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阿元

關於秦帝國的滅亡,專家們有無數的結論,但在大小儒們看來,結論只有一個,沒有用儒家思想來治國。換種文化一點的說法就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那麼秦帝國的治國理念中,有沒有儒家思想呢?這個真的有,而且相當多。

在人們的印象中,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一直是按法家思想來治理國家的,秦帝國當然也應該如此。

這個印象是錯誤的。秦帝國雖然重用了許多的法家人物,雖然重視法律,但儒家文化依然在其統治思想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大量儒生擔任了博士,參與了國家大政方針的討論。

秦始皇時,有博士七十二人,其中現存已知學派的八人中,計有儒生六人,名家一人,神仙家一人,由此大致可以推定當時的儒生在博士之中佔有相當的比重。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秦始皇

此外,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還記載了這麼一段話:“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頌秦功業。於是徵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上下。”意思是秦始皇即位三年後,到山東一帶公款旅遊,併到處亂刻亂畫,以破壞景點設施為代價,歌頌秦帝國的功業。還在山東招集了儒家博士七十人,一起來到泰山腳下。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秦代的儒家博士還是相當的多。如果說秦只設立了七十二個博士官位的話,那麼博士幾乎成了儒家的天下。這應該不可能。合理的結論是,秦不僅在中樞系統,還在各地同樣設立了博士的官位。其中儒家博士的數量,最起碼在齊魯故地,佔了最大比例。

那麼這些儒家博士,是不是聾子的耳朵,擺設呢?真不是。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琢磨著自己能耐太大了,天下歸一,這是三皇五帝都沒幹事的事啊,給自己弄個啥封號好呢?讓大臣們討論。

李斯說,我和咱們那一大堆博士商量過了,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的地位最高貴,要不您就叫泰皇得了。

秦始皇不幹,說以前有過的稱號能體現出俺的偉大、光榮、正確嗎?那是不可能的!我聽說古代除了有皇的稱號外,還有帝,把這兩字弄一起得了,我叫皇帝。我是第一個,就叫始皇帝,以後子子孫孫萬世流傳。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皇帝的象徵——龍

這是皇帝的由來,也是贏正被稱為秦始皇的原因。

博士們推薦給李斯的“泰皇”,應該是接受了儒生的建議。這是因為“泰皇”上古聖王伏羲。這種推崇古代聖王的方式很符合儒生“法先王”的思維方式。

此外,伏羲還是間接的儒家創始人之一,因為是他發明或者說發現了周易八卦。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八卦

後來周部落頭領周文王根據八卦,寫出了《周易》,創立了以八卦為基礎的占卜學說。

《易》或者《周易》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中的一部,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孔子晚年的時候,特別喜歡《易》(《周易》之簡稱),翻來覆去看個不停,把編連竹簡的牛皮繩子都斷了多次,成語“韋編三絕”就是這麼來的。

正是因為伏羲相當於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所以博士們把他的稱號泰皇排在三皇的首位,並獻給秦始皇,說明在秦代博士中,大小儒們佔據了相當的地位。

再看封禪,封禪是儒家思想中皇帝德配天帝的實際應用。封禪禮的也是源於儒家的提倡。當然在儒家的思維模式裡,只有那些易姓天下、獲致太平的君主才有資格舉行封禪之禮。

因為儒家把封禪抬到一個聖明君王,必須得幹高度,所以秦始皇帝也被忽悠了,當上皇帝三年之後,封禪泰山。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泰山

而大小儒們能把秦始皇忽悠到泰山來封禪,再次說明儒家思想是秦帝國統治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

到了泰山腳下,秦始皇發揚中國官場最偉大的傳統——開會。開會。幹嗎呢?討論封禪是咋整的。

不要覺得的這是小事。按《史記》在秦始皇之前,最後一個封禪泰山的是周成王。

如果按周成王死那年算,到秦始皇封禪泰山的那一年,中間隔了802年。八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早把封禪的禮儀吹到歷史的垃圾堆。

