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活着》:受过苦的人,都过成了这样,无一例外

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能让你走进世俗,也没有什么比文字更让你远离尘嚣。

矛盾的世界里,愿我们都随性随心活得自然而洒脱,喜欢我,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与我一起感悟人生喜乐。


重温《活着》:受过苦的人,都过成了这样,无一例外


余华的《活着》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本书更是荣获了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第三届世界文学“冰心文学奖”等众多奖项,后来张艺谋将《活着》拍摄成为了电影。

可以说,在《活着》这部电影里,生命的无常、苦难、无奈,每一次都深深地揪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本来出生在富裕家庭的福贵应该有一个比平常人更好的人生,但是最终,他的生活、他的一生却过得那么的苍凉,他的眼神中、他的每一个点头哈腰中都蕴含了对于活着的渴望与遭遇到命运重击时的那种受挫无助感。

01

福贵出身虽好,但是在他娶了家珍之后,他却经常跑去戏楼玩,甚至还迷上了赌博,最终,他把自己所有的家产全部赔了进去。

而且富贵也对自己的妻子家珍不好,家珍哭着闹着希望福贵别赌了,可是福贵不听,愣是把所有的家产都给败光了,面对福贵的不争气,家珍带着行李和大女儿凤霞去了娘家。一时之间,福贵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穷光蛋,福贵的父亲愣是被福贵的作为给气死了。

重温《活着》:受过苦的人,都过成了这样,无一例外

在福贵最难的时候,家珍生育了儿子有庆之后,便和自己的父亲闹翻了,最终回到了福贵的身边,无论怎样的生活,家珍都对福贵不离不弃,只愿意和福贵过一种安稳、平常的日子。,

由富转穷的福贵开始不得不放弃自己以往的傲娇性格,低头求人开始做一位普通的农民,解决自己家庭的温饱。他求龙二借给自己一点钱,可龙儿把自己皮影戏的家当给了福贵,自此,福贵便辗转各地,以皮影戏养家了。

02

可是不巧的是,后来福贵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了,在枪林弹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他最终捡了一条命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的福贵才发现自己的女儿凤霞因为发了一次高烧,所以已经不会说话变哑了,但至少命保住了,他也就感觉到有点欣慰了。

重温《活着》:受过苦的人,都过成了这样,无一例外

可是当自己的生活变得刚刚幸福一点点的时候,却不巧赶上大跃进,区长来村里检查,却因为儿子太困,被区长倒车时压倒了一片墙那是睡觉,绥中直接被倒下的墙给压死了。那个时候还是重男轻女思想为普遍的年代,家里唯一的儿子死了,福贵和家珍自然是非常难接受的。

在最终,福贵的大女儿凤霞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疼她的男人,结果却遇到文化大革命,那些有才干有能力的医生全全被打入右派,关牛棚,不给饭吃,最终又恰逢凤霞难产,没有经验的小护士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止血,而被叫来的教授却因为饿了很久,连吃7个馒头撑得一句话都无法说,就这样,凤霞在病床上永远都没有醒来。

重温《活着》:受过苦的人,都过成了这样,无一例外


自己身边的亲人一个又一个的失去,这种蚀骨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接受的,可以说,福贵的这一生随着他的性格所致,以及历史背景的结合,把人在历史中的无奈、渺小、彷徨饰演的惟妙惟肖。

在余华的《活着》切身地让我们感受到:可能人能够活着,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值得感恩的事情了。对于福贵和家珍来说,不论他们的日子辛苦或者不辛苦,不论自己的女儿有没有变哑?儿子是否调皮?只要孩子们都可以活着,那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了。

03

经历苦难的人,最终都活成了这样,无一例外。

就像福贵和家珍,他们在每一次在遇到最大的打击之后,当他们看到生活之中有点点的星光出现的时候,他们便会欣喜,他们便会感恩。

而对于一次又一次不断袭来的苦难,不论他们是否能够承受。最终,他们都承受了下来,在苦难之中,他们锻炼出了一种特别的忍耐力和承受力。

在面对任何风雨的时候,他们变得沉默、变得寡言,更多的时候,他们也变得更加的豁达和不争,或许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苦难,他们才可以活得更为纯粹,追求的东西也才可能会更加简单一点。

就像巴尔扎克所说的: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也许就是因为经历了苦难,所以才更懂得身处苦难的煎熬与痛苦,所以才会悲悯他人,也才可以在某些事情上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

重温《活着》:受过苦的人,都过成了这样,无一例外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它给予你的一次又一次打击,磨练你成长和强大。也许当我们拥有很多,甚至在很多时候变得贪婪的时候,苦难变成了我们心中的警示语,它会告诉我们沉着、冷静、不骄不傲、不卑不亢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活着谁都不易,能好好地活着,就更加不易了。在活着的每一刻,每一秒,都知道自己为何而活!那么,也许我们的人生或许才多了一点意义吧!


-End-

嗨!我是雪姐,愿你在我的文字中终有获得!

今日话题:你觉得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雪姐说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