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末年,帝王寶物的顛沛流離,乾隆:敗家子

乾隆朝之歷歷盛景,其實是中國傳統社會之迴光返照,殘陽一抹,是不可再現之輝煌。物極必反,月盈則缺。其後所發生的一切,均驗證了這一鐵律。

盛世末年,帝王寶物的顛沛流離,乾隆:敗家子

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 網絡圖片

時至晚清,國勢衰落,內憂連連,外患不斷。列強狼奔豕突,朝廷風雨飄搖。百年之前,歲次辛亥,武昌城頭炮響,諸省紛紛響應。繼而清帝退位,民國肇基。《三希寶帖》之命運堪憂,成為時局板蕩之縮影。根據《皇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仍居於紫禁城後宮,養尊處優,稱孤道寡。

盛世末年,帝王寶物的顛沛流離,乾隆:敗家子

養心殿“三希堂記”掛落局部

時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所部兵臨城下,將溥儀逐出皇宮。《中秋帖》與《伯遠帖》在劫難逃,歷盡坎坷。在當時之一片慌亂中,溥儀庶母敬懿太妃將二帖偷出皇宮,竟低價賣給一家小古玩店。然後,二帖被曾做過袁世凱陶務總監督的郭葆昌購得並珍藏。去世之前,傳予其子郭昭俊。新中國成立前夕,昭俊攜二帖避至臺灣,不久再遷香港,由於生活窘迫,不得已將二帖抵押於英國匯豐銀行。

盛世末年,帝王寶物的顛沛流離,乾隆:敗家子

清拓三希堂法帖冊帖頁

後來經周恩來總理批示,政府出重金購回,二帖得以迴歸故宮博物院。而《快雪時晴帖》更是離鄉背井,身世飄零。溥儀出宮之前,暗中派人將其裝入行囊,但在出宮時,被守城衛士搜得,交付清室善後委員會。

盛世末年,帝王寶物的顛沛流離,乾隆:敗家子

王獻之《中秋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作為頭號珍寶,此後一直得到嚴密保護。1948年,國民政府搖搖欲墜,原故宮博物院召開理事會,決定將部分文物運往臺灣。莊尚嚴奉命將包括《快雪時晴帖》在內的238951件故宮文物帶至臺灣,現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仿建之“三希堂”,形單影隻,煢煢無伴。而北京故宮博物院之三希堂,仍保留著乾隆時原樣,獨缺此帖,大憾無邊。三希寶帖至今分離已近九十年,映襯著金甌未滿,兩岸分離之現實境遇。

盛世末年,帝王寶物的顛沛流離,乾隆:敗家子

王獻之《中秋貼》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2010年,在故宮博物院建院85週年之際,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分別授權,以館藏《三希寶帖》真跡交付已有三百年曆史的古書畫老字號“榮寶齋”,採用珍貴高仿工藝,按原作規制,等大再現《三希寶帖》之神采。高仿《三希寶帖》完全保留歷代名家帝王題識、鈐印等歷史印跡,被稱為“僅下真跡一等”之藝術珍品,限量發行2011套。乾隆帝一生珍愛之稀世珍寶以此方式實現團聚,書法與收藏愛好者可聊作安慰矣。

盛世末年,帝王寶物的顛沛流離,乾隆:敗家子

王珣《伯遠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詩仙李白有詩云:“我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往日之輝煌於今不再,只能徒發“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之慨嘆。作為後學晚輩,面對往聖前賢留給我們的件件瑰寶與文化高峰,只能頻發望塵之嘆。莫雲超越古人,即便是繼業守成,亦深感有心無力。

​內容整編自:邸永君《三希堂小史》《紫禁城》 2011年10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