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估,使供应商的综合能力持续提高,并不断优化供应商体系,满足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的管理和选定。
3.术语及定义:

4.职责:
4.1采购部
负责供应商的评审和管理,监控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按时交付与超额费用;对供应商的品质体系、体制进行调查。并督促供应商按体系的要求执行。
4.2品控部:
负责材料的品质检验以及参与对新供应商开发过程中的评审。确认供应商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反馈。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供应商选定
5.1.1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采购部根据新产品开发和优化供应商体系的需求,积极地有针对性的收集潜在供应商信息,并将相关资料汇总,整理并存档。经确认可作为潜在供应商的,将其主要联系资料记录在案,并按下列程序处理。
5.1.2供应商的调查和评审
5.1.2.1采购部向潜在供应商发放《供应商评鉴表》,经供应商如实填写后返回采购部。采购部将调查结果存档。
5.1.2.2对具有开发价值的供应商要求其提供样品。样品到达后,由采购部通知品控部,由品控部会同研发部对样品进行检验和测试,并将结果记录在案。

5.1.2.4样品确认后,品控部汇总评审结果交采购部,由采购部交总经理审核,并进行综合评审。

5.1.2.5经客户指定的供应商:若合同中规定,公司必须经顾客批准的供方处采购产品材料或服务。采用客户指定的供应商,公司仍有责任保证采购质量。
5.1.2.6产品责任:供应商应按要求对法律法规标准提供书面保证文件,一旦所提交的材料包含禁用物质并对我司或客户造成损失,供应商必须承担连带责任。
5.1.3评审结果的处理
5.1.3.1对于评审结果为较好的供应商,采购部填写《供应商评鉴表》报总经理批准后,将其纳入《合格供应商一览表》中。
5.1.3.2对于评审结果为较差的供应商,停止其供货行为。
5.2合格供应商的管理及业绩月度评估
5.2.1品质管理
按《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书》对供应商进行品质管理,规定供应商产品验收标准和追溯标识。
5.2.2按时交付管理
采购部对供应商的到货情况进行记录,通常情况下按月度进行评估。监控供应商的按时交付和超额费用的支付情况。按时交付的目标设为100%,超额费用为0。如按时交付率低于80%,则须做负面监控,即出现问题时及时通知供应商,并做及时改进。


5.2.3包装状态管理
包装状态包括:有无包装防护,物品标示是否标准。
5.2.4文件提交情况
文件提交情况包括:文件提交的及时性、完整性、文件是否正确,装箱单是否与实物相符。
5.2.5产品品质交付状况包括退货、已交付的产品质量以及对顾客造成的中断干扰、质量和交付问题有关的特殊状态顾客通知。
5.3供应商的能力提高计划:采购部须列出帮助供应商提高品质保证能力的建设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必要的现场过程审核,确保其质量能力。并及时将新的体系,体制要求传达给供应商,要求并帮助供应商按照新的体系体制执行。
6.相关文件
6.1采购控制程序……ICT+COP-011
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CTHCOP-025
7.相关记录
7.1供应商评鉴表
7.2供应商审查问题改善报告
7.3合格供应商一览表
7.4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书
7.5不合格供应商申请更换表
8.附件
8.1附件1:供应商开发管理流程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