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李斯是不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

螳螂先生


李斯在早年为郡小史的时候就表现了出了野心和报负。那时他从看见厕所里的瘦弱的老鼠每逢见到人逃跑和粮仓里肥头大耳的仓鼠见到人都不怕的决然不同生活。就感慨到,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环境决定的。他认为人无所谓能干不能干,聪明才智本来就是差不多的,富贵和贫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机会和选择环境。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而”这是李斯在历史舞台上的第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于是他拜了当时主张法家思想的荀卿为师,学习所谓的帝王之术,也就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学学成以后来到秦国,很快就赢得秦王的赏识。

李斯在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历史发展,建立以后再巩固秦朝政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文化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和法律货币度量衡等文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沙丘阴谋中,李斯为什么要同宦官赵高合谋篡改秦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为胡亥为新帝,最后落下五邢腰斩的下场呢。首先李斯在跟随了秦王之后,从小小的郡小史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他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权力。当时扶苏对于李斯在推行的法家思想时采取的一些措施很不感冒,如果扶苏上位是必会打压自己。其次他也知道如果不配合赵高和胡亥两人,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扶苏来的那刻。只是后来在于赵高的争权中,棋差一步,落得晚年凄惨。其实李斯在战国这一人才济济之中,能做到位极人臣,也算是千古一相了。


江寒古冷


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斯的下场皆是咎由自取

李斯是秦国廷尉,曾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升任为丞相,继续辅佐秦始皇、秦二世,可谓劳苦功高。就是这么一个劳苦功高的两朝元老,却在秦二世登基不久,就被腰斩并屠戮三族,下场不是一般的悲惨。

李斯(影视作品)

李斯之所以被秦二世下令腰斩,是因为李斯被陷害意欲谋反。而陷害李斯的幕后黑手就是秦朝有名的大奸臣赵高。

李斯被腰斩是发生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当时,秦国各地起义不断,遍地狼烟。秦二世做为天子,非但不加征缴,仍旧我行我素,继续加大酷刑厉法的力度和对百姓的压榨。到了后期,秦二世甚至于连最基本的朝议都懒得去,秦国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给赵高定夺。身为秦朝右丞相的李斯联合左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进谏秦二世,建议秦二世减轻百姓的劳役及赋税,这样造反的人就会减少,秦国慢慢就会好起来。

让秦二世不理朝政的人就是赵高,赵高对权利的欲望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只有秦二世尽情享乐,赵高才能尽情享受权利的乐趣。显然李斯等人的建议不符合赵高的利益,阻挡了赵高向权利顶峰前进的道路。于是赵高便利用秦二世对自己的信任,陷害李斯意图谋反。昏庸的秦二世被赵高利用,下令处死了向自己进谏的李斯。

▲赵高(影视作品)

李斯向秦二世进谏而被害死,按理说应该让人怜惜。俗话说“文死谏”,李斯之死毕竟是一个臣子为帝王江山社稷而进行的“忠言劝告”。但李斯的死并没有让人感觉多么悲痛,因为李斯最终能有这样的结果,全因自作自受。

李斯的作茧自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死在了东巡的路上。秦始皇在驾崩以前,命中车府令

赵高给公子扶苏下诏令,打算传位给扶苏。赵高没有听从秦始皇命令,私自将诏书扣押,并暗中联合公子胡亥伪造假诏书,意图推举胡亥为新天子。

▲秦二世胡亥

但这件事没有身为丞相的李斯配合肯定会露馅。赵高向李斯说:“如果扶苏继位,蒙恬等人会替代李斯在朝廷中的地位,李斯便会失去权利功名。”李斯为了一己之私,加入到赵高的队伍,联合胡亥、赵高,伪造假诏书,赐死扶苏与蒙恬。

李斯身为丞相,在秦始皇去世后,非但不加以遵守先帝遗愿,反而害死法定继承人,推举昏庸的胡亥继位,这无疑给自己后来被处死埋下隐患。李斯的行为就是作茧自缚,最后害的自己身首异处。

其实,李斯其人还是蛮有雄才大略的。比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是李斯提出的在秦国采用郡县制。郡县制的提出及应用,在历史上是很前卫的。如果李斯将心思用在对的地方,在秦始皇驾崩后,能够恪守臣子之礼,或许秦国不会二世而亡的。


史无眠


秦朝时,李斯虽出生卑微,却助始皇一统天下。而后李斯位极人臣,但是最后却落得腰斩于于市。为什么他的人生会悲剧收场呢?且让无敌细细说来。

李斯

李斯的人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始皇帝生前与死后。现在让我们重新开始回顾他的人生吧!

