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食记|那时的我们,总爱点这道菜

闲食记|那时的我们,总爱点这道菜

作学生党时,手里没几个钱,想解馋下馆子还得大家凑,所以点菜时,异常算计。

说是下馆子,其实就是去"狗食馆",那种不上档次的低端餐馆,也就是川渝地区所说的"苍蝇馆子"。别看档次不高,菜品的水准着实不低。

狗食馆不比大饭店,菜单上的菜式不多,但是敢于往上写的,一定都是看家菜。

这些看家菜,无非老爆三、八珍豆腐、全爆,还有素烧茄子、酸辣土豆丝之类。实惠、味好、下饭是这些菜的共性。

即便面对性价比如此高的菜品,在点菜时,大哥还不忘嘱咐"点锅塌"啊。用他的话说,介菜没翘头儿,除了肉就是鸡蛋,真材实料造不了假,实惠、解馋有营养,还能看大厨的手艺,汤儿还能和(huò)饭吃,放着介菜不点,脑子有病啊。

后来,不管到哪儿吃饭,谁拿着菜单,都会抢在大哥之前说出这段话,一字不差,也是一景。

没错,这道大哥津津乐道的菜,就是"锅塌里脊",天津人叫它"锅塌"。

锅塌也是道传统鲁菜,到了天津,改良了,改得"倍儿实惠"。

传统意义上的锅塌,是用原料挂全蛋糊或者蛋黄糊,煎制出厚膜(壳),加入味汁稍加炖煮,勾芡出锅,比如"锅塌豆腐"。这样的做法,原料滑嫩,外皮吸味,菜品色泽金黄,好吃而讨巧。

闲食记|那时的我们,总爱点这道菜

锅塌豆腐|图片源自网络

如此好三观的吃食,到了天津,又进步了。

天津人把豆腐换成了里脊肉片,营养上均衡了,口感上厚重了。而在烹调时,得用大翻勺,这就是大哥要从成菜出品上看的大厨手艺。

锅塌原料简单,只有里脊和鸡蛋,操作过程行云流水。

闲食记|那时的我们,总爱点这道菜

锅塌里脊|图片源自网络

里脊切片,加盐入底口儿,加水淀粉上浆,入油滑散,盛出备用。锅入少许葱油,鸡蛋打散入锅煎制,待周边凝固,中间溏心儿时,加入肉片,锅边淋入少许明油滑锅,晃勺翻勺,加高汤、酱油、食盐、味精,少许糖提鲜,稍加煮制,水淀粉勾芡后淋入花椒油,出锅。

工作已近20年,彼时同学天各一方。生活中,早已没有了因钱少、为解馋、而算计的窘迫,但那种乐呵竟也成了奢侈之物。

想念那群死党,和“狗食馆”里的烟火气。


专注饮食,品味生活的烟火之气,唤醒对年代、味道和情感的回忆。

头条|闲食记|一个懂吃、会做、不馋的教育人


最近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