因為封禪泰山的禮儀,連儒家的老祖宗之一孔子都不知道,所以秦始皇為如何封禪而召開的研討會,很快變成了打嘴仗。儒家內鬥的傳統充分體現,雞一嘴、鴨一嘴的,一地雞毛,還有鴨毛。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雞鴨開會

你打嘴仗把問題解決了也行啊?大小儒們吵了半拉月,也沒有徹底整明白到底咋封禪。秦始皇怒了,誰老呆在泰山腳下野營也受不了啊。於是自己整出一套封禪的辦法,乾淨利索地把事辦了。

實際上,儒家文化不僅僅在秦的統治思想中,有一定的影響,在官場中同樣有著巨大的能量。

秦始皇剛剛統一天下的時候,秦帝國政府中的第二號人物,丞相王綰就是儒家人物。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對於如何治理國家徵求大家的意見。丞相王綰,帶著一群儒家官員建議,你得分封啊。你看老姬家,人家建立周王朝後,用分封的方式來治理國家,結果周王朝存在了八百年。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您要想大秦帝國長治久安,也得這麼幹,趕快分封你的兒子、親屬為王,共建和諧社會。

秦始皇問其他的大臣,王丞相的意見咋樣?大臣們都說好啊,太好了!

請注意,分封是周王朝最重要的統治思想,是儒家思想中復古以及禮制的重要內容。丞相王綰建議以把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視的分封,做為秦帝國的國策,就算說明不了王綰是儒家文化的忠實信徒,也說明他支持和傾向於儒家文化。

而《史記》中明確記載的,對於秦帝國應該進行分封的建議,“群臣皆以為便”,也就是都同意這個看法,更說明秦大臣中,具有儒家思想的人佔了大多數。

相反,雖然大小儒們一直強調秦帝國是以法治國,但歷史記載的秦始皇大臣中,法家卻出人意料的少,可以查到的只有一個李斯,他幾乎是一個人在戰鬥。

丞相王綰以及絕大多數大臣提出,要秦帝國也實行分封制後,提出反對意見的只有一個李斯。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李斯

李斯認為:“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親屬很多,可是他們的後代互相打來打去,比仇人還狠。周天子雖然有皇帝的名義,但就和無能的老爸一樣,說的話哪個孩子也不聽。

現在靠著您的神靈之威統一了天下,如果把它都劃分成郡縣,對於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賦稅重重賞賜,這樣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讓天下人沒有邪異之心,這才是使天下安寧的好辦法啊。設置諸侯沒有好處。”

雖然秦始皇最終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取消了分封,實行了郡縣制。但提出分封制的儒家人物王綰當時是丞相,而秦帝國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僅僅是個廷尉。而丞相王綰的分封建議,那是得到了絕大多數,甚至可以說是除了李斯之外所有大臣同意的,可見儒家思想在秦政府中佔據相當的地位。

儒家文化第二次在秦帝國政壇上出風頭,是秦始皇的一次宴會上。

中國吃的文化源遠流長,連秦始皇也不能免俗。

這天又打著慶祝自己文治武功的旗號,用公款大吃二喝。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七十位博士上前獻酒頌祝壽辭。這是大小儒們的強項,僕射周青臣首先開始拍:“以前秦國,不過屁股那麼大的地方,因為皇上你英明神武、神通廣大、千秋萬代、一統江湖,絕對是一個最偉大的皇帝。”始皇高興,這馬屁拍的好,就要同大家一起喝酒。這時另一個大儒,博士齊人淳于越跳了出來:“陛下您還有心情喝酒呢?你知道不,商朝、周朝之所以能統治天下,達一千多年,就是因為分封子弟功臣,讓他們給自己幫忙。您呢,統一了天下,你兒子、兄弟啥的卻成了老百姓。如果現在出現了亂臣賊子,誰來給你幫忙呢?