位极人臣

1.胸怀大志

李斯,楚国人,胸怀大志。后辅佐秦王,终于成就显赫人生。李斯出生于楚国,年少的时候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在这期间他曾说:“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大志向。随后他拜师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之术,出师后分析天下大势,认为秦国有一统天下之势。而后自荐为吕不韦幕僚,又被吕不韦推举给秦王。李斯把握住机会,给秦王出谋划略。

最终,助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成就大秦万世基业。

2.功成名就

李斯助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官拜丞相统领百官,功成名就。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册封李斯为丞相,为百官之首。李斯随及向秦始皇提出各方面的政策稳定天下。第一:李斯有感于周朝分封天下,导致诸侯攻伐数百年,应该废除分封设立郡县制。 第二:建议书同文,车同轨,方便万民。 第三:设立三公九卿,分管各部,人思其职。 李斯,在此时深受皇帝器重,功成名就位极人臣。

秦始皇

《史记•李斯列传》评价李斯才能: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此时此刻,李斯志得意满年少时的大志终于成为现实。可是之后,李斯却迷失了自己,导致自己人生悲剧落幕!

作茧自缚

1.嫉贤妒能

李斯曾举荐韩非,却因嫉贤妒能,残杀好友。秦始皇初期天下还未一统,求贤若渴,李斯因此举荐自己的好友韩非给秦始皇。韩非出生韩国贵族,法家代表人物。这和秦始皇以法治天下不谋而合,因此深受喜爱。这时候李斯可坐不住了,你韩非受重用,那我以后还有地位吗。于是向秦始皇说韩非坏话,导致韩非被下到监狱。最后又逼迫韩非自杀身亡。李斯嫉贤妒能的性格,导致人生的悲剧,初见端倪。

2.与虎谋皮

李斯贪恋荣华,篡改始皇帝遗诏,与虎谋皮!秦始皇巡游天下,却不幸死于沙丘行宫。遗诏另大公子扶苏回咸阳继位,可是中车府令赵高与二皇子胡亥对皇位有想法。但是他们二人并不能左右局势,于是就拉李斯入伙。赵高对李斯说,太子扶苏重用蒙恬肯定会对你有所冷落,如果你帮助二公子胡亥一定保你世代荣华。李斯心动了,为了所谓的荣华富贵。他篡改遗诏,赵高胡亥二人为虎作伥,也为自己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

3.悲剧收场

李斯篡改遗诏为自己的悲剧亲手种下了种子,最后悲剧收场!胡亥登基后,不理政事,军国大事全由赵高处理。李斯因此上书,希望胡亥能够亲贤臣远奸逆,却被胡亥不喜。后来赵高设计说李斯谋反,下令将李斯满门腰斩于世。李斯贪恋荣华,最终却被夷三族,一生悲剧收场!

李斯

《史记•李斯列传》评价李斯的悲剧: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李斯虽然饱读圣贤之书胸怀天下,却仍然与一般人一样贪恋荣华富贵导致自己悲剧结尾。或许到死他才明白:宁与君子为敌,莫与小人为友。可惜,上天不会再给他一次机会!


无敌通史


我个人认为,李斯得到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他不是悲剧人物。

这里提出一些自己小小的看法。

前半生的风光

李斯出身寒门,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后来被嬴政所提拔。最后当嬴政统一全国后,李斯成为秦朝丞相,可以说一时风光无二。

那么,他前半生主要做了什么呢?

