是為了天下的民生社稷。杜甫在詩《飲中八仙歌》中寫道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詩句直接反應了其當時的長安城中安定與和諧的情況。百姓們安居樂業,無絲毫擔心社會的治安,可見長安城中安定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不過,在歷史上,長安的身世卻也是命運多舛。
長安的歷史文化積澱
首先,在歷史上的長安,林林總總的可是經歷過十個(主要)朝代的更替。這個地區被證明早在史前時期就有人們集聚在一起生活了,證據就是2008年考古團隊發現了高陵楊官寨遺址,這一發現直接將東亞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這個被發現的城市或許是東亞區域最早的城市。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古代文明出現了,長安第一次成為了一個朝代的國都,那時還叫酆京或者鎬京,是中國周朝的中心地區。在古書上多有蹤跡,《詩經》《周禮》等書中皆記載過當時西周的都城的禮儀和建築。在《周禮·司市》篇中就有記載: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
描寫了多種集市類型,側面反映了長安鎬京是中國記載中的最早城市。
到秦朝,此時長安還是咸陽,位置在渭河兩岸,涵蓋今天的西安和咸陽部分區域。此時,這座都城真正意義上稱得上是第一帝都這個名稱了,秦始皇統一了全國,這裡也就真正成為了天下之都。加之秦始皇的一些空前絕後的舉動,秦朝在我國的歷史地位上絕對是一等一的,以致於,長安在當時世界上成為了極度繁華的城市之一。
長安的鼎盛時期發生在唐朝,這時,因得到擴建和完善,其面積是公元447年的君士坦丁堡的7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在盛唐時期,長安是為當時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性都市。無數外來國家派遣使臣前來朝拜,尋求庇佑,無數商人來此尋求商機。
國家的鼎盛直接影響了周邊國家的建設,例如,日本的平安京,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長安城的規劃結構。正因為這些先人的開疆拓土,思想非凡,使得長安的文化得到極大宣揚。
人心民意所向之城
長安在每一次的城市發展中,都起到了在全國的領導作用,在人們心中,這座城池的意義早已不是一座普通的都城了,在周、秦、漢朝、隋朝和唐朝這些中國歷史上的極為強盛的時代,他們的都城自然也被賦予了一種更為神聖的色彩。
在周朝的出生城池、秦朝的第一帝都、漢朝的天府之國、唐朝的開元盛世。這些朝代的頂級都城都在這個地方,統治著天下八方社稷,國家的百姓,對於這座京城,內心都無法平靜。
在普通百姓眼中,長安是為天下最為和平的地方。古時候,普通百姓最為擔心的就是生命,在那個視人命為草芥的年代,每一個平民都岌岌自危。而在長安這個都城,天子腳下,重兵把守,問誰人敢放肆?自然不會發生如同杜甫文中“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的難言之痛。生長在長安,此類危機,自然無需擔心。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重離輕別離”的商人眼中,這長安城就是一座黃金城,皇帝所在帝都,金銀珠寶自然少不了。商人眼中的長安就是用來淘金的寶地,這使得長安在商人心中自然就地位崇高。
在學子,官員眼中,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固然值得歌頌,但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如此清高不俗。人生在世,錢權二物便是多數人畢生所求,學子苦讀,十年寒窗只為強權在握,衣錦還鄉。朝臣嘔血,為的也是升官發財,得以器重。京城長安便是他們用武之地。每一種人在長安,都能使自己所需得到滿足,是為人心所向
熠熠生輝,古城依舊光照中外
長安經歷了多朝生滅,見證了天下無數人的起起落落,也見證了一個個朝代延續,換代。更是留下了一個個文明的更替,從史前到先秦兩漢隋唐到近現代,每一次更替,都留下前朝痕跡,到近代,因為各勢力據點都移居北平,之後便無緣國家首都。
可是對於長安來說,這已經不重要了,它的內涵,它的古樸、滄桑變化卻變不了這座城的精神。對國人來說,這座城承載了太多炎黃子孫的記憶和文化內涵,開元盛世、絲綢之路、第一帝都,都是已經溶於血液的不能忘的記憶。文化,政治,經濟在這裡都曾是世界之最。是國人之驕傲。對外國人來說,這座城是他們曾經羨慕的對象,在長安,他們的祖先學習的知識,借鑑的經驗,都是他們有今日成就的“磚瓦”,忘長安是為忘祖先。
總結
今日長安,已為西安,雖為一省會,跟千年之前較之,卻也差強人意·。但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中華文化文明的發源之地,被譽為天然歷史博物館的長安卻依然在我心,一定有很多人都會記得,曾經千年風雨的世界古都。有歌詞寫道:寒夜常夢見 你鶴髮童顏,此去幾千年 誰將你陪伴。
不管你的如何看待,古城就在那裡,僅僅是一座城,卻又不僅僅是一座城!這,就是長安。
End:
我是夏木,一個年輕人,若喜歡此文,點贊轉發,實在感謝
閱讀更多 夏木書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