有句老話知道不?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管啥事,如果不按著古代的樣子去整,而能成功的,我還沒有聽說過。

您說您犯了這麼大的錯誤,王朝面臨著滅亡的危險,這個周青臣還在拍馬屁,這不是怕您死的不夠快嗎?這樣的奸臣,該殺。”

這傢伙把秦始皇給噁心的,飯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開會!開會討論淳于越的話對不對。

丞相李斯首先發言:“古代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複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襲一代,可是治理的不錯。為什麼呢,是因為時代變了,情況不一樣,治理的方法當然也不一樣。

現在陛下開創了大業,建立起萬世不朽之功,這本來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況且淳于越所說的是夏、商、週三代的事,哪裡值得取法呢?從前諸侯並起紛爭,才大量招攬遊說之士。現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應該致力於農工生產,讀書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現在儒生們不學習今天的卻要效法古代的,以此來誹謗當世,惑亂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進言:古代天下散亂,沒有人能夠統一,所以諸侯並起,說話都是稱引古人為害當今,矯飾虛言撓亂名實,人們只欣賞自己私下所學的知識,指責朝廷所建立的制度。當今皇帝已統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決定於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學卻一起非議法令,教化人們一聽說有命令下達,就各根據自己所學加以議論,入朝就在心裡指責,出朝就去街巷談議,在君主面前誇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異說法以抬高自己,在民眾當中帶頭製造謗言。象這樣卻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勢就會下降,在下面朋黨的勢力就會形成。臣以為禁止這些是合適的。我請求讓史官把不是秦國的典籍全部焚燬。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裡去一起燒掉。有敢在一塊兒談議《詩》、《書》的處以死刑示眾,借古非今的滿門抄斬。官吏如果知道而不舉報,以同罪論處。命令下達三十天仍不燒書的,處以臉上刺字的黥刑,處以城旦之刑四年,發配邊疆,白天防寇,夜晚築城。所不取締的,是醫藥、占卜、種植之類的書。如果有人想要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詔說:“可以。”

這也是焚書的來歷。

請注意,這裡說的諸子百家之書,並沒有把法家拿出來,也在被禁之列。所以,說秦以法家治國,多少有點扯蛋。事實是,秦是以官吏治國,大家以吏為師。

不僅秦始皇統治時期儒家思想大行其道,在秦二世當皇帝后,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改變。

秦二世是個倒黴孩子,剛剛當上皇帝,陳勝就造反了。雖然後世許多專家教授都認為秦是以法治國,但秦二世遇到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儒家。

本著不開會不能辦事的精神,秦二世在得知陳勝造反的消息後,馬上開會。參加會議的人員有秦二世,朝中的博士和儒生們。

從秦始皇封禪,以及太子扶蘇崇儒,看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力量

開會

會上三十多個博士儒生們都一致認為:“做臣子的絕不能興師動眾,誰興兵聚眾那就是造反,對於造反的人絕不能寬恕,請陛下火速發兵前往剿滅。”

秦二世一聽也跟著急了,臉色通紅。

這時叔孫通走過去說:“他們剛才說的那些都是謬論。如今天下歸為一統,各郡各縣的城池都已剷平,民間所有的兵器都已銷掉,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佈用不著這些東西了。當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備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於職守,四面八方都像輻條向著軸心一樣地向著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什麼人敢‘造反’呢!那些人不過是一群偷雞摸狗的盜賊,哪裡還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們很快就可以把他們逮捕問罪了,有什麼可擔心的!”

秦二世一聽轉怒為喜,說:“好。”然後又挨個問那些儒生,儒生們有的人說是“造反”,有的人說是“盜賊”。於是秦二世讓御史把那些認為是造反的人都抓起來,投進了監獄,說這種話根本是他們所不該講的。而那些說是盜賊的人一律無事,都被放回。與此同時賜給了叔孫通二十匹絲綢,一套新衣服,並把他提升為博士。