1、提出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大家都知道郡县制的影响力很大,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在沿用,一直演变到如今的省市县制。由此就能看出李斯的高瞻远瞩,其才能之高令人敬佩。

而且按理说,如果不推出这个政策,李斯势必会因为自己的功劳获得很大的土地,但是他并没有,他为了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是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又得罪了其他贵族。

2、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书同文、车同轨。

李斯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能够促使国家的统一。只有语言文字等统一起来,那么原六国人民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交流、贸易,增加他们对共同国家的认同感。

3、修缮制定了一套《秦律》以及制定了一系列礼仪制度。这就可以看出李斯造诣之高。

4、焚书坑儒。

这是李斯提出的统一人民思想的政策,对文化方面是有一定危害的,但不得不说,这个政策在统一思想方面确实起到了作用。

后半生亡于追逐权力之中

在秦始皇死后,他和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赐死了扶苏,将胡亥捧上皇位,成为秦二世。后来赵高诬陷李斯谋反,李斯经过酷刑被迫承认罪状,最后李斯死于他自己订立的法律之下,腰斩而死。死时无一人怜悯,百姓皆拍手称快,一代奇才,落到如此下场,让人无言。

说起李斯这个人,他非常有才华,为秦朝统一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也为秦朝之后的稳定和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呢,他的下场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首先,秦始皇死后,他为了私利违背秦始皇的意愿,杀害扶苏,反立胡亥,这是对先帝的不忠。因此最后会被赵高背叛。

而且,在秦始皇对自己国家的现状一筹莫展之时,他不仅没有劝告秦始皇要休养生息,反而还大肆动用民力、奴役百姓,这是不义。所以他死时无人怜悯。

但是呢,我觉得像李斯这样的奇才,他不需要后世对他如何可怜,抑或是如何痛骂。当他为了私利和赵高合作开始,他肯定心中对自己的所为,对未来的结局已经有了判断,无非是生或死罢了。


文史寻踪


李斯的死不是悲剧,是必然!原因仅二:

(一)以仓中鼠作为终极目标。李斯在人生舞台上喊出的第一句台词"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开始在楚国的府衙中做文法小吏,食不饱,居无所,晚上圈在一破厕所角落暂栖。李斯注意观察到厕所旁与其同居的老鼠吃的是粪便,还经常有野狗抢食,一有来人或来狗,便惊得四处逃窜,一不留神有的还被狗咬死。又一天,李斯因事到官府仓库,见到仓库里也有老鼠。一只只吃得身体滚圆、毛色光滑,同时既无人挠也无狗咬,悠然自得。两种鼠的命运,让李斯明白了"鼠在所居,人固择地"道理,由此也让李斯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那就好努力做一只富贵傍身、高高在上的仓中鼠!

(二)急功利、唯私欲、不择手段。

Ⅰ、急功利。李斯确定目标后辞小吏,师苟子。首先,选科目时选的是帝王术,目的一个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成为帝王之师。要知道,伴君如伴虎,李斯选的第一道签就是凶签。

其次,出师时选的是走秦国。学业完成时,其师旬子希望他帮助楚国复兴,但李斯认为秦国最强大,历代君王都野心勃勃,卖要卖个好价钱。荀子决定入秦后,苟子为他的命运不安,曾夜不能眠,老师也看出他的急功利太过于危险,也认为他此去凶多吉少。

2、不择手段。

(1)杀韩非。李斯经十一年打拼成功成为秦王重要佐臣时,韩非入秦了。韩非与李斯同为荀子学生,韩非是韩国诸公子之一,论出身比其高贵,论知识结构比其更扎实。秦王读韩非的《孤愤》《五蠹》时拍案直呼"不见此人,死不恨矣”。正因为此,李斯不待韩非发为,便以韩非“灭六国先灭赵缓伐韩"的观点发难,报请秦王以过法治罪,将韩非打入监狱,一入狱,不给任何韩非上书反击机会,便胁迫韩非服毒自杀。 以秦王一贯渴求人才、爱护功臣的秉性,是不会治韩非死罪的。李斯迅速毒死韩非,是给自己埋下的一枚炸弹。

