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經常起衝突,是家長不懂溝通話術,家長要懂這5字真言

前幾天和好友視頻,恰好看到好友四歲的孩子在一旁乖乖的玩玩具,還聽話的和我打了招呼。"你家亮亮挺聽話的呀,又懂事,還會主動喊人呢!"

誰知好友面對我的誇獎卻是嘆息道:"有時候是聽話,但是你知道不,隨著年紀漸長,他現在都不太聽我話了,兩人經常聊著就成了暴力溝通了,大眼瞪小眼的

就上次去百貨商場,他看上了一個機器人,實在是扛不住他又哭又鬧的,怎麼拒絕都不行,那麼多人看著我,只能順著他了。"最後好友很是擔心,為什麼和孩子本來想要好好溝通的,但是反倒弄巧成拙變成了衝突?

和孩子溝通經常起衝突,是家長不懂溝通話術,家長要懂這5字真言

其實在孩子三歲後自主意識的增強,讓孩子會有種我偏要和你對著幹的意識。在日常的溝通中,一旦父母表現出強硬,獨斷的態度,立馬就會激發孩子的反抗欲,直接就導致了危害親子關係的暴力溝通衝突。其中關竅則是父母不懂得溝通的話術,才會發生溝通衝突。

和孩子溝通起衝突,給孩子帶來莫大傷害!

你以為和孩子的暴力溝通只會讓你一個人難受嗎?其實對於年幼的孩子更加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1. 孩子變得膽怯卑微

長期生活在暴力溝通的衝突中,孩子隨著年紀的增加,容易形成人格的缺陷和交流的障礙。孤僻不願意交流,不夠自信開朗,懦弱順從,排斥感情的輸出和輸入,很難融入社會集體,缺乏安全感,膽小且在意別人的看法。

孩子的童年陰影給他建了一座城牆,關閉內心世界的同時和父母的聯繫溝通也越來越冷漠遙遠。

2. 具有暴躁因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大聲斥責教育出的孩子,不僅是失去了對於美的感受能力,還會變得毫無憐憫心,容易產生殘忍暴虐的行為。

在暴力溝通的粗魯行為衝突下,人的暴躁因子也會出現,孩子如同一張白紙,被暴力溝通的暴躁恨恨畫上了一筆。

而且溝通的衝突時情感性的,一旦上癮就很難戒掉。當孩子發現使用語言的暴力能夠帶來情感上的宣洩,就會愛上這種扭曲的快感。

和孩子溝通經常起衝突,是家長不懂溝通話術,家長要懂這5字真言

不懂溝通話術?"長頸鹿語言"送給你!

在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中,作者提醒在溝通中要專注雙方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而非暴力溝通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長頸鹿語言,因為長頸鹿有一顆大大的心臟和一個可以讓它看的很廣、很遠的長脖子;所以就將長頸鹿比喻為長頸鹿語言。

和孩子溝通經常起衝突,是家長不懂溝通話術,家長要懂這5字真言

它致力於讓人們放棄隨意對別人的評價,而是深入自己的內心,傾聽他人的心聲和需要,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同時提出具體的要求。

父母每當和年幼的孩子溝通時,總會不經意擺出長輩的威風,將孩子當做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的真正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自然就會起衝突。

父母不如暫時的放下頭腦中批評的語言,用心的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看起來似乎並不友好的語言行為,折射出他們最深層次的需要和美好願望。有尊重、自由、愛、自我感受和自我價值等。

和孩子溝通經常起衝突,是家長不懂溝通話術,家長要懂這5字真言

父母應按長頸鹿語言的四步走和孩子進行溝通

1、明確自身意願

在進行良好的溝通中,用陳述句造句的語氣能夠很好的促進溝通的進行。但是"意願"則是溝通的核心內容,如果不是誠心誠意的意願,即使是讓父母懂得最會說話的技巧也是毫無意義。

父母一定要記住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我們最重要的意願就是想要通過這次的溝通,和孩子建立聯繫,真心的解決孩子的需求。

如果父母選擇了明確自身的意願,就要將自己強硬想法和滿滿的操控欲放下,檢測自己是否準備好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如果你還是想要讓孩子按照你的思維辦事,並且強烈的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那就是你還沒準備好。

2、細心觀察和無判別評價

接下來就可以進行長頸鹿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第一步,父母需如實並且客觀的告訴孩子你做某事,我是什麼感受。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讓你感受下差異:

"你真是懶!""你怎麼總是遲到?馬馬虎虎的!""你真的是太沒有規矩了。"

如果你和孩子是這樣表訴你的觀察後的感受,在孩子的耳中聽到的就是一句句批評,立馬產生抵抗的情緒,要和你一爭到底或者保持聽不見的狀態。

使用無判別的評價則會大不相同,你可以換成你委婉的觀察語:"你說要下午完成作業的,但是你還沒做好呀。""你看,鬧鐘七點就響了,你沒有按時起來。""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看電視的,食不言寢不語。"

這樣的語言就柔和了很多,用陳述句的語句平緩的表達出了家長觀察到的事實,孩子也不能抵賴,只要父母將你看到的、聽見的告知孩子。這個時候就邁出了和孩子建立聯繫的第一步。

和孩子溝通經常起衝突,是家長不懂溝通話術,家長要懂這5字真言

3、結合感受和需求

在意識到自己的感受時,我們的情緒往往能夠對孩子產生強大的同化影響。這些感受很重要,但是如果我們在溝通中說出"我感覺",在表達後就不僅僅是一種情緒而是自身的想法和狀態。

當你和孩子說:"你這樣,我感到非常的生氣和難過。"那麼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因此父母在觀察陳述後,需要察覺自身的願景和孩子的需求,這就是長頸鹿語言的核心。這個需求將親子的溝通聯繫在一起。

當需求被滿足,感受就會改變。但是感受絕對不會是由別人引起的,父母不能在長頸鹿語言中使用類似"他惹我不高興了"或"我看見他就難過"這樣的說法。而是"我感到XX,是因為我需要XX。"

在傾聽孩子的內心語言時,父母也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感同身受,慢慢的去猜測和感受:"你感到委屈,是因為你想可以自己做主是嗎?""你感到開心,是不是因為媽媽讓你多玩一個小時呀?"等語句溝通。

4、給出可接受的請求

當你已經可以瞭解到自己的願景並且可以表達出來,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告知孩子,(也要將孩子的需求考慮上哦),你想讓他們如何去幫助我滿足雙方要求。但是這個前提就是可接受,也是可執行的。而不是遙不可以及的虛妄。

其實很簡單:"孩子,你願意幫媽媽收拾下衣服嗎?""媽媽需要接個電話,你願意先把手機音量調小一點嗎?""可以和媽媽來玩這個地圖冒險嗎?我們一起解決這個難題好嗎?"具體且是孩子能夠做得到的。

和孩子溝通經常起衝突,是家長不懂溝通話術,家長要懂這5字真言

可不是:"你就不能為媽媽考慮一下嗎?自私鬼!""你能不能不要總是躺著玩手機,就不能看看家裡有什麼能做的嗎?"這樣一對比是不是有點無理取鬧的感覺。

讓愛自然的流露出來,滿足雙方的需求,學會了長頸鹿語言也就是學會了愛的語言。父母不懂得溝通語術,其實也是愛之深,我們冷靜下來按照這四步驟,不僅能減少溝通衝突,還能和孩子成為好朋友。何樂而不為?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