這裡補充一下,叔孫通的老師是孔子的後代孔鮒,秦代儒家文化的領軍人物。

秦始皇對孔鮒那是相當的尊敬,請他出來當博士。孔鮒覺得博士官太小,就推薦他的弟子叔孫通去當。意思是我的學生當博士還差不多,我當博士太屈才了。

秦始皇多聰明啊,明白孔鮒的意思,立馬封孔鮒為文通君,官少傅。少傅是九卿之一,相當於國務院某部部長,和李斯的廷尉是一個級別的,可見秦始皇對孔子的推崇,對儒家文化的重視。還有,孔鮒被封為君。君是周代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分封的小一號的諸侯,在秦代大概和徹侯相似。徹侯是秦帝國二十級爵位中最高的一級。按秦國商鞅變法時的規定,非軍功不得封爵,孔鮒僅僅以孔子的後人,以儒學大家的身份能被封為君,可見當時的秦法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更說明秦帝國對儒家文化相當的感冒。

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證明儒家思想對秦帝國有著深遠的影響,那就是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居然是儒家文化的粉絲,還是鋼粉的那種。

秦始皇喜歡求仙,整了一大堆的術士,也就是跳大神的幫他找神仙,想要長生不老。但別說長生不老了,就是讓人不得病,在眼下科技發達的時代,都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秦始皇找的那些跳大神的只能是個“杯具”。

有聰明的,比如徐福那樣的,整三千童男童女,幾十船寶貝,幾萬軍隊,失聯了。有笨的,整漏餡了,掉了腦袋。其中兩個跳大神的,侯生、盧生也跑了。跑就跑唄,跟徐福似的,在茫茫大海中失聯了,誰拿你也沒招。可能是為以後跳大神的生意著想,直接跑了,誰還請你下神呢?這兩人跑之前,散佈謠言,說找不著神仙,不是俺們這幫跳大神的沒用,而是秦始皇人品太差。說完,他倆跑了,可把剩下的跳大神的坑了。秦始皇生氣啊,你們吃著我的,喝著我的,要啥給啥,找不著神仙還把屎盆子扣到我腦袋上。查,和侯生、盧生有關係的人,全部活埋。這就是坑儒的來歷。

這本來是件因誹謗而入罪的刑事案件,但扶蘇看不下眼了。說現在的文化人都讀孔子的書,聽孔子的話,你把他們都給埋了,天下人肯定恨你,不利於建設和諧社會。

秦始皇很生氣。我殺的是跳大神的,是騙子,和儒生有啥關係?這孩子在宮裡關的太長時間,脫離社會太遠,要不說話咋這麼不著調呢?於是把扶蘇派到北方修長城去了。

扶蘇說話著不著調咱們不關心,關心的是扶蘇的話裡表明,他是儒家思想的堅定支持者和追隨者。

對於扶蘇這麼一個儒家文化的崇拜者,秦始皇沒有取消他的繼承權,臨死的時候還要把皇位傳給他,可見秦始皇心裡對儒家文化有著相當的認同。如果不是趙高整死了扶蘇,可能“獨尊儒術”在秦朝就能實現。

實際上,說秦以儒治國,或者說在統治思想中充斥著大量儒家文化的思想,早已經得到承認。秦始皇就被梁啟超封為推廣儒家文化的第二功臣,可見秦帝國實際上是以儒治國的,最起碼對儒家思想並不排斥。

最後說一下呂不韋。

呂不韋在秦王嬴政時代,是秦國政壇第一人,不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還是嬴政的乾爹(仲父)。這樣一個人的思想應該能代表秦政權統治思想的。而在呂不韋發動門客寫成《呂氏春秋》歷來被看成是雜家,後世學者們又或把它歸入儒家,或把它歸入道家、陰陽家。但是其中儒家思想佔據了很大的分量是無疑的。連秦國最有權力的呂不韋,都是儒家思想的支持者,你還能說秦是純粹的以法治國嗎?

那麼為啥打司馬遷開始,把秦帝國統治思想中的儒家文化整沒了呢?為了保證儒家文化永遠的正確和偉大。

秦帝國二世而亡,哪能是用儒家文化進行治理的呢?必需是法家思想。

只有這樣,才能把法家思想徹底打倒,然後再踏上一萬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