(2)焚书坑儒。李斯冒孔进谏提出止法家以外一切私学。致使天下《诗》《书》百家之书被焚,四百六十多名儒士被坑杀。引起太子扶苏不满,扶苏为之上书,致使被流放到北方当监军。太子导师为太子鸣不平,终致杀身之祸,李斯亲自监刑。敢打败太子,太子师,以及天下儒生,可以说,此时的李斯已为自己挖下了大坑。

3、私欲至上。在助秦国灭六国、统文字、度量衡等方面,李斯是有功劳的,但没有一点是超越私心之上的!在秦始皇之死这个大考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河北丘山始皇驾崩了,在生命终结之前,赢政发布敕令,把兵符印玺都交给扶苏,让扶苏速来咸阳即位,但命令发布太晚了,遗诏刚密封就咽了气。

从为国为民大计上讲,当立扶苏。扶苏刚毅武勇,奋发政事,善激励用人,品行、才能远胜胡亥。

从法序上讲,当立扶苏。扶苏是长子,最主要有始皇传位诏书。

但最终李斯害怕扶苏即位追究其焚书坑儒责任,从个人私欲角度出发,助纣为虐,与赵高联盟,绞死了太子扶苏,也绞死了秦朝和自己。





三五说事


说到秦朝的丞相李斯,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拥有着王权富贵的他,晚年却落得一个腰斩街头、夷灭三族的下场,这也正是李斯的悲剧。

从功成名就到万丈深渊,有时便只在一念之间。也正是因为李斯晚年在沙丘那一念的决定,从而也就铸就了他一生的悲剧。

悲剧的开始——“沙丘之变”

秦始皇在其第五次东巡的路上,因自身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再加上旅途劳累,最终患上了重病。在他生命垂危之际,秦始皇开始安排后事,他口述令赵高写了一封给公子扶苏的信,让他迅速返回咸阳办理丧事,并继承皇位。然而还未等到信件送出,秦始皇便逝世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便有了赵高密谋李斯帮助胡亥篡位的机会。

秦始皇死后,赵高便计划着帮助胡亥篡位,以此来达到自己谋权摄政的目的。此时扣留了秦始皇诏书和御玺的他,便一本正经地对胡亥说:“我可以帮助你篡改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并立你为大秦太子,从而取得皇位。”胡亥听后大喜,爽快地答应了。因李斯身为秦朝的丞相,自然是权重如山,所以这件事还得争得李斯的帮助才行。于是,赵高便去找李斯并对他说:“丞相,始皇帝驾崩前赐长子扶苏诏书,令其速回咸阳服丧,并继承皇位。但是现在始皇帝的诏书与御玺都在我手中,这立谁为太子并继承皇位这件事情,现在可是丞相你我二人说了算啊。”李斯听后大怒,对赵高说:“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当臣民能去商议的,当然还是要遵循始皇帝的意思。”心知李斯痛处的赵高不紧不慢的对他说:“若是扶苏继位,丞相你觉得你与蒙恬相比,扶苏会重用在他身边的大将军蒙恬呢?还是连理政思想都与之相左的丞相你呢?我想等扶苏继位后,丞相你估计就可以回家安度晚年了吧!”接着,赵高又力陈胡亥诚信厚道、慈悲仁爱,若是李斯同意这个请求,便可确保丞相之位安然如故。

此时的李斯,正像是打破了醋坛子一样,心中百感交集。他思考了良久后,最终他自负的认为自己难不成还斗不过一个宦官与执跨。因此,李斯心中的小我战胜了大我,便不顾秦朝的兴衰,做出了这个错误的决定。从此也就引发了李斯一生的悲剧!

悲剧的发展

胡亥继位之后,赵高的权利与日俱增。但他始终把开国功臣李斯视为眼中刺,认为他会阻碍自己以后的计划,因此赵高便处心积虑地想把李斯除掉。

阴险的赵高便又设计对胡亥说:“现在陛下你年少继位,缺少治国理政的经验。万一要是在朝堂之上做出什么错误的决定,那么必定会影响到你的威望,以此而来有些大臣恐怕就会心生谋反之意。陛下不如就长期待在宫中,由小人来替你传达他们的意思,然后来禀报陛下。这样一来陛下你就不会在朝堂之中出什么岔子了。”原本不思朝政,只知花天酒地的胡亥听后大喜,此后胡亥便深居宫中,而朝中大事便由赵高一人独揽。

悲剧的高潮及结尾

一天,赵高对李斯说:“现在天下局势不稳、盗贼肆起,而陛下却仍大量征收劳役修建阿房宫,自己因身份低微而不便进谏。于是我这不就想到了李丞相你,丞相你劳苦功高此事你去最为合适。”赵高又说:“我可以给李丞相寻找进宫进谏的时机,到时候便会通知你,这样丞相就可以见到陛下了。”然而李斯却并不知道这件事是赵高筹划的阴谋,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赵高每逢胡亥花天酒地,与宫中美女玩乐之时,派人去告诉李斯说:“陛下正有时间,你可以去进谏此事。”因此,李斯便起身前往。接二连三的李斯去了三次,胡亥就大怒对赵高说:“这个李斯是什么意思?平时我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不来找我,偏偏在我设宴喝酒之时,来和我说一些盗贼的鸡毛蒜皮之事,他这是看不起我吗?还是故意来打扰我?”

【胡亥剧照】

此时,赵高便向胡亥进谗言说:“李斯在朝堂之中目无君主,又是“沙丘之变”的参与者,当时他选择帮陛下争取皇位,有可能是他自己想要谋权篡位,争当你的位置啊!我还听说当时陈胜吴广起义时还路过李斯儿子李由镇守的三川郡,而李由却没有半点出击攻打的意思,反而他们之间还有书信来往,没有调查清楚的我也不敢前来禀报陛下这件事。”秦二世听后大怒,便立即令人去调查此事。

得到消息的李斯,意识到自己摊上事了,便立刻上书揭发赵高的罪行,建议胡亥将其除掉。但早已对赵高深信不疑的胡亥,则认为是李斯在诬陷赵高。不分青红皂白的胡亥便将李斯逮捕并关进了监狱,并索性交给赵高来处理此事。落到赵高手里的李斯,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赵高经常令人对李斯严刑逼供。

【李斯剧照】

长此已久,李斯因身体吃不消,最终意志也被击垮而被迫承认了赵高的指控,承认了自己有谋反之心。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阳市街头被当众腰斩,并被夷三族。

总结

对于秦朝的开国功臣李斯,他不仅帮助嬴政完成了吞并六国的霸业,也在以后秦朝的治国理政中有着重要的贡献。比如李斯建立的郡县制,不仅很好的巩固了秦朝的政权,而且还规定了朝中各部的职责与分工,更好的协助了嬴政治国理政;还有他统的文字,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更有他统一的货币、度量衡、车轨等,无一不被后人所称赞。而其设立的郡县制,更是在以后的封建王朝中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有着一身功绩的李斯,劳苦功高一辈子,在其晚年的时候却落得了一个腰斩于市的结局,这无疑是李斯的悲剧。

因此,李斯也确实算的上是一个悲剧的历史人物。


史墨千秋


盖棺定论,李斯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功罪同样巨大的政治家。李斯的文明功业如泰山不朽,李斯的亡秦罪责负铁铸恶名。

李斯的人生有三个大的转折点,师于荀子,佐于嬴政,罪于赵高。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且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李斯正是继承了荀子的思想精髓,才为他的人生功业奠定了基础。

向秦王政上《谏逐客书》是李斯在秦国政治功业的真正起点,也是李斯唯一一次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而呈现出了法家名士的烈烈雄风。从此开始,李斯辅佐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击匈奴,征南越,定礼制,废除分封治,确定郡县制,制定法律,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在秦统一华夏,盘整华夏的巨大功业中,李斯的煌煌功业如中天之日,光耀夺目。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但是,在那个风雨交加,天摇地动的沙丘宫之夜,随着秦王政的溘然长逝,李斯把自己由人变成了鬼,加入赵高,胡亥阴谋集团,伪造遗诏,逼死扶苏。不但直接导致了秦帝国的崩溃,灭亡。而且使自己备受蹂躏,摧残,被昔日的同谋者以天下罕见的五刑残杀,且夷三族。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性格的政治家,其悲剧根基在于其天赋精神的两重性,既奉烈烈大争之信念,又埋幽幽性恶之私欲。遇始皇帝此等心志强毅,雄才大略之君主,李斯的大争信念与法家才具得以淋漓尽致之挥洒。失去始皇帝而猝遇历史剧烈转折之险关,须得李斯自家把握时,李斯的政治判断中便自觉不自觉的渗进了私欲。此等挥之不去且越来越重的私欲,使李斯一次又一次失去了自我校正的机会。

真正的悲剧在于,寸心煎熬之下,李斯终未能恢复法家名士当有的烈烈雄风,而对下作昏聩的二世始终存有无尽的奢望,对奸险阴毒的赵高始终没有清醒的决断。作为大政治家的正义原则,作为奋争者的性恶底蕴,并存于李斯一身,最终淹没了李斯为之奋争的帝国大业。

更为可悲的是,李斯直至最后都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这场阴谋政变中该负的责任。当赵高这个奸恶之徒,发现了帝国的法制在权利交接中所出现的缝隙而觊觎帝国的最高权利时,作为帝国丞相的李斯,是最有能力,也最应该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完成帝国权利的平稳交接。但李斯却选择了与阴谋者同谋,为两个恶障撕开了法制的笼子。李斯确实是毁灭大秦帝国的第一罪人。

李斯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正是李斯的私欲,使刚刚建立起来的华夏文明遭到扼杀。使国家重新陷入动荡,人们又一次流离失所。

我是隔壁老王,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历史!


隔壁老王谈历史



猪晓侠


李斯只不过是权力的游戏里失败的一方,谈不上所谓的悲剧。

李斯看到厕所和粮仓里的老鼠,碰见危险的时候截然不同的反应,发出“屁股决定脑袋”的感慨,以之为人生哲理,不断向上攀爬。

他从少年就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师从荀子,学的是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有所成后,立马跑到吕不韦门下,寻找进去秦国上流社会的机会。

《谏逐客书》就是他一直等待的机会,他迎合了始皇帝想要统一六国的追求,给嬴政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开始参与到秦国逐鹿天下的计划中。

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郡县制,为秦国管理庞大国度制定了严密的法律制度,秦国在他的管理下皇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集中,终于,他当上了丞相,人生也到达了顶峰。

盛极则衰,权力造就了位极人臣的李斯,但也把他高高的捧了起来,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地位、财富。原则、道德、安国、为民,甚至他自己毕生所学的法制,这些曾经的底线,通通被他丢弃。

李斯和赵高修改遗诏,害死扶苏、蒙恬,立胡亥为秦二世,祸国殃民,作恶多端,终于是死在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可以说是死有余辜,不值得同情。


樱花下饮茶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说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李斯这人可以说是时代铸造的,他的悲剧也是时代造就的。

李斯是秦朝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成就可不像皇帝出生,生来就有。他早年为一个郡的小吏,也是积极拜师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就入朝为官。他的悲剧就与他当官之后的所作所为有关了,是吧?他当官之后一心为朝廷着想,尽职尽责,后一步步拜为丞相。他的一切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可以说李斯的命运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的。朝代在更迭,命运在时刻的转变,后来被害。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物的时候,要结合它的时代背景来看。比如说在评价曹操,我们习惯于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他觉得他就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刘备就是忧心忧国的人。从大的方面来说,它确实是这样,没有错。但是每个人物的性格不是单方面的,我们尝试着可以从另一方面去发现他,看他贡献了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比较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看一下商鞅的死惨不惨,大家可想而知,为帝国尽心尽力的人,最终却被车裂而死。当他在逃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收留他。就因为他制定了那么严格的法律,没有人敢违背,一旦违背就是连坐之罪,可见他当时制定的法律有多么的严格,当时的人民有多么的痛恨他,最终商鞅就被抓了回去。你们说这是不是他自己害了自己呢?可是商鞅死前他却笑了,他笑自己制定的法律是多么的有效。我们能因为商鞅制定的条文多么的残酷而去责备他吗?可是他当时的政策方针帮助秦国实现了统一,其中法律条文的实施对当时及后来产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